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论文

专栏名称:“青藏高原文化”专栏

专栏简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承“研究青藏高原文化,弘扬青藏高原精神,深入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办栏宗旨,坚持特色化、高质量办刊标准,努力为包括青藏高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专栏创办于2007年,聚焦青藏高原的历史、文化、民俗、社会以及生态文化等,通过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反映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文化,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学科研提供最新学术信息。专栏2012年被评为“民族地区学报(期刊)名栏”;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3年,“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栏建设名单。
  •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刊号:
    1000-5102
    63-1005/C
  • 语种: 中文
  • 创刊时间:1960年
  • 主管:青海省教育厅
  • 主办:青海师范大学
  •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道歌”艺术溯源及其流变

    DOI:10.12451/202408.01322

    李言统;马 茹 芳;

    提交时间: 2024-08-20

    摘要:“道歌”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从唐至今一直绵延不绝。它源于佛教人士对佛教义理的宗教认识,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宗教文本。因其特殊影响,最终演变成对儒释道宗教思想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诗赞体的民间说唱艺
    术,然后借助强大的信仰传统,获得不断的演绎和丰富,出现“道歌”的各种变体。对“道歌”与“小宝卷”的缘起、
    “道歌”的源流追溯以及在地化传承诸问题的学术探索,有助于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地带流传的“道歌子”、道
    拉、嘛呢经等民间说唱文本的发展及其演变。

    点击量 426 下载量 132 评论 0
  • 《格萨尔》戏剧文化的起源、类型与特征

    关键词: 《格萨尔》;戏剧;羌姆;藏戏

    DOI:10.12451/202406.00336

    索加本;

    提交时间: 2024-06-14

    摘要:摘 要:藏传佛教的“羌姆”和藏族民间戏剧、说唱故事的历史久远、流传广泛,能体现藏族姿态艺术的精粹。史诗 《格萨尔》产生的年代大概是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晚于藏族“羌姆”和民间藏戏、吐蕃早期说唱表演“仲”等, 特别是《格萨尔》戏剧晚于藏戏“阿姐拉姆”等藏族戏剧,因此,这三种表演形式是产生《格萨尔》戏剧的文化 基础和学理支撑。在早期藏族戏剧艺术文化基础上,《格萨尔》剧目现在发展到宗教跳神式的《格萨尔》羌姆、舞 台《格萨尔》藏戏、《格萨尔》马背藏戏等多种类型。主要特征是,《格萨尔》羌姆表演时伴奏音乐十分简便,音  乐伴奏通常用寺院羌姆的乐器,有寺院羌姆特征;《格萨尔》舞台藏戏本身是对传统八大藏戏的一种超越,它具有 独特的语言风格,因为《格萨尔》是说唱叙述体,保留了史诗的语言特点,曲多白少,以唱腔和身段表演情节, 以故事的诗意构成,唱词的曲调构成,搭配成《格萨尔》藏戏一个特殊的舞台风貌;《格萨尔》马背藏戏主要特 征是马背上完成赛马技艺表演,其圆场、绕场和过场等均在戏剧广场的外缘,或借助崇山峻岭、河边草地、湖岸沙滩等场地骑在马上展开表演。

    点击量 843 下载量 264 评论 0
  • 论格萨尔史诗的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中华传统文化;政治神话;家园情怀

    DOI:10.12451/202406.00337

    徐美恒;

    提交时间: 2024-06-14

    摘要:摘 要:文章从政治神话功能、“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叙事细节的原型几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政治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之一,格萨尔史诗不论是神化格萨尔王天神下凡、拯救人间的主题,还是表现主题的天人感应等艺术手段,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显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源自中华民族古老的封地社会治理模式和“用国为姓”家园情怀,格萨尔史诗继承了中华农耕传统文化 创造的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并依据生存环境和游牧生活对身份言说方式进行了创造性改造,形成了赞美草地和崇拜山水的家园情怀,体现了地方化的“人地结合”身份意识。格萨尔史诗叙事细节诸如女性崇拜、动植物喜好、习俗以及情节设置等,都能找到中华传统文化原型。

    点击量 912 下载量 237 评论 0
  • 地理环境对藏传佛教在甘青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理环境;甘青地区;藏传佛教

    DOI:10.12451/202406.00338

    丁柏峰;

    提交时间: 2024-06-14

    摘要:摘 要:甘青地区是我国藏传佛教流布的重要地区,是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区域。宗教产生与传播的前提是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适应,藏传佛教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藏传佛教在 甘青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和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发展,以及甘青地区的地理区位都密切相关。青海和西藏山水相连,青海省以及甘肃部分地区与西藏自治区共同构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体。由于地理的、宗教的、 军事的、政治的、民族的,以及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西藏与甘青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牵动与影响非常明显。甘青地区尤其青海和甘南地区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区域,而甘肃其他区域作为农牧交错的过渡地区, 在吐蕃王朝势力强大时也几乎被其全部占领,也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程度不一的影响。甘青地区是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控厄西北的核心地带,又是中原联结新疆、西藏等地的锁钥之地,甘青不稳则新疆、西藏必失。甘青地区这种不可替代的区位特征,对历代王朝在这里所推行的藏传佛教的政策具有深刻影响,继而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点击量 898 下载量 245 评论 0
  • 魏晋十六国经略河湟探赜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经略;河湟

    DOI:10.12451/202405.00355

    杨荣春;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摘 要: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鲜卑、氐、羌和卢水胡部族建立的前凉、前秦、后凉、后秦、南凉、西秦、北凉等诸政权相继深入河湟展开经营进行角逐,并随着河湟地区复杂的民族形势以及十六国各政权间的战和关系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经营策略和方式,各政权在河湟地区定都城、置郡县、设护军,发展经济和农业,传承传播中原政治文化制度,开发建设河湟,更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点击量 795 下载量 235 评论 0
  • 粟特军将安思顺与唐代河陇边防

    关键词: 安思顺;粟特人;陇右;河西;边防

    DOI:10.12451/202405.00356

    冯培红;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安思顺是从后突厥汗国进入唐朝的粟特人,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陇右、河西、朔方等西北地区,在唐代西北边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安思顺早年从后突厥逃奔唐岚州,可能随薛讷参加了对奚、契丹的战争,旋随旧主调往陇右抗御吐蕃,天宝时升为朔方、河西节度使,也是唯一一位粟特人河西节度使。在节度河西期间,安思顺不遵朝命,拒绝接受高仙芝接替其任,迫使唐廷同意他留镇河西,原因可能是其背后粟特人控制丝绸之路贸易的利益所致。他统治下的河西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成为盛唐时代最繁荣的区域。安思顺与安禄山为兄弟关系,天宝时分别控握唐朝西北、东北军政大权,形成北部边境的粟特弧形势力圈,对唐朝影响极大。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唐朝很快诛杀安思顺,以免遭受两面夹击的危险。

    点击量 804 下载量 225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