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V1] | 2024-10-10 09:20:59 | PSSXiv:202410.00760V1 | 下载全文 |
1. 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平感与农村居民消费研究 | 2024-10-25 |
2. 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抑制了专用性资产投资吗? ——来自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2024-10-25 |
3. 非农收入对农户清洁炊事 能源选择的影响——以华中三省为例 | 2024-10-25 |
4. 订单农业对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的影响——来自全国家庭农场监测的微观证据 | 2024-10-25 |
5. 机械化及其模式如何影响 农户农药投入?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 2024-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