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客体关系的精神分析理论将艺术视为主客体之间“移情”与“反移情”的交流过程,在当代情感研究中彰显潜力。克莱因的“破坏”与“修复”心理模型、温尼科特的“游戏”与“潜在空间”概念、艾伦茨威格的“创造力三阶段”图式共同提供了一条探索艺术的形式特征、具身的审美经验和外在的文化现实之间深层互动的技术路径。情感之为客体关系,意味着人与外部现实的原发关系根本上被感觉为人与人的关系,在人性化的意义上释放了艺术作品的能动性,也为当代各种角度的艺术阐释提供了一种人格理论上的连接。
[V1] | 2024-07-26 11:49:54 | PSSXiv:202408.00915V1 | 下载全文 |
1. 艺术之真的探究 | 2024-11-01 |
2. 寻找时间的时间——论洪尚秀电影中的时间晶体 | 2024-10-31 |
3. 非遗文化元素在城市会展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 2024-10-30 |
4. 信仰表征与权力维护:先秦仪式装饰艺术的功能价值 | 2024-10-29 |
5. 艺术青年“城乡两栖化”介入乡村振兴:特征、机理及对策建议 | 202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