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Marxism&Reality]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90年
  • 主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主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编辑出版: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 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高质量发展;

    DOI:10.12451/202405.00123V1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作出重要论述。本文从基础性、系统性、生态性、协同性、人本性等方面,厘清了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含义与主要特征,阐释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因。在此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结合世界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揭示了科技创新、产业体系、面向需求、制度创新、要素配置等驱动因素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与理论逻辑。最后,本文从加强关键科技攻关、完善产业体系建设、深化应用场景探索、推进多维制度创新、增强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进路。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28 下载量 3 评论 0
  •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区域 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区域协调发展; 生产逻辑; 交换逻辑;

    DOI:10.12451/202405.00239V1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和全局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然而,作为一个正处于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与模式转型中的大国,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否有效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其作用理路仍待探讨。对此,可以尝试基于生产与交换两种逻辑进行阐释:生产逻辑强调财富积累对区域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分工深化有助于企业整合各区域内子市场的零散需求,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并提升效率,但积累过程也伴随着劳动力相对短缺与地租上涨的自我限制。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通过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破除要素流动障碍而缓解这种限制,最终在强化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推动资本积累与利润总量的提升。交换逻辑强调交换利得对缩小区域差距的意义。区域间贸易将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在均衡各区域工资水平与技术进步偏向性等方面强化区域间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在竞争中顺应区域比较优势变化并促进利润率平均化,最终实现地区协同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应多措并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市场近视,实现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切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37 下载量 0 评论 0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从分割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市场分割; 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国家治理; 高质量发展;

    DOI:10.12451/202405.00166V1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消除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畅通商品和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着区域壁垒、规制不一、地方保护主义和平台经济垄断等市场分割问题,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我国从大市场到强市场的转变升级,需要立破并举,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此,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清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把握好中央和地方关系、政府和市场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关系以及整体和局部关系,以统一大市场的高质量建设引导生产、提升消费、畅通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35 下载量 0 评论 0
  • 集体力:论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集体力; 多级所有;

    DOI:10.12451/202404.00193V1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西方经济学有关市场失灵、福利国家等著述都无法令人满意。《资本论》基于集体vs个人视角提出的“集体力”,构成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础。现代工业社会本质上是集体力在物质生产、知识生产、社会交往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让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而且无偿占有集体力。集体力的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就在于,将集体的应得还给人民。由于集体力是多层次的,因此也应当是多级所有的。多级所有涵盖从纯粹的公有制到纯粹的私有制之间的各种所有形式,其多级公有符合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设想,而构建于私有制之上的多级所有只是确认了有限的集体力公有化。因此,逐步推进集体力公有化,能够以帕累托改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59 下载量 1 评论 0
  • 科学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 国有资本; 民营资本; 协同竞争; 政治经济学;

    DOI:10.12451/202405.00133V1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两大重要资本形态,探究这两类资本的协同竞争是创新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马克思认为分工协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研究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时强调了竞争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应科学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两类资本协同竞争能够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进一步完善资本全球布局,促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助力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创新链完整体系,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路径方面,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分别从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出海的机遇挑战三个层面,深入践行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状态:已被期刊出版

    点击量 49 下载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