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 “朝小野大”的延续:韩国国会选举与政治外交动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在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遭遇惨败,第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几乎重演了在2020年国会选举中胜利的一幕。分属保守派和进步派的两个主要政党继续掌控国会,国会两大党制进一步巩固。选举结果显示,“政权审判论”压倒了“在野党审判论”,准联动型比例代表制并没有带来小党的广泛政治参与。从政党博弈与主要政党差异化的政策主张看,新一届国会将继续牵制尹锡悦政府的政策实施,或将推出一系列特检法案对政府施压。在持续的“朝小野大”格局下,韩国可能经历“失去的五年”。

  • 从2024年大选看印尼政党政治新特点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五合一”的2024年印尼大选,是印尼民主改革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印尼未来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佐科总统执政近10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开创了“佐科时代”。在佐科总统鼎力支持下,普拉博沃—吉布兰组合取得大选胜利,从中彰显了“佐科效应”。在本次选举中,年轻选民约占选民总量的52%,成为影响大选走向的“风向标”。此次大选也呈现出总统和议会选举选票分离、政党碎片化和政党卡特尔化同步加速、身份政治退潮和道德政治增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交织上升等新特点。总的来看,印尼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民主改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党政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 百年变局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兴起于西方,随后不久就引入到中国。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产生了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内生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深厚土壤则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因此,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起步就不是对西方知识体系的简单移植,而是扎根于中国大地。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进程中,进一步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无疑是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的重要使命。本刊约请9位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度的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对如何构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