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信息“隐性”泄露;不特定少数群体;无障碍标准;严格责任模式
DOI:10.12451/202411.00008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信息“隐性”泄露是指不易被“一般知识水平的人员”所直接感知,仅能由无权少数群体“无障碍”获悉的信息泄露类型。由于获悉方式、呈现形式具有隐秘性,易引发责任归属不清、免责渠道不明、补救措施不力、辩护经验不足等问题。在“隐性”泄露发生后,拥有较强信息获取和识别能力的“不特定少数群体”是泄露信息的首次发掘者。“无障碍标准”为“少数群体”的主动发掘行为提供了合法性和正当性依据。核验是否符合“无障碍标准”的方法在于,考察“一般知识水平的个体”能否仅依据给定的“合理阅读方法”复现此类信息查询过程。“严格责任模式+豁免规则”是追究信息使用、存储和传输参与者责任的适宜方式。因信息首次访问者、阅读工具供应商、信息权人的行为导致泄露信息的扩散乃至于危害后果发生的,按照多数人侵权规则分配责任。在政务领域,政府要切实履行信息安全监督“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积极回应权利人的正当诉求与公众的监管需求。
关键词: 高价值数据;数据要素;用户需求;公共数据;开放范围
DOI:10.12451/202411.00045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随着公共数据开放运动的发展,高价值标准已取代默认开放成为各国政府确定开放数据范围的基本准则。实践中,各国对高价值标准的解读各不相同,一般主要依据政府开放数据的目标认定高价值数据范围,也兼顾社会公众的数据利用需求,辅助调整开放数据范围。然而,政府目标主导认定的高价值数据与用户的实际利用需求可能并不匹配,进而影响开放数据利用的成效。为此,应反思现行自上而下的高价值数据认定方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自下而上的高价值数据生成机制,改造高价值数据认定程序。在明确责任主体及权责的前提下,高价值数据认定可建立全过程用户需求收集、回应与激励的程序保障机制,并将公众参与确立为高价值数据最终认定的必经程序,充分发挥用户需求主导作用并提升其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力。
关键词: 著作权法;权项弹性条款;裁判思路;社会典型公开性
DOI:10.12451/202408.01023
提交时间: 2024-08-09
摘要:围绕《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7项所规定之著作权法权项弹性条款,理论界存在颇多争议,实务中亦存在适用上的困惑。当前,围绕这一条款的解释方法,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已经形成了基于地域而分化的裁判思路。这些裁判文书尚不同程度地存在说理不充分或者无说理的问题,可有损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可预见性,并可能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潜在风险。结合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识别义务说”裁判思路相对具有较大优势,这是由于这一裁判思路与侵权法上的社会典型公开性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有关部门可尽早总结相关裁判经验,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裁判标准。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文化思想
DOI:10.12451/202408.01010
提交时间: 2024-08-09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既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又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内在逻辑,就在于它坚定了文化自信,筑牢了道路根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加速了文明更新,打开了面向未来的创新空间。从彼此契合、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明体达用、互相成就等维度分析发现,“第二个结合”可以推进实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关键词: 数字经济;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振兴
DOI:10.12451/202406.00188
提交时间: 2024-06-04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创业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数字经济模式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在主体、领域和模式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趋势。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平台支撑、数字资源优化等机制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农民工数字技能和素养不足、城乡数字鸿沟、创业公共服务和数字监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应在数字化能力建设、农村数字化服务与资源均等化、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数字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
关键词: 人工智能;社会正义;技术控制权;价值对齐
DOI:10.12451/202406.00220
提交时间: 2024-06-04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构建合理机制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既有研究中依据价值对齐实现人工智能正义的方式存在主观主义的风险,面临技术控制权的不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及对人的尊严的潜在威胁等挑战。因此,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观念的社会分析路径上去,探讨人工智能正义的社会构成和实践,构建以技术控制权为核心的权力(权利)机制、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公平分配机制和以维护人的尊严为目标的社会保护机制,以避免新“异化”和以技术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霸权,确保技术进步在推动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其成果能被公平地分享,进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空间认同;空间承认;主体间性;空间正义
DOI:10.12451/202406.00221
提交时间: 2024-06-04
摘要: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演化过程,主体的生存状态其实一直被主体间性所建构,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空间认同的确立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主体自身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关键词: 左宗棠;收复新疆;爱国主义;斗争精神
DOI:10.12451/202405.00419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英雄壮举,是中国近代百余年历史上的荣耀篇章,是爱国主义与斗争精神高度结合的典范。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尺寸不可让人”的领土主权意识和建设新疆、巩固边防的国防意识。左宗棠收复新疆中的斗争精神,不仅体现在敢于同错误认识、侵略势力、艰苦条件等作斗争,还体现在善于斗争上,如充分战前准备、正确战略战术运用等。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尤其要正确把握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辩证关系,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策略和斗争艺术,确保斗争胜利。
关键词: 基层负担;行为可见性;差异性应对;基层治理
DOI:10.12451/202405.00265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面对激增的任务与职责,基层干部并非被动承压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选择性地分配精力资源、应对负担。借鉴组织平衡理论,从“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维度建立基层干部负担差异性认知与应对的分类框架,可分出忠诚———自主加码、准退出———弱化参与、呼吁———避责加压和混合———自我调适四种理想类型。基于T镇的田野研究表明,行动效能和行为可见性越高,贡献越容易获得组织认可,基层干部越愿意提升努力水平以适配更高任务要求(忠诚);行动效能不变而行为可见性越低,贡献难以被组织识别和认可,干部可能会维持既有努力不变、消极应对(准退出)。行为可见性并非越高越好,当行动效能较低时,基层干部更容易暴露在问责风险中而采取自我加压和避责策略(呼吁),而当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较低时,负担应对依赖干部的公共服务精神(自我调适)。注意力配置结构的差异化、基层工作的非量化特征、内部资源结构非均衡化以及基层干部的工具理性计算与价值理性调适等共同构成了基层干部负担差异化应对的主客观情境基础。
关键词: 变更判决;撤销判决;司法变更权;明显不当;行政诉讼
DOI:10.12451/202405.00045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变更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类型中的独特存在,一方面变更判决能够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因其系法院直接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有司法权干预行政权之虞。 从实践来看,变更判决适用困难存在变更判决适用范围与功能定位存有抵牾以及变更判决与撤销判决适用条件模糊两个制约因素。 变更判决不宜仅限于金钱及其替代物的给付,还应包括数额、比例计算以及权属的确认。在区分“ 明显不当条款” 和“ 款额错误条款” 的规范意旨情况下,可以在行政裁决、行政协议等案件中扩展变更判决的适用空间。变更判决是撤销并重作判决的例外,适用关键在于行政裁量权是否缩减至零。
关键词: 农村市场;市场结构;生成机制;施坚雅模式
DOI:10.12451/202405.00266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在反思“施坚雅模式”及其演变的基础上,通过云南Y区农产品产地市场的经验研究,以及对现代山区农村市场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进行的探讨,可以发现:步入现代化的山区农村市场,形成以乡镇中心市场为节点横向连通并与城市消费市场直接连接的市场网络体系,表现出横向连通增强、纵向扁平化、网络集中收敛的市场结构特征。导致市场结构变迁和生成的机制是多元的,包括技术革新与其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市场精英成长为专家系统与其产生的脱嵌效应、社会转型下城市消费需求变化及其市场替代效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集中化效应。现代山区农村市场结构及生成机制研究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参考和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