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MI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2003
  • 主管:东北农业大学
  • 主办:东北农业大学
  • 编辑出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 学科分类: 综合  

期刊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东北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2003年,现为双月刊。创刊以来,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权威数据库收录。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多次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AM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社科学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来源期刊。

  • 工作获得感对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和组织支持的调节

    DOI:10.12451/202410.01073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工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获得感会影响个体的创新行为,而目前缺乏对工作获得感与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阐释与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分析387名新生代农民工与其领导的配对调研数据,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探讨工作获得
    感对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获得感通过增强创新自我效能而显著提升创新行为,即创新自我效能中介了工作获得感与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组织支持通过增强工作获得感与新生代农民工创新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而正向调节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工作获得感的相关研究范围,且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04 下载量 82 评论 0
  • 传统村落保护的文化认知研究

    DOI:10.12451/202410.00898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以村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以聚落形态为空间依托的文化综合体,映射着世代相传的乡土智慧和文化逻辑。随着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从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与场所向旅游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与消费产品转型,使其保护趋向多元行为体的参与多重力量的整合,以及对传统村落价值认知混融。文章从村落的原初意义入手,以村落多元行为体与价值体系为基础,分析村落保护的文化认知逻辑,指出作为村落典型性代表的传统村落,应该在以村民为主的多元行为体依据各自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以传统村落的生活生产与聚落形态为核心,维系与推动对村落的保护。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92 下载量 76 评论 0
  •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的城乡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DOI:10.12451/202410.00897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迁移流动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群体。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不同户籍老年人背后附带的福利和社会优待政策大不相同,故从城乡差异视角研究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公平问题十分重要。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非农户籍老年流动人口主观自评健康情况优于农业户籍老人,但客观患慢性病比例明显高于农业户籍老人。进一步纳入人口特征、家庭经济、流动迁移、医疗卫生服务等属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城乡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性别、家庭月总收入、流动时长、距离最近医疗机构时间对农村老年流动人口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受高等教育、拥有自主产权房、参与社会医疗保险对城市老年流动人口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应针对不同户籍老年流动人口,提供差异化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服务配置精准度,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升不同户籍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福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00 下载量 84 评论 0
  • 西南搬迁社区后续治理研究——以广西M县H社区为例

    关键词: 乡村; 搬迁社区; 后续治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搬迁社区进入巩固拓展易地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面对生计空间不足、服务空间缺失、社区关系涣散的治理困境,已经“搬得出”社区如何“稳得住、能发展”成为后续治理的首要问题。基于西南乡村搬迁社区个案服务经验,发现政府引领、居民自治组织主导、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以及多元化就业机会提供、专业服务引领社区志愿服务、协商共治共建社区公共空间的“生计-生活-社区共同体”后续治理机制能够提升居民家庭收入,改善社区邻里关系,重构社区共同体。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76 下载量 63 评论 0
  • 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劳动力非农 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

    DOI:10.12451/202410.00785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教育、务农经历、政府培训经历)、家庭特征(家庭子女数、土地)以及互联网接触度等显著相关;运用PSM模型控制具有相同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互联网接触度的反事实样本后,发现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依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外出务工经历通过工作经验的增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发挥正向作用。提出向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费用减免、以政企合作培训的形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制定鼓励非农就业政策扶持等建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12 下载量 68 评论 0
  • 数字技术下的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DOI:10.12451/202410.00784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在现代农业农村建设进程中,发展数字农业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存在信息化基础薄弱、各地区数字农业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基层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专门机构覆盖不足、传统农业转型技术人才紧缺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尝试提出依托数字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优路线,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农业现代化创新,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22 下载量 76 评论 0
  • 贸易开放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成本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研究

    DOI:10.12451/202410.00894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全国31省份化肥、农药、农膜和温室气体的农业面源污染成本,探究农业面源污染成本的时空差异。应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区域考察农业贸易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总成本在2008—2019年间呈倒U形变化,其中化肥是影响成本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污染成本较高的地区为华北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珠江流域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污染成本较低。(2)农业贸易与农业面源污染成本总体上显著负相关,具有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3)东部地区的进口贸易与农业面源污染成本系数为正,而中西部地区为负,两区域出口贸易均能改善环境,但东部地区出口的改进效应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坚持对外开放,保持合理贸易结构,科学利用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改善环境,加大政府环保投入。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17 下载量 83 评论 0
  • 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效率——兼论两者的协调发展

    DOI:10.12451/202410.00783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在当前乡村振兴开局之际,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紧迫性日益显现。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2019年13个省份截面数据,综合采用熵权法、SBM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此对两者协调发展情况予以探究。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各准则层的发展水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农业产业及经营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最为显著;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 0.798,整体未达到有效值,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值存在异质性;研究期间内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效率处于中
    级协调水平,表明粮食主产区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正向效应,以粮食主产区协调均值(0.723)为参考,可将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划分为耦合协调发展相对优先级和相对滞后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17 下载量 83 评论 0
  •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旅游发展 要素关联性研究

    DOI:10.12451/202410.01619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和较高的旅游吸引力,是各
    地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全国6 81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
    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空间
    分布及其与旅游发展要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空间分布上看,全国传统村落呈现
    凝聚分布特征,以胡焕庸线为界,大多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形成了黔东南-湘西南-桂东
    北、浙西-皖南-赣东-闽北2个高密度核心区,晋东南-豫西北-冀西南、滇西北-滇东南2个次密度
    核心区。② 从与旅游发展要素的关联性上看,大部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公路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火车站点距离较短,游客到达传统村落的交通条件良好;大部分传统村落受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弱,受县级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珠三角、川东-渝西地区的传统村落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珠三角、晋中、浙北地区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的空间关联性较高;珠三角、皖南-浙西-赣北、晋东南-豫西北-冀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与5A级旅游景区之间存在较好的空间关联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62 下载量 55 评论 0
  • 城乡融合发展:内涵辨识与治理效能提升

    DOI:10.12451/202410.00893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城乡关系”政策供给的层进变化,系统地就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内涵辨识。在此基础上,从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创造性地凝练出十“力”,即党领导的核心力、人民的源动力、法治的保障力、政府的执行力、市场的决定力、文化的引领力、民生的统筹力、治理的创新力、生态的保护力、防腐的威慑力。提出通过多“力”协作,合“力”提升互惠互促共生共融的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关系。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01 下载量 68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