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于1958年1月创刊,原名《理论与实践》,是由学界前辈杜国庠倡导、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批准创办的。1962年改为现名,由郭沫若题写刊名。《学术研究》1996年起从双月刊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发行量2600册。1995年荣获首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2003、2005年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13、2015、2017年连续三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报刊”。荣获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优秀期刊奖,第四、五届品牌期刊奖;2013年荣获首届南粤出版奖期刊奖;2022年荣获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及先进出版单位奖。
DOI:10.12451/202409.02364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在认识论问题上,马克思是再现论者而非反映论者。反映与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而且具有不同的理论效应。反映能清晰准确地“镜现”事物,但它是被动的仿像性的,在知识建构上往往缺乏创造性。再现虽不具有总体的精确性,但它是能动的想象性的,不仅可以“再生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可以包含对人类行为的筹划。再现论深嵌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当中,由此构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筹划潜能是反映论无法提供的。这是深化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质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建构意义的关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晚期阿尔都塞; 哲学转向;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马基雅维利;
DOI:10.12451/202409.02363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在学界普遍的理解中,阿尔都塞一直以来都因其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而被视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但是伴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释,阿尔都塞在学术生涯的晚期发生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转向。这一“转向”既可被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的回应,同时又标志着一种新唯物主义话语的确立。为了反叛传统目的论哲学,阿尔都塞创造性地奠基于“偶然相遇”的叙述逻辑重构唯物主义,从而与马基雅维利所建构的政治哲学深切关联,即二者都强调对具体的政治行动条件及历史形势作出具体分析,以开启一种指向历史的革新和创造的解放政治实践。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自我所有权; 先天禀赋; 分配正义; 马克思; 科亨; 诺齐克; 蒲鲁东;
DOI:10.12451/202409.02362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人的禀赋问题是关于分配正义的元问题。“自我所有权”并非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的阿基米德支点,诺齐克正义理论的出发点是对人的禀赋所有权的肯定。在分配正义问题上,科亨和罗尔斯二人与诺齐克对待先天禀赋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总体而言,尽管科亨对诺齐克的自我所有权观念存在误读,但是他的批判直指诺齐克关于个体禀赋所有权的论证基点。彻底的平等主义思想家均否定人的先天禀赋所有权,但在处理先天禀赋问题时,科亨、罗尔斯、德沃金、蒲鲁东以及马克思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基于唯物史观理论进路的马克思方法论,在解读和应对当下中国政治经济问题时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二元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OI:10.12451/202409.00154
提交时间: 2024-08-29
摘要:对二元论问题的困惑,促使青年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在其中找到破除二元论的有效路径。但是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使马克思发现黑格尔的哲学非但没能超越二元论,反而正是二元论本身。这种主谓颠倒的二元论哲学将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构建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抽象二元对立,并以一种混同的方式主观任意调和矛盾,建构了虚幻的同一与真实的二元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哲学的二元论批判构成了理解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维度,也预示了马克思超越二元论的理论进路。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9.00155
提交时间: 2024-08-29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8.00870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可宝贵的理论创造。史的哲学”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一切既有范式,真正建构起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当前,在一部分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化甚至虚化唯物史观指导意义的现象,从而使学术研究成为放弃探索历史规律、囿于历史细节的繁琐论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义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人民述史立传,书写好人民的历史。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06.00410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对传统生产力的省思与 超越,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劳动者、高科技劳动资料、广范围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集体构成的先进绿色 生产质态。“感性外部世界”的自然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主体发展需要”的精神生态是新质生产 力的发展动力、“人的关系交往”的社会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效能,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社会生态的 共同交织推演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运行机理。作为生态自觉行动,新质生产力依循“生产—生活—生态— 生命”持续向好的基本逻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涵养绿色 低碳生活风尚,以“两山”理论为遵循助力生态价值充分实现,以共同体思想为引领确保生命生存良性循环。 这些旨在充分发挥生产力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态环境同时“在场”。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文明; 精神性文明; 价值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DOI:10.12451/202405.00737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人类文明表现为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方面。精神性文明蕴含着整个社会文明的未来指向和发展 理念。马克思的文明观是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方面的统一,既表现在物质劳动成果的物质性方面,也体现在 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批判和对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其 呈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价值观念,具有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冲突的新 特质,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公社所有制; 资本扩张; 封建化; 殖民化; 革命化;
DOI:10.12451/202405.00738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同化与排异是资本扩张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就马克思所生活的 19 世纪而言,资本同化世 界历史进程虽然是时代主旋律,但也不可忽视大量前资本主义因素对资本扩张的排异现象。其中,公社因内 含公有与私有两种所有制形态,并且提供了公有制演化为私有制的历史线索,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天然合理的 论断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而成为资本扩张进程中遭受重创且无法消弭的时间界限。结合马克思对公社所有制 的研究历程,可将其概括为德国公社的封建化、印度公社的殖民化和俄国公社的革命化三种类型,以此探究 以公社为代表的前资本主义因素在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的理论地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空间生产;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话语; 实践路径;
DOI:10.12451/202405.00335
提交时间: 2024-04-30
摘要: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 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 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践有自身的特殊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方式相结 合的新型城镇化,展现为不断向更高层次空间结构合理性迈进的历史进程,而这实际上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空间正义出场的现实依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建设的理论出发点,以坚持唯物史观、贯彻以人为核心以及推动共同富裕来有条不紊地践 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事业,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话语体系大有裨益。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