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SSCI 北大核心 AMI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58年
  • 主管: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 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 编辑出版:月刊
  • 学科分类: 综合  

期刊简介

    《学术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于1958年1月创刊,原名《理论与实践》,是由学界前辈杜国庠倡导、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批准创办的。1962年改为现名,由郭沫若题写刊名。《学术研究》1996年起从双月刊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发行量2600册。1995年荣获首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2003、2005年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13、2015、2017年连续三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报刊”。荣获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优秀期刊奖,第四、五届品牌期刊奖;2013年荣获首届南粤出版奖期刊奖;2022年荣获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及先进出版单位奖。

  • 老子道论的经验向度及价值选择

    关键词: 《老子》; 道 经验; 创生之道; 价值选择;

    DOI:10.12451/202411.00407

    提交时间: 2024-11-01

    摘要:经验世界是老子思想的土壤,其道论即由此产生。在《老子》表述中,道和价值是纠缠在一起的。如果将道与价值剥离开来,重新审视二者在老子思想中产生的过程,会发现老子的道生理论,根本上是指向现实经验世界,而价值是老子依其个人经验所做的选择并将之赋予道,以此寻求价值的普遍性。由于老子的道存在创生和价值的双重身份,所以在道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张力。但不管如何,不容否认的是,老子选择的价值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01 下载量 31 评论 0
  • 正义作为道德如何可能——休谟与罗尔斯正义的道德根据思想比较探析

    关键词: 休谟; 罗尔斯; 正义的道德根据; 同情; 理性;

    DOI:10.12451/202411.00813

    提交时间: 2024-11-01

    摘要:休谟与罗尔斯都是在非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的。一致的正义环境假定构成他们正义论的出发点,情感主义的理性观是他们根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他们正义论的道德根据的追问,可以发现两种正义论的内在关联和不同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对同情和正义感在正义论中的地位的澄清与确定。通过对正义环境假设的适当修改不但可以较好地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而且可以明了两种正义论的一致性。休谟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各有侧重,但可以互相补充,体现了西方非形而上学正义论发展进程中可以互为环节的两种解释方式。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71 下载量 26 评论 0
  • 康德何以成为康德——卡西尔《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探微

    关键词:  康德; 卡西尔; 生活形式; 学说形式; 理性地理学家; 疑难;

    DOI:10.12451/202411.00812

    提交时间: 2024-11-01

    摘要:卡西尔的著作《康德的生平与学说》细致系统地展现了康德哲学体系的运思方式:康德运思的过程以问题和疑难为起点,思想生成过程是从疑窦—疑云—疑难到核心问题和终身问题;深入挖掘了康德哲学的运思结构,即认知疑难的发现方式、认知疑难的呈现方式、认知疑难的转换方式。卡西尔从中揭示了康德“生活形式”与“学说形式”是如何实现完美统一的,康德如何从“自然地理学家”蜕变成为“理性地理学家”,其生活世界与学术世界如何无缝地衔接为一体。这些成为康德哲学的学术路标,并成为理解康德哲学体系建构的路径依赖,康德的运思之路和哲学大厦也由此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6 下载量 26 评论 0
  • “前台”与“背景”的制度性分离——论南希·弗雷泽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结构性阐释

    关键词: 经济前台; 非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危机; 批判理论; 边界斗争;

    DOI:10.12451/202411.00406

    提交时间: 2024-11-01

    摘要: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同时,“前台”与“背景”的分离关系不是偶然的、给定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变化而历史性地生成的,这使得经济与非经济要素间的边界愈发难以界定,因而对边界的捍卫或挑战成为当代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为此,弗雷泽使用“边界斗争”的概念,提出有关边界划分的规范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图景进行扩大的想象。弗雷泽兼顾阶级与地位、再分配与承认、文化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危机批判方法,是对传统批判理论宏大叙事的复兴。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02 下载量 34 评论 0
  • 反映论抑或再现论——马克思认识论形式省思

    关键词: 认识论; 再现论; 反映论; 政治经济学;

    DOI:10.12451/202409.02364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在认识论问题上,马克思是再现论者而非反映论者。反映与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而且具有不同的理论效应。反映能清晰准确地“镜现”事物,但它是被动的仿像性的,在知识建构上往往缺乏创造性。再现虽不具有总体的精确性,但它是能动的想象性的,不仅可以“再生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可以包含对人类行为的筹划。再现论深嵌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当中,由此构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筹划潜能是反映论无法提供的。这是深化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质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建构意义的关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72 下载量 84 评论 0
  •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晚期哲学思想转向中的马基雅维利因素

    关键词: 晚期阿尔都塞; 哲学转向;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马基雅维利;

    DOI:10.12451/202409.02363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在学界普遍的理解中,阿尔都塞一直以来都因其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而被视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但是伴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释,阿尔都塞在学术生涯的晚期发生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转向。这一“转向”既可被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的回应,同时又标志着一种新唯物主义话语的确立。为了反叛传统目的论哲学,阿尔都塞创造性地奠基于“偶然相遇”的叙述逻辑重构唯物主义,从而与马基雅维利所建构的政治哲学深切关联,即二者都强调对具体的政治行动条件及历史形势作出具体分析,以开启一种指向历史的革新和创造的解放政治实践。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62 下载量 71 评论 0
  • 先天禀赋与分配正义

    关键词: 自我所有权; 先天禀赋; 分配正义; 马克思; 科亨; 诺齐克; 蒲鲁东;

    DOI:10.12451/202409.02362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人的禀赋问题是关于分配正义的元问题。“自我所有权”并非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的阿基米德支点,诺齐克正义理论的出发点是对人的禀赋所有权的肯定。在分配正义问题上,科亨和罗尔斯二人与诺齐克对待先天禀赋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总体而言,尽管科亨对诺齐克的自我所有权观念存在误读,但是他的批判直指诺齐克关于个体禀赋所有权的论证基点。彻底的平等主义思想家均否定人的先天禀赋所有权,但在处理先天禀赋问题时,科亨、罗尔斯、德沃金、蒲鲁东以及马克思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基于唯物史观理论进路的马克思方法论,在解读和应对当下中国政治经济问题时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33 下载量 79 评论 0
  •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二元论批判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二元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OI:10.12451/202409.00154

    提交时间: 2024-08-29

    摘要:对二元论问题的困惑,促使青年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在其中找到破除二元论的有效路径。但是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使马克思发现黑格尔的哲学非但没能超越二元论,反而正是二元论本身。这种主谓颠倒的二元论哲学将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构建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抽象二元对立,并以一种混同的方式主观任意调和矛盾,建构了虚幻的同一与真实的二元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哲学的二元论批判构成了理解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维度,也预示了马克思超越二元论的理论进路。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14 下载量 144 评论 0
  • 什么是公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一个基本概念的考察

    关键词: 公平; 正义; 平等; 政治哲学;

    DOI:10.12451/202409.00155

    提交时间: 2024-08-29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75 下载量 144 评论 0
  • 重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

    DOI:10.12451/202408.00870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可宝贵的理论创造。史的哲学”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一切既有范式,真正建构起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当前,在一部分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化甚至虚化唯物史观指导意义的现象,从而使学术研究成为放弃探索历史规律、囿于历史细节的繁琐论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义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人民述史立传,书写好人民的历史。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646 下载量 189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