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亚里士多德“城邦形质论”的难题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18 合作期刊: 《经典与解释》

    摘要: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属于那些自然存在的事物”(1253a1-2)。但什么是“自然存在”,城邦在何种意义上具有自然性,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界持续多年的争论。近年来,国内外多有学者试图从形质论出发,为城邦的自然性 1 寻求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被称作“城邦形质论”(political hylomorphism)。 2 的确,在阐释城邦为何优先于家庭上,“城邦形质论”具有优势,但这一理论同时无法回避两处关键的挑战。因“城邦形质论”的成立至少需要两个前提条件:1)从生成论的角度看,城邦是自然物;2)从城邦与人的关系看,人作为城邦的一部分,构成了城邦的“质料”。但前者与城邦为人组建起来的说法(1253a29-31)相龃龉,后者则导致了“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是种极权主义”的批评。 3 本文将首先阐释“城邦形质论”的内涵,并着重分析其“动态层面”在将城邦视作自然物时遭遇的困难;其次通过对“政制作为城邦之形式”相关文本的分析,指出亚里士多德此说法意在阐明公民身份与谁来统治是政治共同体的本质问题;最后借助形而上学文本分析“公民作为城邦的质料”相关段落,表明将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不能被视作质料与形质结合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