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船山学刊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05年
  • 主管: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编辑出版:
  • 学科分类: 哲学  

期刊简介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成长。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学刊》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学津梁。近现代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刊物关爱有加并撰文投稿和组稿,海外汉学家特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汉学界,十分关注刊物并惠寄佳作。 《船山学刊》曾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大奖和“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十佳)”光荣称号;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年至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

  • “伦理”与“道德”关系的演变——基于“西学东渐”进程中语汇翻译的考察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概念史; 西学东渐; 译词;

    DOI:10.12451/202409.00278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在汉语学术语境中,“伦理”与“道德”通常被视作两个“相近相通”甚至可以互换使用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从“西学东渐”进程中的语汇翻译视角看,“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呈现出三种形态:一是“道德”隐没于“伦理”;二是“伦理”与“道德”的关系相当于ethics与virtue的关系:三是对“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解,开始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理”之关系的探讨。二者关系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西方伦理学在中国的接受进程,也为现代学术概念的使用规范奠定了基础。“伦理”与“道德”的分译,对于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伦理”与“道德”关系演变历程的研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伦理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也为我们进一步明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提供了历史依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85 下载量 126 评论 0
  • 杨昌济是现代新儒学的倡导者

    关键词: 杨昌济; 现代新儒学; 《论语类钞》; 西学东渐;

    DOI:10.12451/202409.00279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杨昌济一生始终不离儒家这个根本,即使在国外留学时期,也经常教导他的弟子或晚辈,要认真研习儒学。他在1914年10月发表的《劝学篇》中根据宋代儒者借助佛教东传的潮流创造宋明新儒学的经验,预言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大潮中,儒学也将出现一种新形态。1915年他又明确提出,如今西学东渐,谁能如宋儒一样融会贯通确立一新学派?我们说,杨昌济是现代新儒学的倡导者,是因为他不仅最早分析了创建儒家新学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提出了如何创建的方法,这就是“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他所著《论语类钞》就是在哲学伦理学方面援西学入儒的典范。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32 下载量 131 评论 0
  • “不知其仁”的向仁工夫——朱子“贬抑圣门”公案辩

    关键词: «论语集注»; 贬抑圣门; ; 工夫 ; 朱子; 毛奇龄;

    DOI:10.12451/202409.00280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朱子《论语集注》对孔门弟子看似贬抑的评价,引发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如毛奇龄认为其“贬抑圣门”制造了“圣门冤狱”。对于朱子“贬抑圣门”的公案,已有研究多从理论建构的维度展开,而忽略了其中的细节。事实上,朱子对孔门弟子的评价,除了理论建构的需要,亦有其经典文本根据。并且,朱子通过经典文本的统合处理,建立起一种“未仁”而“向仁”的道德模式。在这种道德模式下,对孔门诸公看似贬抑的评价,并非审判式的定论,而是对其道德进益可能性的开掘。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11 下载量 141 评论 0
  • 好恶、情性与人格养成——论早期儒家好恶观念演变的三条路径

    关键词: 儒家; 好恶; ; ; ;

    DOI:10.12451/202409.00281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好恶”也作欲恶、爱恶。早期儒家在关于情性、心灵和人格养成等的讨论中对于好恶有极丰富的论说。从个体修养与成德处着眼,孔子与楚简《性自命出》将好恶看作人的天赋禀性,认为其中蕴含着仁义之资,经由礼乐教化的引导、熏陶足以造就“心有定志”的君子人格。以探寻心性本体与德性之源为出发点,《礼记·大学》与楚简《缁衣》等将好恶与诚意、慎独相关联着重刻画心之好恶具有普遍性、真实性与自发性;孟子则进一步明晰在欲生恶死的强烈情感之外,还有欲仁而恶不仁的道德本心,主张坚守本心即是贤者。荀子与《礼记·乐记》以群治为关切,认为好恶在后天应物之时极易流于“情欲”,必须借助礼乐教化节制个体好恶之情,以减少其在社会政治秩序建构中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20 下载量 124 评论 0
  • 时与势:晚清关中阳明学之历史境遇

    关键词: 晚清; 关中; 关学; 阳明学; 刘古愚; 柏景伟;

    DOI:10.12451/202409.00282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晚清由于国是日非,德衰业败,程朱理学在官方的支持下虽然有短暂的复兴,但其地位并不牢固,对程朱理学的质疑与批评屡见诸士人笔端。在野的士人试图在程朱的义理之学与阳明心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期维护理学的道统与学统。晚清关中阳明心学一系以柏景伟与刘古愚为代表,二人在西方列强入侵,关中本地天灾人祸不绝的现实情况下,从理学内部摒弃门户之见,主张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融合。同时,刘古愚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影响出发,继承关学经世致用思想,接受西方新学,并将其应用于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之中。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相呼应,刘古愚建立新学堂并实行有别于旧式书院的教学新模式,造就人才甚多,推动了关中近代化进程。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与传统告别,以理学为根基的关学历经千年,也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关中文化的新样态。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36 下载量 136 评论 0
  • “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道德存有辅线; 王阳明; 心外无物;

    DOI:10.12451/202409.00283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心外无物”的“物”除指“行为物”之外,还指“存在物”。前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践行,意义明确;后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存有,争议较多。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的视野之下,赋予其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即为道德存有论。道德存有论是宋代之后儒学逐渐发展出的一条辅线,阳明的努力极大地充实了这一路线,奠定了儒学以道德践行为主、以道德存有为辅的理论格局。将道德存有这条辅线剥离出来,使其不再被夹裹在道德践行主线之内,对于梳理儒学发展的整体脉络具有重大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53 下载量 119 评论 0
  • 由王船山论“钦”管窥其“圣人之学”

    关键词: 王船山; ; ; ; 圣人观; 万物一体; 《尚书引义》;

    DOI:10.12451/202409.00284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王船山论“钦”贯通于其圣人观中。他在诠释方法上以“诚”释“钦”,反对不明圣人之学的有害学说;在诠释内容上以“钦”为“明”本,以“实明”批判“浮明”。王船山通过驳斥王阳明“不学不虑”的圣人观,揭明了“钦”之所以为圣人之学的缘由。王船山强调“钦”之为实和诚明相资以为用,旨在扭转晚明出现的凌空蹈虚之学风,重新揭明儒家的圣人之学。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34 下载量 142 评论 0
  • 晚清文人日记中的王船山阅读接受史

    关键词: 王船山; 晚清; 文人日记; 阅读接受史;

    DOI:10.12451/202409.00377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曾国藩、王闿运、郭嵩焘等三十多位晚清文人日记都有阅读、评议王船山的相关记录,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晚清文人的王船山阅读接受图景,折射出他们的思想变化。金陵版《船山遗书》的出版引起一轮船山作品阅读热潮。戊戌变法前后,由于船山学暗合维新革命思想,又引起新一轮的船山作品阅读热潮。在这两次的船山作品阅读热潮中,晚清文人的阅读旨趣有很大不同。从整个晚清船山阅读史、思想史来看,晚清文人从早期欣赏船山经学转向船山史学,船山作品阅读旨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原因有船山学自身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变化等。船山学在晚清的发生,与王船山作品在这一时期被大量阅读、接受密不可分。阅读史即思想接受史,晚清文人大量的阅读挖掘出了船山思想的精神养分,对船山学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45 下载量 111 评论 0
  • 论王船山“人性史哲学”及其对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启示

    关键词: 船山; 人性史; 两端而一致; 辩证思维; 现代性; 文明冲突; 对话; 工具理性;

    DOI:10.12451/202409.00236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是“人性史哲学”。他既强调“人性的历史性”,又强调“历史中的人性”。他主张道器合一、理气合一、理欲合一、理势合一,认为“相乘之机”与“贞一之理”是辩证的通统为一。这种“两端而一致”的思考,贯穿整个船山哲学。他不仅重视具体的现实性存在的物质性和人的可欲性,而且重视普遍的理想性、心灵的精神性和总体的根源性。他总结了宋明儒学,又在迈向近现代启蒙上有着飞跃式展开。更为可贵的是,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中“两端而一致”的思维方式,对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尤其对化解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14 下载量 132 评论 0
  • 百年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文化反思; 主体性;

    DOI:10.12451/202409.00825

    提交时间: 2024-09-03

    摘要:中国思想史作为一套现代意义的学科体系,初步奠基于二十世纪之初。中国思想史学科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为现代知识体系,并被纳入现代学科体制与教育体制,一方面确立了科学与民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思想标准,从而推动了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化转型。但是,百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中国学者重新撰写中国思想史,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挑战。中华民族对自身文明作再反思,必须具有新的时代高度和历史深度。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65 下载量 87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