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认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概念内涵,纠正认识误区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国情特点决定了各地区必须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从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根据各地的客观条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有效的地区分工,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而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各地要寻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结合点,着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同质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针对当前问题和未来可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努力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高效的政策保障。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就以及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提出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是中国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学技术进步周期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结构、生产力组织形态、生产力运行机理和经济发展态势,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创新运用,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向和表现形态。通过分析我国对历次科学技术进步周期的把握程度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探寻新质生产力破解挑战的路径与机制,发现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能够突破我国高质量发展瓶颈,开辟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中国古代仓储史札记》是《中国古代仓储史》的姊妹篇。二者相较,《札记》灵活机动绝少匠气,突破了时空束缚,从仓储史的点滴史实出发,就事论史管窥蠡测以小征大,力图深入阐释仓储史。它弥补了《仓储史》的某些缺憾,是《仓储史》的粉饰之作。因篇幅较大,故拆分发出,请专家老师审查。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基于我国城乡医保制度改革的视角,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医保统筹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医保统筹政策相对于“新农合”与“城居保”制度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政策针对农村的低学历、中低收入以及中老年群体产生更明显的效果。机制分析进一步证明统筹医保制度可以通过降低农村居民医疗支出负担、提升其健康水平等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推进医疗保险统筹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向农村居民群体倾斜,提升受益公平性,为迈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性保障。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全球化的推进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技术失业严重,极右势力崛起,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促生全民基本收入分配理念。但由于无法证明全民基本收入属于应得分配,导致该政策充满争议,推进缓慢。从当前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共识看,人道主义理由与机会平等理由只支持针对特殊群体的残补型再分配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公共自然资源虽然可以支持普惠性的制度型再分配,但由于其在社会总财富中占比过低且分布不均,也无法支持高水平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只有从历史维度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创新劳动价值论角度看待社会财富的创造,才能为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证明全民基本收入政策不是功利主义的权宜之计而是正义分配的必然要求。但考虑到当前生产力状况还难以支持高水平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各国应优先考虑人道主义需求与机会平等需求,在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残补型再分配制度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合理水平的负所得税制度,将残补型再分配与制度型再分配有效衔接起来,然后根据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负所得税水平,逐步实现正义分配的目标。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据的商品化形成了新型的剥削形式———数据殖民主义。相较于传统殖民主义,在殖民资源、控制手段、经济运作方式方面,数据殖民主义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垄断和技术控制,实现对社会、经济乃至国家主权的隐性支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数据资本化是数据殖民的剥削动机,由社会量化部门集成的云帝国构成了数据殖民的现实场域。数据殖民主义的兴起,不仅侵蚀个人隐私、操控社会行为、扭曲市场竞争,还对国家数据安全构成威胁,并加剧全球数字鸿沟。为此,必须构建数字文明以超越数据殖民主义,包括加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强化数字素养培育、促进数据市场经济创新、加强国家数据安全治理、深化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从而打造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数字文明社会。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作为资本的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介质引发了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正义要求。数字资本所呈现的数字剥削具有劳动形式离散性、内容知识“以太”性和剥削结构橄榄形等特征。数字经济主要涉及平台和人两大主体类型,数字劳动正义建构必须在平台和个人主体两大数字正义领域进行。通过提升数据收集阶段的算法正义性,明确知识产权边界建构平台的正义性;面对平台“免费模式”的陷阱、“平台地租”的加剧和“众包劳动”关系的冲击,分别通过建构数字化共享者主体、网络从业者主体和线下从业者主体的劳动正义,以维护数字时代人的劳动尊严和正义性要求。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摘要】:本文在综合《中国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中共青团的相关历史文献档案以及《青年实话》等苏区共青团宣传物等一手史料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在中央苏区根据建设中起到的经济建设作用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析,发现1929年至1934年的苏区共青团通过耕田与植棉等直接农业生产活动、募捐与公债购买等直接经济金融活动、团费征收工作等直接参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通过开展节省运动、“青年团礼拜六”、“冲锋季”、“红五月运动”等运动式工作以及教育活动等间接参与到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且苏区共青团的相关经济建设工作中还呈现着即时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目的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特点,在中央苏区根据地的经济巩固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中国古代仓储史札记》是《中国古代仓储史》的姊妹篇。二者相较,《札记》机动灵活绝少匠气,突破了时空束缚,从仓储史的点滴出发就事论事,弥补了《仓储史》的某些缺憾,是仓储史的“粉饰”之作。因篇幅过大,故拆分发出,请专家审查。如贵平台认为此作不妥,请速告知,我立即停发。
分类: 理论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文与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是西方发展经济学都有着深刻论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在建构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经济思想为指导,突出经济发展的人民立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炼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文支撑案例,概括中国文化经济建设和人文经济学发展的实践成就,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提高理论影响力和解释力作为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认识原则和检验标准,探索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规律。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便备受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有研究主要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要素特征、形成逻辑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但目前研究仍存在对新质生产力研究学理化体系化不够、对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研究不够充分、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研究维度不够立体等问题。为此,展望未来新质生产力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理论学理化体系化研究;二要重视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研究;三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四要加强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民国时期我国农地信贷市场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并存的市场,其对农村土地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农地信贷与地权关系角度的研究发现,民国时期的农地信贷市场高利贷盛行,农地信贷的初衷是辅助生产,但是高息效应下挤压了小农获利空间,造成了土地兼并集中的现象。“地主、商人与高利贷者”兼于一身,最终通过此方式大量攫取了小农的土地,而小农从自身角度来看,从每年偿付利息转变为每年交付租金,并没有很大差别。以农地为抵押品的传统农地信贷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农地具有金融“蓄水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农的经济困境。银行等官办农地信贷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小农回购土地,降低小农租佃比例,扶持农业生产经营,但由于民国时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其实际作用有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脱贫到振兴的乡村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一项国家发动的政治工程。它由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历史前提”所规定,内生于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内容和进程。国家在这一社会工程中的制度安排及其行动,体现了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内生责任:它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所决定,并在“人民认同”中获得国家的治理效能。这一政治工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它不仅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权体系,还要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改变旧的经济社会结构,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将国家政权体系建立在与之匹配的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上。只有提升到国家这一最重要的政治组织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并从其重要性中解读这一工程成功的政治逻辑,才能深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以此来提高实践中的政治站位。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明朝时期,番薯、玉米、马铃薯等美洲粮食作物开始引入中国,其中番薯由于其独特的高产、易种植等优势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至清朝末年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番薯的引入对明清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17个省份地方志的整理以及对其他史料的搜集,获取我国各省番薯引入时间、种植情况、土地适宜性以及人口等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在控制玉米引入时间、战争、灾害、传染病等 重要协变量基础上,定量研究番薯引入对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薯的引入对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番薯对南方人口的增长作用远远大于北方。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我国当前粮食供需结构与粮食贸易现状,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别分析我国粮食供给目前面临的风险与困境,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粮食供给主要面临五大风险:心理恐慌风险、市场投机风险、国际粮食减产风险、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我国粮食供需结构与粮食进口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我国玉米、小麦供需结构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供需结构失衡,保障粮食生产与供给稳定的压力增加;(2)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贸易进口量较大;(3)我国4种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部分出口国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考虑可能收缩粮食出口、减少贸易活动,未来我国粮食进口面临挑战。基于实证分析发现,市场投机、国际粮食减产、粮食出口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自然灾害将会显著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方面,只要及时采取科学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国际粮食贸易,打击市场投机行为,必要时调整需求结构,则国内的粮食安全是能够得到长期保障的;另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粮食进口渠道存在的隐患。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曾尝试推行土地改革政策。萧铮是这一实践的主导者,主张扶植自耕农,强调通过地租重建国家和国民之间的关系。萧铮的理论既以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为后盾,又吸收了达马熙克“地租归公”的主张,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经验对两人的主张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尝试调和国家与国民,介于自由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从遵循党的创新理论出发,执政文明新形态特指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进程中,力求以最小资源消耗占用,来主动自觉地寻求最大执政责任的治国理政方式。人们所普遍享有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长,正是这种新形态执政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执政文明新形态需要理论方法的支持和技术保障。中国特色的执政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舆论导向等重大意义。挖掘重大时代主题,围绕“最大最小”和“有限无限”执政文明新形态展开深入调研,促进成果转化,可以分解出系列化的问题清单或者对策建议,特别是要在深入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前提下,关注重大时代主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力求创新,为建言献策提供利国利民而又切实可行的合格答卷。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分配正义为方法论策略,从风险分配正义和能力正义两个进路分别探讨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对贫困户贫困风险的消除和转移作用及对其可行能力的提升作用,并采用准实验法对比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种作用上的区别,最终将二者进行了理论意义上的统一,建构出“风险-能力耦合”策略框架。这一框架在避免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风险转移-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方面作用显著。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风险-能力耦合”的扶贫将成为解决这一痛点和难点的有效策略。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0
摘要:数字经济模糊了劳动与资本、生产与消费的界限,数据劳动和平台劳动的出现使得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机制更加复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无法完全解释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生产模式和盈利逻辑。数字平台通过数据收集和算法优化对劳动者进行控制,使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进一步剥削,催生了新型的劳动异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部面临变革需求。数字经济时代重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注重数字化改造,重新定义价值分配机制,关注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合作与公共性产出的影响。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0
摘要:“智能拜物教”作为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思潮,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与盲目崇拜。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进行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技术异化是“智能拜物教”的生成根源;“智能拜物教”的本质在于资本逻辑与技术决定论的系统共谋;超越“智能拜物教”需要重塑技术与社会关系,致力于“科技社会主义”的构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实现,又助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