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人及“三治融合”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2001-2023年CNKI收录的1404篇核心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新世纪以来数字乡村理论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起始成长期稳定发展、高峰衰退期街接过渡再创辉煌期热度激增:空间分布上,经济学视角占据主导,科研横向合作与纵向批判继承发展存在短板,高频被引文献在整体框架建构与技术“赋能"层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主题上,主要国绕敏字乡村战略背景和理论支撑、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风险评估展开:重点领城数字化转型机制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是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上,“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现代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等重大目标的街褛式研究值得重点关注。后陕研究亟需在数字乡村未来形态、主体转型、整合机制及理论建构等方而深入推进。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 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 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 学术理 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 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 应对论与“ 和” 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 基层实践派 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 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 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 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 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 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 因此,未来研究 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 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践—理论—政策” 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