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张国祚担任主编。创刊以来,《文化软实力》先后获得湖南省重点报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20和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的综合性人文期刊等荣誉;至今已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多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率和转载指数列全国第11名和13名;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求是网等国内媒体报道、转载100余次,被俄罗斯国家新闻网、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希腊时报》等境外媒体转载报道10余次;1篇文章得到中央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1组文章入选第七届中宣部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这是中宣部主办的两大期刊奖项荣誉之一;另有多篇文章多次入选湖南省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文化软实力基础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国际视野”“智库对策”“青年论坛”等。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16.02.014.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分析"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阐释人才强国、科教强国、海洋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关系,搞清楚"文化强国"在强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文化强国"是强国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16.02.002.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在"文化软实力"这个基本概念上形成"中国话语"。这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要求。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与我们当下所关注的"文化软实力"的立意、出发点与落脚点不同。构建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要由当前文化软实力研究中的"跟着说"、"杂着说"走向"自己说"。做到"自己说",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实际,用活中国传统,激活当代中国人理论创新的自觉与智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4.03.009
提交时间: 2024-11-05
摘要:近年来网络空间中英雄模范频繁遭遇污名化问题,这不仅破坏了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也严重侵害 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污名化的成因而言,学界当前大致存在经济逐利、意识形态斗争与网络空间特性三 类特定视角。但其视角局限在于:经济逐利视角无法解释英雄模范污名化中的 “非逐利”动机;政治斗争视角虽然 能透视到 “非逐利”动机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但在应对策略上却囿于一种 “头疼医头”的功能性思路;而 网络空间特性的内部视角则认为自身扁平化结构所内蕴的解构倾向无可避免。为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英雄模范污名化 问题,本文提出应从单因素视角转向系统性的成因分析,并借助 “公地悲剧”这一视角,尝试为网络空间中英雄模 范污名化问题找出一条现实解决的新路向。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一多不分; 中西比较阐释哲学;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1.02.006.
提交时间: 2024-10-31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融通是时代大课题,深入研究二者交会渊源、内在联系,才能厘清中国当代主流思想形成的核心与脉络,从而为建立起一套完整自洽的中国道路叙事理论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以比较中西阐释哲学中的"比较文化语义环境"阐释方法论,分析出中西主流文化核心基因差异在于"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西各自文化语义环境当中呈现出的基因样态,从而揭示二者在世界观、认知论、思维观、社会观、人生价值观等内在精神方面的契合点,进而说明二者得以历史交汇的缘由,并分析了被误读为对立的若干观点,进一步阐明二者的确存在内在精神的契合性,而且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接"和融通已经是完成之现实,并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成果所证明。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万物通心; 中国文化传统; 心性智慧; 天地人心一体; 中和;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2.02.009.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梁漱溟的“理智运用直觉”、张岱年的四点论、牟宗三的“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徐复观的“忧患意识”、李泽厚的“乐感文化”、钱穆的“天人合一”、许倬云的“三原色”、庞朴的“忧乐圆融”、张世英的“万物一体”等学说之间存在一个相通点,即都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带有主体心性智慧的特点。万物通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即心性智慧传统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性解决方案。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以物质决定精神之说为基本的理论概括为万物对人或主体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体心性智慧概括为心对物的感通或应答作用的结果。万物通心意味着世间万事万物,一方面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又给予个人以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又连通个人的身体感觉和心灵思考,迫使个人以己心去应答,形成人心将万物与人沟通起来的局面。万物通心的基本特性在于天地人心一体论,其基本原则之一在于“中和”,其实施途径在审美及文艺表现层面有天地生文律、阴阳交替律、刚柔相济律、以善润真律、化悲为喜律、褒贬皆有律和乐以忘忧律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无;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3.04.003.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习近平曾经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他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本刊邀集6名专家围绕“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贡献”撰写文章,深入探讨了毛泽东同志的光辉思想、伟大精神、非凡功绩和崇高地位,以此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自信; 文化发展道路; 汉语学术; 文化软实力;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16.01.012
提交时间: 2024-09-13
摘要: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支撑和推动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汉语学术的崛起趋势。我们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中奠基文化自信,从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形成文化自信,从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中确立文化自信,从汉语学术的崛起趋势中壮大文化自信。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研读; 读书方法; 直接引证; 查核原著文字;
DOI:10.12451/202409.01011
提交时间: 2024-09-13
摘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只是一般的阅读,必须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返回到历史情境中来梳理他们的基本思想。引证经典作家的论述,不得转引,要直接根据原著引证。而且,为保证原意完整和准确,译文必须引用最新的版本。另外,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还需要查核引述内容中关键概念的原著文字。如果在没有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真含义之前,就急于“联系实际”,则会造成对现实工作的误导。忽视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将导致实践上的巨大偏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9.00655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习近平关于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系统的经济学说"的学术话语体系发展和话语权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了"术语的革命"的意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的表达,成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话语权和学说系统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发展和话语权提升的重要体现和示范例证。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权的提升,也有利于经济领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 政治经济学;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DOI:10.12451/202409.00656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转换和理论内涵、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基础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想,确立了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目标。以"强起来"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站起来"和"富起来"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赓续,也是"站起来"和"富起来"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在新时代"强起来"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问题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经济新常态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理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理论,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理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理论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