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并成为基本国策,促进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的发展。首先,认同和使用这一观念的人增多起来,而且就民国初年人们对其的使用来看,已不再完全是“汉族”涵义,而具有了“中国民族”的涵义,可作中国境内各民族解。其次,对“中华民族”是出于“一元”还是“多元”中华民族是“土著”还是“外来”以及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强调各民族“同出一原”,都是“黄帝子孙”并经过几千年的交往交融,已成一族。再次,提出了“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族而成”的“中国国民”“大中华民族”和“新中华民族”一类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后来的“中华民族”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在民国初年虽有了初步发展但远没有形成,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发表。
[V1] | 2024-09-03 16:06:25 | PSSXiv:202409.01036V1 | 下载全文 |
1. 服务型治理:乡镇社会工作站的实践逻辑与路径建构 | 2024-11-06 |
2. 在水—土—田的框架里理解乡土中国 | 2024-11-06 |
3. 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下的青年发展逻辑 | 2024-11-06 |
4. 文化差异、就业平等性与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一个同时考虑非货币效用的分析框架 | 2024-11-06 |
5. 乡城流动对农村青年性别观念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基于CGSS 2012—2018 年混合截面数据的分析 | 2024-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