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徐拥军
  • 社会记忆视角下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9

    摘要: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民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活动档案征集⼯作提供参考。本⽂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作的指导意义,通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面指出档案征集⼯作中问题与不⾜,提出档案征集⼯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档案征集制度与整理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档案征集与资源共享的交流合作、建立冬奥全⽣命周期档案征集制度等对策建议。

  • 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实践探究——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9

    摘要:目的/意义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知识管理降低了赛事筹办成本,提高了赛事筹办质量,为日后赛事筹办提供学习范本。通过分析总结冬奥知识管理特点与不足,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提供借鉴。 方法/过程 采用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国际奥委会官网、中国奥委会官网及北京冬奥组委信息与知识管理平台获得的政策文件、案例报告和新闻资讯等为主要资料来源,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冬奥知识管理的特点,依据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冬奥知识管理的现有不足,并对日后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提出建议。 结果/结论 北京冬奥会知识管理在知识全面性、管理持续性、效果覆盖度三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知识管理应当注重赛事知识全面收集整理、知识管理组织结构优化与常态化运营、赛事筹办知识经验的推广应用。

  • 数字时代记忆与遗忘的权利悖论与应对策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记忆权和被遗忘权蕴含着两种不同的信息价值取向。 在社会治理转型和数字技术冲击下,它们逐渐纳入数字法治框架之中,但也会触发一系列关于权利运用的反思。 文章基于法学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双重视角,梳理记忆权和被遗忘权的法理依据和主体权责,识别数字时代记忆和遗忘的四重权利悖论,包括观念悖论、主体悖论、制度悖论、技术悖论。 通过悖论讨论呈现出记忆和遗忘的结构化特征,借助司法案例和既有经验,提出应对策略:遵循数字正义要求,纳入数字法治框架,平衡公私权利关系,合理运用技术工具。

  • 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类型、特点与建设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十四五时期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建设主体、职能定位的不同,可将中国特色新型档案智库分为以综合档案馆为建设主体的档案内容研究类智库和以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为建设主体的档案业务研究类智库两大类型。两类档案智库的依托主体、职能定位、服务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服务产品、工作要求各有特点、各具优劣。应该加强统筹规划,分层分类推进档案智库建设;健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开展档案智库建设;促进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建。

  • 档案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加快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保障,界定其构成要素的范畴、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更好地发挥档案治理体系系统性、整体性功能的重要基础。档案治理体系具体可以解析为善治、法治、共治、分治、智治五个构成要素,分别应从以人民为中心追求档案善治、构建档案法治秩序、践行整体性原则实现共同治理、根据对象差异实施精准治理、信息技术赋能档案智慧治理等方面予以实现。

  • 关于制定《综合档案馆服务规范》的思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随着档案机构改革的完成和新修订档案法的实施,综合档案馆的文化职能和服务属性进一步凸显。要进一步提升综合档案馆服务水平,需要制定一套档案行业标准予以引导和规范。文章在阐释制定《综合档案馆服务规范》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服务总则、服务资源、服务的业务流程与技术手段、服务效能、服务信息标识和服务监督与反馈6个方面分析了《综合档案馆服务规范》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与对应要点,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进行试点示范和开展第三方评估的实施策略。

  • “三个走向”: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 目的/意义 通过《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分析思考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的重点与未来走向,为新时代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收集并分析多篇国家战略与档案工作政策文件,解读其中对档案工作提出的相关需求,探讨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结论/发现 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三个走向是有机统一关系。 创新/价值 以习近平同志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对国家宏观战略文件和档案工作政策制度进行综合性分析,指明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 自然评价模式的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学术评价逐渐从以计量为主的模式转向学术共同体、人工智能技术、评价大数据三种力量驱动的学术评价模式。提出自然评价模式,回顾了学术评价模式和相关概念的演进,引入共生理论与生态系统概念,探讨自然评价模式的核心要素和逻辑架构并阐述自然评价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自然评价模式以学术共同体为评价模式的核心主体,以评价大数据建设为评价的基础条件,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评价的必备工具,形成产生评价数据挖掘评价数据评价结论反馈的自然评价环; 自然评价模式需要构建评价活动嵌入学术活动的机制,评价数据的公开/匿名、利益分配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机制,评价模式的建设与运营机制。希望为学术评价提供全新视角和理论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遗产政...“三步执行战略”方法论框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目的/意义 文献遗产政策对实践具有引导性与约束力,是推动实践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对标国际文献遗产政策,及时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做出正向调整至关重要。 方法/过程 主要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引入UNESCO文化遗产工作方法论框架三步执行战略,通过审视UNESCO具有关键节点意义的文化遗产政策证明其合理性,并通过历史回顾梳理其内在的价值转向。其次,以此为参照,从文献遗产的确认、保存、获取3大方面对UNESCO文献遗产政策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对我国文献遗产工作的启示。 结果/结论 基于前文研究,认为我国文献遗产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摒弃孤立视角,关注多元联系;衔接国际原则,出台本土化政策;聚焦遗产名录,开展反思性研究;兼顾数字遗产,推动精准保护;跳出单一领域,整合多种力量。

  • 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逻辑框架、案例审视与实现路径_郭若涵-2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 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结果/结论 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类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 档案现象的文化本质:内在根源、逻辑表征与意义传达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档案现象与文化,内在表现为双向互动关系。档案现象的本质指向文化,它直接作用于人类记录、记忆、认同需要的满足,进而促进人类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中,记录是档案现象的初始文化表达,记忆是档案现象的自觉文化建构,认同是档案现象的深层文化蕴藏。深刻理解档案现象的文化本质,既有利于打破唯工具论认知档案现象的片面性,又有利于纠偏唯技术论引导档案研究的局限性。

  • 自然评价: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学术成果评价模式重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学术成果评价作为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等活动的基础,是学术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评价模式存在同行评议黑箱引文动机模糊评价数据间接且片面等弊端,阻碍了学术创新,也与当下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相悖。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据、算法、算力上的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判别式模型和生成式模型在机器翻译、文本分类、文本摘要、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等领域日益成熟的应用,为传统学术成果评价模式的革新带来契机,为实现更加科学、多元与智能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了充分可能。基于对现有学术成果评价模式不足与人工智能应用契合度的分析,文章提出学术成果评价新模式自然评价。自然评价模式是人工智能与学术成果评价的深度融合,既是对以往同行评议、文献计量、网络计量、替代计量等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也是一种突破与革新。具体而言,自然评价是基于学术共同体在各种学术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全量化的学术痕迹大数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成果知识内容和学术共同体学术痕迹数据的语义理解与自动分析中,从而动态形成评价判断,并服务于知识创新与学术进步的一种评价模式。因其评价过程以自然形成为主、人为干预很少,故而命名为自然评价。文章从学理层面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下自然评价的技术逻辑、价值遵循与未来展望。就技术逻辑而言,自然评价以各类学术活动中的自然产生的痕迹数据为基础,通过算法支撑智能抽取数据中的语义并生成评价判断,通过算力赋能提升评价的精准度和效率。就价值遵循而言,自然评价秉持质量为先、公正为基、全面为要的价值原则,力求突围数字规训陷阱、破除人情主导桎梏、克服片面评价束缚。就未来展望而言,自然评价展现出顺应开放科学时代趋势、优化学术创新生态环境、促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图景。最后,尽管本文已从学理层面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下自然评价的技术逻辑、价值遵循和未来展望,论述了其在理论上可以呈现出更科学的评价结果,但其中更为具体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制、学术共同体评价激励机制、人机关系协调机制、不同主体评价赋权机制等难点,还有待在未来进一步展开研究。

  • 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现状与推进策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 目的/意义 立足新《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背景,探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现状与推进策略,对于推动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和档案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调查与内容分析方法,全面梳理我国现行电子档案管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的建设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推进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具有数量渐进增长、内容渐趋多元、体系基本成型的特点,同时存在专门立法缺位、内容陈旧滞后、可操作性较弱、内向思维主导等问题。加强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建设,需要充实法规依据、立改废释并举、强化应用导向、注重双向转化。

  • 治理视域下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监管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监管是强化档案安全保护的重要任务。当前,档案服务外包在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手段、监管效能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档案治理为解决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监管现存问题提供了思路。基于档案治理视域,加强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监管的对策包括:树立重点领域监管的治理思维、健全依法合规监管的治理依据、构建多方协同监管的治理秩序、综合运用系统监管的治理手段、充分激发安全监管的治理效能。

  • 公共数据开放视域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及其治理逻辑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9

    摘要:在公共数据开放过程中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保障。由于法规制度设计、管理体制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当前公共数据开放在收集、存储、开放、运营阶段存在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泄漏、滥用、产权分配争议等诸多风险,需要以治理思维为指导,从善治、法治、共治、智治、分治等维度予以防范应对。

  • 学术资源反垄断视角下知识创新促进策略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1-05

    摘要:目的/意义 学术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开放流动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法/过程 文章引 入知识创新系统理论,探讨科研知识创新系统运行框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并阐述学术资源垄断阻碍知识创新 的机制。 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典型的学术垄断现象发现:当前学术界存在学术期刊版面垄断、学术评价话语 权垄断、学术文献数据库垄断等一系列学术资源垄断问题,抑制了知识创造的积极性、知识传播的开放性和学术 生态的均衡性,阻碍了知识创新。从学术资源反垄断视角,提出知识创新促进策略:探索建设新型学术期刊网络 出版平台,推动由学术共同体主导学术评价,促进学术数据库公益与商业并行运营机制,从而达成知识生产争鸣 化、知识评价全面化、知识传播开放化,促进知识创新。

  • 全流程视角下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著作权风险分析与管理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 目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建设给档案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系统分析并科学管理著作权风险,有助于合法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发展。 方法/过程 基于全流程视角,系统分析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数字化建设准备工作)、中期(数字化复制、存储、开发)、后期(数字化传播、利用)各阶段、各环节中的著作权风险,进一步明确相应风险管理策略。 结果/结论 建议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实施著作权事宜咨询与状态审查以规避风险,中期实施著作权过程管理与长效监督以控制风险,后期实施著作权义务履行与用户规范以防范风险,从而建立起著作权风险全流程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风险管理。

  • 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提出, 主要源于两个直接因素: 一是文件形态的变化, 二是文件数量的变化。其基本内容是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和知识服务。新来源观和宏观鉴定论是知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知识服务是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核心和目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思想内核体现和反映了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 中国对苏联全宗理论的借鉴、修正与创新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档案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深受苏联档案学的影响。 本文以全宗理论为例,分析了我国对苏联档案学从直接借鉴、修正完善到创新发展的过程,启示我们对于外国档案学的洋为中用以我为主态度。

  • 《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的发展历程与内容演变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世界记忆项目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政策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把握《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的发展历程与内容演变,对于我国文献遗产实践借鉴与接轨国际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记忆项目总方针》于1995年发布、于2002年和2021年经过两次修订。它的内容演变主要表现为其对于世界记忆项目方方面面的规制,包括:在战略定位方面,坚持核心目标、视野范围由窄及宽;在组织架构方面,沿用3+1模式、IAC分委会应时而变;在名录管理方面,划分层级结构、评审标准持续优化;在项目活动方面,聚焦重点关切、业务形式渐趋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