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党政同责”、官员流动与城市环境监管——来自变更与任期的多维证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地方官员的交流制度深刻影响主政行为。利用2011—2018年262个地级城市数据,区分市委书记、市长角色,通过变更、任期刻画流动,考虑多种交流形式和异质性策略,深度评估了官员流动的环境监管效应,为从政府行为视角理解官员流动的非预期影响提供了多维证据。研究发现,城市党政主要官员之一变更不利于环境监管水平的提升,党政主要官员同时变更或任期增加将提升环境监管力度;城市环境监管效应呈现市委书记为主导、市长协同的格局,2015年“党政同责”制度使该特征更加清晰,长任期情形下党政官员分工与互动能够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监管效应因交流形式、专业背景、是否升迁、有无环保部门任职经历而具有异质性。市委书记流动通过企业数量、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等渠道影响城市环境监管力度。政策启示是应重视党政主要官员之一频繁流动对城市环境监管带来的非预期影响,强化党委对城市环境监管的引领,形成党政协同高效的绿色发展激励格局。

  • 绿色丝绸之路何以助力全球南方脱碳进程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顺应全球生态环保合作的大潮流,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全球南方在参与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过程中获得了绿色转型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 绿色丝绸之路助力全球南方脱碳进程的主要着力点是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贸易与投资、绿色能源合作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并借助“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形成辐射效应。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充分释放了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领先优势,将中国的绿色技术、资金、设备与沿线国家的绿色市场相结合,推动中国同全球南方在绿色价值链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并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绿色价值链网络。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刺激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产业的竞争性投入,客观上使得全球南方获得更多绿色发展资源并加速脱碳进程。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具有辐射效应、构建效应和带动效应,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资源向发展中国家的绿色部门加速汇集,具有国际公共产品属性。 

  • 可再生能源的产消一元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未利用空间”与“消费端的用能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基础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技术突破,重点是生产对象的转变,必将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的“5P”目标维度中,可再生能源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能源供给、减轻能源贫困,降低高碳比例、助力气候治理,催生缝隙创新、解除高碳锁定,弱化能源战争逻辑、保障长期和平,培育共同利益驱动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 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转型:趋势、挑战与关键路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转型的核心单元,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转型模式能够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协同多赢的效果,是实现《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加速器。 当前,城市发展态势表现为城市规模分化、城乡联系加强、城市动力转轨等。 城市可持续转型面临各种挑战,如规划与政策体系不完善、城市人口老龄化、风险防御能力不足、技术发展带来数字鸿沟等。实现城市可持续转型,关键路径包括开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构建包容性的能力建设与教育体系、应用数字技术为可持续转型赋能、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等。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应以包容性、韧性与零碳导向为核心特征,在全球应对气候挑战、迎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通过扁平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城乡均衡、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