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世界历史是各民族、各国家在普遍交往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人类共同体历史。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从属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它既要求尊重各民族差异性的文明特质,又要始终保持面向人类社会的开放性融通,这种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结合,有利于更广泛且深层次的民族认同与社会建构。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视野及其哲学人类学性质,既历史地走出了“农民的民族”状态,也超越了“资产阶级民族”及其狭隘的民族国家观,通过促进人类真正的普遍交往从而形成了具有更高共同性水平的“世界历史性民族”及其人类共同体。这一面向现实世界保持开放的哲学理论,为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V1] | 2024-11-05 16:46:25 | PSSXiv:202411.00532V1 | 下载全文 |
1. 文化自信与教育革新: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高校课程中的价值挖掘与融入路径 | 2024-11-13 |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民族院校学生教育中的多维应用研究 | 2024-11-13 |
3. 档案见证伟大祖国的认同历程与历史传承探析 | 2024-11-13 |
4. 民俗文化事象的文献记录、事实表述与阐释 | 2024-11-06 |
5.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梗阻及破解之策 | 2024-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