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世纪的另类世界图景构造——的力本体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毫无疑问,“力”取代了“灵魂”“原因”等旧形而上学概念,是近代运动学说的关键概念。然而,近代机械论将“力”作为物体因碰撞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回避了对运动之原因的追问,而仅限于从数学上描述并且预测运动的过程。莱布尼茨也接受这一物理学意义上的“力”,但其更专注于动力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而这一基础就是其所构建的实体学说。因而,莱布尼茨凭借实体之知觉的“表象”来界定“力”。如此一来,莱布尼茨就赋予了“力”这一概念以新的形而上学意蕴,并且还借此重新统摄为机械论所割裂的“现象界”与“本体界”。可以说,莱布尼茨的“力”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因而是通向其形而上学体系的一条隐秘路径。

  • 科学与哲学的互动:以的活力论为主线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机械论的世界图景不断被强化,大多数思想家都举起了机械论的旗帜。但莱布尼茨却是其中的异类,他的动力学以“活力”概念为核心,沟通了物理学和哲学的双重意义。在形而上学层面,莱布尼茨通过“活力”复活了目的因,尝试打破机械论的单一视角、拓宽运动解释机制之边界;在物理学层面,“活力”被定义为mv^2,在体现守恒性思想的同时,也与笛卡尔、牛顿的力学发生理论争鸣。莱布尼茨的“活力”理论体现了科学与哲学复杂的交互关系,同时体现了一种将目的论置放入科学图景之中以对抗机械论的尝试。而这对于今天哲学中复兴目的因对抗机械的物理主义图景的尝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