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是敦煌研究院的院刊,创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初,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1983年出版创刊号。1986年作为季刊定期发行,2002年改为双月刊发行。 内容涉及到敦煌学的所有专业,除了对敦煌学领域,还对中国佛教考古、美术史研究、历史研究、古代汉语、古代民俗学、古代科技、音乐舞蹈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办刊宗旨:立足敦煌,面向世界,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发展为宗旨,站在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刊发国内外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新信息。主要荣誉:1990年,《敦煌研究》荣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1995年,《敦煌研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1999年,《敦煌研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中国期刊奖”,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2年,《敦煌研究》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双高”期刊。2005年,《敦煌研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8年,《敦煌研究》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甘肃省品牌期刊”。2012年,《敦煌研究》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3年,《敦煌研究》入选“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敦煌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中国百强报刊”。2015年,《敦煌研究》入选为“2015年度中文期刊最受海外机构欢迎50强”。2015年,《敦煌研究》入选为“2015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年,《敦煌研究》被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最美期刊”。2018年,《敦煌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21年,《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21年,《敦煌研究》入选“2021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21年,《敦煌研究》荣获中国期刊协会首届“方正电子”杯封面设计优秀作品奖、版式设计优秀作品奖。
关键词: 于右任; 莫高窟; 绢画题记; 刻划题名; 孙国福;
DOI:10.12451/202408.01258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1941 年曾到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等地调研,他在敦煌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方面所发挥的奠基作用已广为人知。同时另外有一些留在莫高窟的行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段记忆。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俄罗斯中亚考察; 奥登堡; 敦煌探险; 敦煌写本;
DOI:10.12451/202408.01259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19—20 世纪之交,中亚是英俄两国角逐的舞台。为了获得新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地的控制权,沙俄开始对中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考察。在此背景下,谢尔盖·奥登堡(S.F.(Oldenburg,1863—1934)先后主导了前往中国新疆和敦煌的两次探险。1914—1915 年,奥登堡率领探险队前往敦煌对莫高窟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并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大量古代文献与文物。奥登堡敦煌探险收集品后来分藏于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圣彼得堡分馆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自那以来关于该收集品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莫高窟六字真言碣; 拓片; 碣石保管权; 敦煌县长鲁玲;
DOI:10.12451/202409.00259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立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碣》,由于具梵文、藏文、八思巴文、回鹘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于一体,世所罕见,体积又小,便于携带和收藏,故其拓片不仅是文人间收藏、赠送的佳品,也是到敦煌的游客乐于购买、收藏和赠送的纪念品。但由于该碣石质松脆,不宜多拓。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初,就于1944 年1 月制订了管理办法,规定今后不得自行拓印,由研究所每月拓印50 张出售。由于拓片出售有较高的利益,敦煌县参议会就想争夺保管权,并于1948 年12 月1 日向敦煌县政府呈送了要求收回“真言碣”的提案。敦煌县长鲁玲对参议会的提案并未支持,只是给研究所发函转达参议会的意见。研究所给敦煌县的复函中明确表示不能移交保管权。同时于1949 年3 月18 日向教育部作了专题报告。由于解放战争即将结束,国民政府各机构的办事效率已大不如前。直到1949 年6 月2 日,教育部才在广州向敦煌艺术研究所发出了妥为保管的“指令”。碣石也就一直由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保存。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 三教融会; 蠡探;
DOI:10.12451/202409.00260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文章以《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论衡相关的佛教文献之间的比较、辑考,探讨了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融会”思想及其对敦煌的影响。文中还对碑文部份缺字进行了辑补。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9.00261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大穰里的得名有祈求丰收之意,另外还有可能该里是由南阳郡穰县移民建立,因而得名。此外,敦煌文献记载敦煌东部有大壤渠、大让渠、大让庄,其名称来源可能都是源自西汉大穰里,并且唐宋时期的大壤渠、大让渠可能也是继承自西汉时期。足见西汉敦煌郡所建立的聚落与水渠在唐宋敦煌地区还仍旧发挥着作用,大穰里等村落的得名是西汉移民文化的标志,而这些地名或渠名能够延续至唐宋时期继续使用,亦可彰显出西汉移民实边政策及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8.01385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敦煌经部文献的校勘整理,除了应具有进行传世文献校勘所必须具备的目录学、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古代典章文化方面的基本功以外,还需关注敦煌写卷的书写体例、唐五代西北方音、敦煌文献的避讳、写本旁注字、文字演变史以及清人的研究成果,如果在这几方面认识不足,就会出现校录及结论考订方面的错误。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敦煌写本; 西夏文献; 杂字; 蒙书; 日用类书;
DOI:10.12451/202408.01384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文章透过敦煌文献及西夏文献中“杂字”类蒙书的通盘考察,藉以弥补宋前杂字蒙书文献不足的缺憾。以宏观的视角将之置于中国杂字蒙书发展史进行评估与考察,并从杂字名义的厘清与溯源泝流,及内容、形式、体类的分析,持与宋元明清杂字书相比较,阐述其具“歌括式蒙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综合识字与庶民用字双轨并行”“分部立目小类书式杂字的萌生”“收录词语的多寡因时地而增删”等特色,总结其在中国杂字发展史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藉以凸显敦煌学发展在力求走出敦煌,结合传世文献的同时,延伸至吐鲁番文献、黑水城文献当可发挥互补互证,相辅相成之功;加大敦煌学的纵深与广度,拓展敦煌研究的新天地。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8.01383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经过一百多年的整理和研究,大多数已经有了标准的录文本。目前,中国古代文献已经进入数字化阶段,但敦煌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图片,而不能检索文字。文章从图片、编目、电子文本、检索四个方面,探讨敦煌文献真正数字化的途径。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8.01382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回顾《敦煌研究》创刊以来40 年的发展历程,作者与《敦煌研究》牵手相伴40 年中的编辑工作的艰辛,并追忆了工作、旅途中的逸事。今日之《敦煌研究》已经是树立在社会科学期刊界的一面旗帜,更是敦煌学学术高地上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敦煌学向广度、深度研究发展的一面旗帜。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9.00379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回忆李正宇征聘来敦煌文物研究所(后为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遗书研究工作经历,从通读敦煌遗书开始接触并熟悉研究对象,写记大量笔记,积蓄资料,充实空乏,从不知到有知,从外行变内行;研究路径,则由点到面,由低到高,从特殊带到普遍,循序而进。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