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29
摘要:[目的/意义]公共数据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新质生产要素,在公共数据治理方面,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获得更多国家认同的治理方案,以促进资源数据,实现公共数据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本文将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全球38个国家进行条件组合分析,探究技术、组织和环境三维结构因素对公共数据治理的联动效应及驱动路径,揭示了影响公共数据治理的核心条件和复杂交互的本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治理存在多条前因组态等效解释路径,可归纳为外部数字关系驱动和内部制度驱动两种模式。该结果有助于探索出适应全球发展的多方共治的公共数据治理政策,在公共数据隐私权与开放之间的平衡的基础上,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公共数据治理新格局。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迫切需要提升大数据安全能力,揭示大数据安全能力多重影响因素耦合下的多元路径,不仅有助于地区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升大数据协同安全能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方法/过程]基于TOED理论框架从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因素、数据要素四方面构建大数据安全影响因素框架,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定性比较(QCA)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各因素间的关系以及组态视角下的我国大数据安全能力路径。[结果/结论]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因素、数据要素关系越紧密,大数据安全能力水平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数据治理与安全、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要素流通均无法单独成为实现大数据安全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各个条件相互组合联动匹配;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组织—数据均衡型、数据治理—要素流通型、数据资源建设主导型、数据要素流通主导型,非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技术—环境—数据综合缺失型、数据—基础缺失型、技术—资源缺失型、技术缺失型;我国应该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从各地方的优势出发,结合各地区的组态视角,选择适合各地区大数据安全能力发展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8-13
摘要:【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迫切需要提升大数据安全能力,揭示大数据安全能力多重影响因素耦合下的多元路径,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升大数据协同安全能力,而且有助于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改进的TOE理论框架从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要素、数据要素四方面构建大数据安全影响因素框架,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定性比较(QCA)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各因素间的关系以及组态视角下的我国大数据安全能力路径。【结果/结论】技术层面、组织能力、环境要素、数据要素关系越紧密,大数据安全能力水平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组织治理与安全、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要素流通均无法单独成为实现大数据安全能力的必要条件,需要各个条件之间相互组合联动匹配;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组织—数据均衡型、数据治理—要素流通型、数据资源建设主导型、数据要素流通主导型,非高大数据安全能力组态路径包括技术—环境—数据综合缺失型、数据—基础缺失型、技术—资源缺失型、技术缺失型;我国应该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从各地方的优势出发,结合各地区的组态视角,选择适合各地区大数据安全能力发展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Web of Science是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之一,拥有复杂的学科分类体系,该数据库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学术资源的检索、促进学科内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多学科类别”的数据集,从极大似然理论出发进行推导,结合大模型梯度显著度的可解释理论,挖掘文本的分布特征并且量化类别特征并衡量类别相似度,由此提出了一种文本提取和分类预测方法。本文使用该方法不仅重新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单分类标签进行预测,通过提高文本分类标注的准确率而改善了质量,而且实验证明了该方法也可对多分类有效预测,进而对文献分类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通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类别特征量化和类别相似度的计算,找出了预测标签经常在某几个特定类别集合中反复出现的原因。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指导文献分类,也可以衡量数据库类别划分的合理性,还能通过分析期刊收录的论文,判断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与期刊实际类别相符的程度。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2021年 1月 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正式实施, 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契机。2023年 12月 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 2024年 3月 1日起正式实 施,标志着我国档案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基于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对《实施条例》的文本阐释层面,必须 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正确把握《实施条例》对中国档案事业法治的推进带来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要同新 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本期特邀 9位学界知名学者分别从《实施条例》的法源与法理认 知、《实施条例》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条例》的特点、《实施条例》的亮点与意义、《实施条例》的 历史传统与时代需求、《实施条例》对档案馆文化功能拓展与提升、《实施条例》在操作性和即时性上的进 步、《实施条例》的与法适配性以及《实施条例》对推动档案数据化管理等角度各抒己见,但又彼此关联与 照应,为提升全社会档案意识,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周林兴,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