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是由各组成衔接相契的集合体,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它的整体性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本质规定而孕育产生,接续形成于阶段性的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于制度要素的协调性、制度内容的结构性、制度运行的联动性、制度功能的集成性不同层次上充分体现整体性。基于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必要形成整体性的思考,在制度建设中坚持主客体相融合的价值尺度,综判问题识别制度的局限漏洞,统筹调整强化制度的规范运行,环环相扣落实制度的执行效力。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共识民主作为包容性的西方民主理论,试图超越竞争性的多数民主。共识民主在根本假设上倡导人们从私利到共同善的转向,在政治参与上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在政制安排上主张由边缘到主导的过渡,实为对古典民主的一种回归性尝试。虽然共识民主打破了实用主义思维对民主想象的束缚,是对人民统治的民主理想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构成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螺旋式发展,但它依然未能逾越自由主义民主的藩篱。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范畴,科学审视“全过程”的概念内涵,既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走向深化的逻辑前提,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空间的认知基础。基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单元层次维度和“规范性—经验性”的内容结构维度构成的立体式分析框架的考察表明,微观层面公民基本权利的程序规定与实质保障过程、中观层面政治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运行过程、宏观层面新型政治文明的价值整合与道路拓展过程,共同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概念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从2010年布朗政府下台到2024年斯塔默政府执政,蛰伏十四年的英国工党在思想上经历了米利班德“一国工党”、科尔宾主义和斯塔默主义,分别对应工党激进左翼复兴、高潮和消退三个阶段。经过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大选的检验,党内激进左翼对工党的十年改造宣告失败。在斯塔默领导下,工党重新回到温和左翼的道路上,并以“变革”为竞选口号赢得2024年大选。然而,斯塔默执政班底在思想理念、政策方针和政党形象等方面还相对模糊,此次大选与其说是工党的胜利,不如说是保守党的失败。重新执政对工党而言是一个重要契机,斯塔默政府能否长期执政取决于工党如何面向未来提出并落实新的理念和政策,以有效的执政业绩赢得选民的支持。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政党是引领国内国际变革的重要力量,但长期被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忽视。以政党为视角,许多基础性概念得以更新和重塑。当政党成为国家建设的组织者,“政党国家”便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民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为当下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作为世界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开创和引领的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掀起一波新型全球化浪潮。从“政党国家”视角审视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成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国家能力形象的二重性涉及国家能力的体制形象与社会镜像之间的关系.基层行政主体的行为策略决定了体制性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状态,基层社会基础决定了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适应模式.在统合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反噬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弱国家形象;在寡头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亢奋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超强国家形象;在派性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协商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次强国家形象.经验表明,决定一个国家在政治实践中是强国家还是弱国家的关键并不必然在于基层社会反抗力量的强弱,也有可能在于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适应方式.高度一统性的体制性强国家在基层治理层面表现为超强国家、次强国家和弱国家的复杂“拼图”.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民主治理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在农村发展最广泛的实践。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探索,对于提高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意义重大。近年来,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在运行中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村民参与不足;协商主体结构失衡;协商机制不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要走出困境,需要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提高参与主体的素质;优化参与主体的结构;建立健全协商机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产物,对两国关系发展和人员往来交流构成了消极影响。文章首先对政治化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比较,并回顾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的具体表现,归纳其主要特征。随后进一步探明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产生的背景、基础和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涉华移民管理政治化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最后,就主动应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政府应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塑造和推进中美关系,积极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分类: 政治学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在以合作政治和利益互赖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中,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权重不断 上升。随着21世纪趋向信息主义、人文主义、民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发展势能转变,国家文化软 实力的人权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人权软实力建设正面临国内国外双重文化挑战。基于全球人权软 实力两极多元的文化竞争格局,我国人权软实力建设的文化战略资源可从人权意识形态、人权思 维、人权理论和人权心理四大类别展开。随着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迈向新征程,我国人权软实力建 设的文化战略路径可从人权文化安全策略、人权文化创新策略、人权文化培育策略、人权文化外交 策略和人权文化传播策略五个方面系统筹划。在当今人权反全球化的局部势头下,人权工具主义是 影响全球人权软实力健康发展的最大危险和威胁。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11
摘要:[目的/意义]作为一个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舶来、新兴、交叉、热点概念,“数据主权”已形成丰富的研究图景。然而,中文语境下的“数据主权”与英文语境下“data sovereignty”是否指称的是同一事物,亟待进行追根溯源与正本清源。国内现有研究将中文语境下的“数据主权”与英文语境下“data sovereignty”直接划等号,但二者是否指称的是同一事物,亟待进行追根溯源与正本清源。[方法/过程]文章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基础检索数据库,对国内外关于数据主权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文献回顾与概念重构。[结果/结论]“Data sovereignty”与“数据主权”在概念的指称、范围、主体、客体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二者不可直接等同。前者是指国家、组织或个人对其所产生、收集、存储和处理的数据拥有的权利和选择权、控制权,其可以适用于从个体用户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等多利益相关方的一系列代理;而国内语境下的数据主权则是对传统“主权”概念的延申,权能由国家主体行使。未来,我国应加强检验数据主权在不同场景、不同主体层面上的不同意义及其适用性,以此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与对话,打破“鸡同鸭讲”的交流困境,开辟新的学术进路。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有效在场”是党建引领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嵌入性理论”的基础上,试从“嵌入式引领”的分析视角研究“嵌入式引领”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创新运用。基于桂西南 X 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发现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产业嵌入、人才嵌入、文化嵌入、生态嵌入与组织嵌入的方式嵌入到乡村振兴领域中,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人才振兴、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与治理有效。在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全面强化和完善基层党建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号召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政治领导力,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的引领作用,从而使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领域中从“嵌入”到“引领”的转变。
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军事外交是国家军事力量的非暴力涉外运用,是大国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法国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建立现代武官制度以来,不同时期主要大国形成各自独特的军事外交实践模式,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秉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借鉴历史大国经验教训,积极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外交观念,形成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观、结伴不结盟的合作观、弘义融利的义利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重在管控的风险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军事外交实践,开创了大国军事外交新范式,为推动国际和平与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军事外交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地位更加突出。新时代的中国军事外交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履行大国责任的有机统一,注意把握军事外交合作与斗争之间的密切配合,从主要“讲友好”转向“增进友好”与“促进战斗力生成”并重,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随着青年在全球治理中的活跃度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成为青年组织建设的重要战略选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统筹两个大局、树立国际视野是全球治理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代加强青年组织建设的重要遵循。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青年组织应凝聚各国青年力量,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方案和智慧。只有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高举多边主义旗帜,遵循国际青年领域的发展规律以及国际影响力的生成逻辑,培养全球责任意识,加强国际社会团结,抓住青年共同关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找到各国青年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才能稳步提升引领力、塑造力和感召力,在高质量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涉及乡村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习俗、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及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文章全面梳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困境成因,从强化精神引领、夯实物质基础、优化社会环境、提升内生动力、构建组织保障等方面探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离不开乡村治理场域中有效的治理性社会联结,即治理主体的关系联结与治理要素的集聚联结。基于“治理要素联结—社会联结再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分析进路,以赣南F村“写缘”公共事务治理实践样态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该行为能够从公共精神、公共利益、信任网络、公共空间与制度规范等方面助推价值、利益、组织、场域、制度等治理要素联结的再造,从多个维度形塑乡村治理共同体。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应积极构筑多元要素之间的复线联结,从而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稳定性联结形态。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末“治理”概念进入我国,伴随着农村基层制度改革,国内学界开始将“村治”扩展为“乡村治理”,海外学者也随之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此。通过梳理 2008—2022年海外涉及中国乡村治理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论题方面,在治理主体上,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女性政治参与受到关注;在治理行为上,较多关注乡村自治行为、矛盾及其解决;此外,关注土地权益、传统社会结构力量的成果也比较多见。研究方法方面,以田野调查方法为主;随着政策变化和治理实践发展,既有分析框架和理论概念不断得到扩充。总体而言,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在当今海外中国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中国农村政治实践的多样性,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仍限于碎片化的个案分析,未能呈现中国乡村治理整体面貌。因此,海外乡村治理研究亟需更鲜活的实践材料和更宏观的视角,以中国化的理论关怀,反映中国乡村治理的最新经验,为世界乡村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国有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形塑了一种“国法—党规”二元渊源的组织内部规范。这一规范具有社会规范性、合法性(合法律性)和党内法规属性“三重性”。二元渊源的组织内部规范对现有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备性构成了一定挑战。由党内法规体系、党内规范性文件体系、党的规矩(惯例)等不成文规范体系和二元渊源的组织内部规范体系及其他体系性的党规现象构成的“党规体系”,完备地指涉了党内规范体系,解决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备性问题。进一步,党内法规研究应更多关注现实中的党内法规实践,丰富党内法规的理论域和理论体系。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在数字化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算法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通过其公共性应用实现积极效能,但也要通过特定的制度构建来避免其带来的风险。公共性算法制度建构或许存在抽象与脱离实际之嫌,因此在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语境下,需要进行更加坚实的论证。首先,公共性算法能够为公共治理提供有效助力,促成政府决策的错误减少与客观增强,政府运作的体量精减与成本降低,政府监管的模式创新与多元协同、政府治理的公益追求与理性实现等效能跃迁。其次,公共性算法的运作具有三个阶段的技术联结路径,语言训练阶段是算法应用的初始环节,人机交流能够实现算法代表公共权力的多向互动,价值嵌入能够促进技术内化道德理性最终实现善治。最后,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公共性算法应用中存在特定的风险,需要构建公共性算法制度以进行调适,在语言训练中需要限制数据的可利用性,在人机交流中需要规制算法与权力、在价值嵌入中需要保障算法的道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