首页
CSSCI 北大核心 AMI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30年
  •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武汉大学
  • 编辑出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 学科分类: 综合  

期刊简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发展而来,是我国出版最早的学报之一。现今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逢单月6日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资助期刊之一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先后获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全国百强报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获“湖北省出版政府奖”“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等多种奖励。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获中国期刊协会颁发的“致敬创刊七十年”荣誉证书。   本刊遵循“追踪前沿、聚焦热点、倡导原创、注重综合”的办刊理念,大力吸纳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精品力作,以高端的学术水准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闪亮品牌。根据中国知网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版)》,本刊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三项指标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637家期刊中排名第二,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中排名第一。另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本刊为进入WAJCI-Q1(前25%)区的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6家期刊之一,学科内WAJCI世界排名为40/180。在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中,本刊位列全国高校主办学报第一、全国综合性期刊第六。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实施与司法应对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行政协议; 司法审查; 《土地管 理法》;

    DOI:10.12451/202411.01490

    提交时间: 2024-11-18

    摘要:落实和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意义重大。现行法虽然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许多实体、程序规则,但存在规范不衔接乃至规范冲突等问题,为此,须从司法裁判视角确定各类相关规则的规范功能和规范要求。具言之,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采用“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法登记且入市地块符合现行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进行认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决策应遵循“全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并同意”规则,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合同应认定为民事合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监管协议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行政协议。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合同和监管协议产生的纠纷应当分别通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加以解决。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35 下载量 43 评论 0
  • 当代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理论表达和实现机制

    关键词: 司法公平正义; 制度合力; “两个结合”; “两个转化”; 审判能力现代化; 法律监 督; 德性正义; 移情裁判模式;

    DOI:10.12451/202411.01489

    提交时间: 2024-11-18

    摘要:司法公平正义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体来看,它经历了从实质正义到形式正义、再到最终确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公平正义的中国语境诘问,并不断进行纠偏、试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因而这个过程也是坚守公平正义、先立后破,立足实践不断从“薄”到“厚”蜕变的过程,更是推动“ 两个结合“”两创”互融共进、重塑中国语境的过程。要实现这种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离不开完善的司法基本制度、司法改革的动态调试、以移情感受力与领悟能力为核心的审判能力现代化、指导性案例的指导,以及法律监督对个案正义的推动。只有这些制度联动耦合起来,形成该当的制度合力,期待中的司法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新时期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篇章正在被重新书写,情感叙事应当是公正司法以及中国法律话语该当的组成部分。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42 下载量 43 评论 0
  • 反垄断视野下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的冲突与协调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开放; 隐私保护; 有效竞争; 数据互操作; 数据垄断; 数字竞 争规则;

    DOI:10.12451/202411.02028

    提交时间: 2024-11-18

    摘要: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平台之间的竞争大多围绕数据展开。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规范数字市场竞争,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几乎同时进入反垄断法的视野。数据开放试图以恢复性救济化解数据垄断难题,隐私保护作为竞争考量因素也被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框架,然而二者在反垄断实践中常难两全。作为反垄断救济措施的数据开放可能因权利保障不足、责任缺位等造成隐私泄漏与侵犯;隐私保护也可被头部平台企业作为拒绝数据开放的竞争抗辩理由。这实质上是数据双重属性、数据主体价值取向差异以及数据竞争行为规制局限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垄断法的多维调整目标与数据开放隐私保护二者协调的底层逻辑具有共通性,兼顾市场竞争与规模经济的有效竞争理论可作为冲突调和的基本向导。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数据开放和合理的隐私保护,方能寻求并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18 下载量 21 评论 0
  • 现代化简约治理:城乡基层治理模式选择 及其运行机制 ——基于三种村居治理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村居治理; 传统简约治理; 现代简约治理;

    DOI:10.12451/202411.02023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目前,学界对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但对于传统简约治理的时代变迁、现代化发展以及不同类型村居简约治理的实践需求关注不足。在梳理简约治理文献的基础上,以高政府—低市场—低社会、高政府—高市场—低社会、低政府—低市场—高社会、低政府—高市场—高社会四种简约治理模式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三种不同村居社会治理经验后发现:现代化简约治理正在成为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实践样态。无论是从治理基本架构构建、治理资源整合到治理效能提升,现代化简约治理都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与传统简约治理不同,现代化简约治理融合了政府、市场、社会机制,推动了政府刚性治理与社会柔性治理的有效衔接,实现了国家政策的创新执行。这种现代化简约治理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从“国家中心论”向“人民中心论”转变的重要体现。顺应这一趋势,未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应朝着高政府—高市场—高社会的有机融合方向
    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3 下载量 25 评论 0
  • 员工组织承诺与国有企业创新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与约束双重逻辑

    关键词: 员工组织承诺; 国有企业; 员工持股; 探索式创新; 利用式创新;

    DOI:10.12451/202411.01879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创新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中央企业首批10 家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中的3 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员工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员工的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显著促进国有企业利用式创新,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显著促进探索式创新;横向监督在员工组织承诺与国有企业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在员工组织承诺与国有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成立,但知识共享在持股员工的组织承诺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员工组织承诺是实现国有企业创新驱动的关键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与约束功能以激发员工创新意识、推动国有企业创新。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72 下载量 28 评论 0
  • 城投平台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地方债务; 风险溢出; 银行系统性风险; TVP-VAR-DY模型;

    DOI:10.12451/202411.01878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稳妥有效防控地方债务和银行系统风险,对于实现稳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以城投平台为主要载体的隐性债务持续扩张,成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集中体现为财政与金融风险的相互溢出。实证分析发现:从静态溢出效应来看,城投平台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且城投平台债务在风险溢出网络中处于信息先导地位;从动态溢出效应来看,城投平台债务是风险的净输出者,而且2020 年疫情冲击后,地方政府债务处于城投平台债务风险溢出的被动接受地位,起到吸收风险的作用;全样本的动态总溢出指数既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地方债务与银行系统之间风险溢出的动态响应,又对危机事件十分敏感,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研究结论为建立地方债务风险治理长效机制、促进财政金融稳定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59 下载量 27 评论 0
  • 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论

    关键词: 变动的大众; 文本大众化; 读者依据论; 现代性价值; 诗学反思;

    DOI:10.12451/202411.01358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动的特定“大众”;二是读者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其阅读反应是新诗文本是否属于大众化文本的评判依据;三是新诗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文本大众化。一百年来,新诗大众化因时而动,具有时
    代性与反思性。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是在百年新诗建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诗学形态,具有中国现代性特征并向未来敞开。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性诗学,它在言说逻辑上有时存在着语义传达大众化和诗意表达大众化相混淆的问题。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10 下载量 51 评论 0
  •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 居民收入水平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关键词: “宽带中国”;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金融; 数字鸿沟; 地区收入差距; 共同富 裕; 企业技术创新;

    DOI:10.12451/202411.01630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共同富裕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基于2005-2022 年292 个地级市(未含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收入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以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缩减地区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在考虑交叠DID 偏误、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在城镇化率高的地区与城镇化率低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能缩减地区收入差距,但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率低的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小于其对城镇化率高的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降低周边地区的地区收入差距。为进一步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网络覆盖的投资力度,给予企业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税收减免,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加大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8 下载量 32 评论 0
  • 器为道制名 ——基于元典的考察

    关键词: ; ; 元典; 制名; 原型; 隐喻;

    DOI:10.12451/202411.01680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在中国早期文本中,器物凝聚着社会文化内容。从横截面切入,考察器物的制作和使用、种类和形态、功用和场合,以及对语言和思想的渗透,是一条观念史的研究路径。对器物之意义的考察,如果跳出作为修辞学的隐喻,我们可以发现更为深层的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方式。事实上,人们对事物命名的方式,构成了一个隐喻系统。在此系统之中,器物参与了事物的制名方式。这是由于器物与社会生活中的礼制、道德和规范之间存在着直接关联。以器物制名,体现出器物对社会生活诸方面的规定。可见,在参照器物的基础上,人们制定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基本规范和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器物凝聚了语文学意义上的概念史。元典之话语功能在于生长出中华文化的根隐喻,确立了后世得以言说的公共概念,这为中华文明构筑了思想根基。在此过程中,器物成为意义赖以生成的原型、名称和隐喻。探寻器物经验在古典语境中的线索,及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行踪,对探讨现代精神秩序具有参照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20 下载量 26 评论 0
  • 从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看共同富裕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DOI:10.12451/202411.01338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公正的分配制度作支撑,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我国践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分配与生产的总体性关系的澄明,马克思将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分配正义及平等的价值追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虚妄性,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坚持历史性原则,强调分配正义及平等的内涵和实现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阐明了按劳分配原则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和必要性,有益于我们厘清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阶段性关系。作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分配正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以每个人实现自我的需求为分配原则,超越了“物性”逻辑的分配正义,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蕴含有结果平等的价值指向,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统一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条件。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40 下载量 56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