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经验世界是老子思想的土壤,其道论即由此产生。在《老子》表述中,道和价值是纠缠在一起的。如果将道与价值剥离开来,重新审视二者在老子思想中产生的过程,会发现老子的道生理论,根本上是指向现实经验世界,而价值是老子依其个人经验所做的选择并将之赋予道,以此寻求价值的普遍性。由于老子的道存在创生和价值的双重身份,所以在道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张力。但不管如何,不容否认的是,老子选择的价值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休谟与罗尔斯都是在非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的。一致的正义环境假定构成他们正义论的出发点,情感主义的理性观是他们根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他们正义论的道德根据的追问,可以发现两种正义论的内在关联和不同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对同情和正义感在正义论中的地位的澄清与确定。通过对正义环境假设的适当修改不但可以较好地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而且可以明了两种正义论的一致性。休谟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各有侧重,但可以互相补充,体现了西方非形而上学正义论发展进程中可以互为环节的两种解释方式。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卡西尔的著作《康德的生平与学说》细致系统地展现了康德哲学体系的运思方式:康德运思的过程以问题和疑难为起点,思想生成过程是从疑窦—疑云—疑难到核心问题和终身问题;深入挖掘了康德哲学的运思结构,即认知疑难的发现方式、认知疑难的呈现方式、认知疑难的转换方式。卡西尔从中揭示了康德“生活形式”与“学说形式”是如何实现完美统一的,康德如何从“自然地理学家”蜕变成为“理性地理学家”,其生活世界与学术世界如何无缝地衔接为一体。这些成为康德哲学的学术路标,并成为理解康德哲学体系建构的路径依赖,康德的运思之路和哲学大厦也由此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同时,“前台”与“背景”的分离关系不是偶然的、给定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变化而历史性地生成的,这使得经济与非经济要素间的边界愈发难以界定,因而对边界的捍卫或挑战成为当代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为此,弗雷泽使用“边界斗争”的概念,提出有关边界划分的规范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图景进行扩大的想象。弗雷泽兼顾阶级与地位、再分配与承认、文化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危机批判方法,是对传统批判理论宏大叙事的复兴。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认识论问题上,马克思是再现论者而非反映论者。反映与再现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而且具有不同的理论效应。反映能清晰准确地“镜现”事物,但它是被动的仿像性的,在知识建构上往往缺乏创造性。再现虽不具有总体的精确性,但它是能动的想象性的,不仅可以“再生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可以包含对人类行为的筹划。再现论深嵌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当中,由此构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筹划潜能是反映论无法提供的。这是深化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质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建构意义的关键。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学界普遍的理解中,阿尔都塞一直以来都因其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而被视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但是伴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释,阿尔都塞在学术生涯的晚期发生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转向。这一“转向”既可被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的回应,同时又标志着一种新唯物主义话语的确立。为了反叛传统目的论哲学,阿尔都塞创造性地奠基于“偶然相遇”的叙述逻辑重构唯物主义,从而与马基雅维利所建构的政治哲学深切关联,即二者都强调对具体的政治行动条件及历史形势作出具体分析,以开启一种指向历史的革新和创造的解放政治实践。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人的禀赋问题是关于分配正义的元问题。“自我所有权”并非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的阿基米德支点,诺齐克正义理论的出发点是对人的禀赋所有权的肯定。在分配正义问题上,科亨和罗尔斯二人与诺齐克对待先天禀赋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总体而言,尽管科亨对诺齐克的自我所有权观念存在误读,但是他的批判直指诺齐克关于个体禀赋所有权的论证基点。彻底的平等主义思想家均否定人的先天禀赋所有权,但在处理先天禀赋问题时,科亨、罗尔斯、德沃金、蒲鲁东以及马克思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基于唯物史观理论进路的马克思方法论,在解读和应对当下中国政治经济问题时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对二元论问题的困惑,促使青年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在其中找到破除二元论的有效路径。但是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思考使马克思发现黑格尔的哲学非但没能超越二元论,反而正是二元论本身。这种主谓颠倒的二元论哲学将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构建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抽象二元对立,并以一种混同的方式主观任意调和矛盾,建构了虚幻的同一与真实的二元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哲学的二元论批判构成了理解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维度,也预示了马克思超越二元论的理论进路。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作为政治哲学概念的“公平”,首要的含义是基于共同性的同等对待,是社会规则和规范的同等适用。这一层面的公平不只是程序性、工具性概念,本身还具有价值正向性。公乎要考虑社会成员的某些倚,“强者的公平”和“弱者的公平”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特殊性,追求照顾某些差异性的、真正的不偏不丁接受性或合适性”应当作为追求公平的现实目标。日常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公平,“结果的活领域可以将公平与义气、同情等其他美德放在同等位置,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之一,但社会公共领域应该把公平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可宝贵的理论创造。史的哲学”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一切既有范式,真正建构起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当前,在一部分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化甚至虚化唯物史观指导意义的现象,从而使学术研究成为放弃探索历史规律、囿于历史细节的繁琐论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义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人民述史立传,书写好人民的历史。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对传统生产力的省思与 超越,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劳动者、高科技劳动资料、广范围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集体构成的先进绿色 生产质态。“感性外部世界”的自然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主体发展需要”的精神生态是新质生产 力的发展动力、“人的关系交往”的社会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效能,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社会生态的 共同交织推演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运行机理。作为生态自觉行动,新质生产力依循“生产—生活—生态— 生命”持续向好的基本逻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涵养绿色 低碳生活风尚,以“两山”理论为遵循助力生态价值充分实现,以共同体思想为引领确保生命生存良性循环。 这些旨在充分发挥生产力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态环境同时“在场”。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人类文明表现为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方面。精神性文明蕴含着整个社会文明的未来指向和发展 理念。马克思的文明观是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方面的统一,既表现在物质劳动成果的物质性方面,也体现在 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批判和对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其 呈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价值观念,具有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冲突的新 特质,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同化与排异是资本扩张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就马克思所生活的 19 世纪而言,资本同化世 界历史进程虽然是时代主旋律,但也不可忽视大量前资本主义因素对资本扩张的排异现象。其中,公社因内 含公有与私有两种所有制形态,并且提供了公有制演化为私有制的历史线索,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天然合理的 论断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而成为资本扩张进程中遭受重创且无法消弭的时间界限。结合马克思对公社所有制 的研究历程,可将其概括为德国公社的封建化、印度公社的殖民化和俄国公社的革命化三种类型,以此探究 以公社为代表的前资本主义因素在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的理论地位。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 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 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践有自身的特殊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方式相结 合的新型城镇化,展现为不断向更高层次空间结构合理性迈进的历史进程,而这实际上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空间正义出场的现实依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 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建设的理论出发点,以坚持唯物史观、贯彻以人为核心以及推动共同富裕来有条不紊地践 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事业,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话语体系大有裨益。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设定了一个理性支配的理想的国家,它意味着一 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致力于使这个理性国家成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遭遇到了“苦恼的疑问”。德国当时现实存在的贫困以及私有制所带来的不自由、不平等,暴露了理性国家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也动摇了青年马克思对此种理论的信心。于是,针对同样问题进行探讨的法国共产主义思想,开始真正纳入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视野。青年马克思并未全盘接受法国的共产主义思想,而是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基础,努力 将法国共产主义思想整合进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的 相遇是一个自主的理论发展和理论超越的过程,也是一个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互作用的过程。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生息资本是银行的基础,是推动经济“脱实向虚”的强大力量。生息资本的大行其道是生产关系的最大颠倒,以货币的商品化、生息的自动化,打造了资本最完善的“物神形态”,是资本拜物教的真正完成,更是资本政治本质与政治本性的全面展示。生息资本通过“保留”资本所有权、执行资本占有权和强化资本支配权的政治叙事打造出“最完善的物神”“自动的物神”。这既是其经济功能的展开,更是其政治逻辑的表达。因此,马克思批判生息资本打造物神形态的政治叙事呈现的思想理念与思维方式,不仅是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性与现实性的逻辑支点,更是我们直面当代金融资本肆虐、技术资本横行和虚拟资本当道的重要智慧。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自然”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即受费尔巴哈影响下的合乎人性的自然思想,这是带有哲学浪漫主义意味的自然;先在性的自然思想,从中可以理解人的活动的有限性;人化自然,在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意蕴;作为外在强制力的自然,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强制性,这是一种“似自然性”意义上的自然。这些不同的自然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逻辑。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提交时间: 2024-01-12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2019—2021 年,明清史研究依旧繁荣发展,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和历史地理等领域研究稳步推进,成果迭出,其中明清国家治理研究、明清重大宏观认识的反思等方面研究较为集中,成为近年来明清史研究领域的热点。明清史研究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视角更多维、方法更多样基础之上,呈现出对自身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同时因全球疫情肆虐,关注和思考生命在历史上的状貌和意义的生命史学等得到重视,成为明清史研究新增长点之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1-1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日本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属性主要体现在业务内容的社会价值和相应的组织形式上。 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不排斥使用市场化的方式或者拒绝企业法人的形式,采取中央财政投资、地方政府 承建和监督、国营企业和商户共治的制度建构,通过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运营机制和监管机制体现公益性 属性并改善流通效率。建议我国借鉴日本经验,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的法律体系,建立农业农村部门 为主体的一元化管理机制,打造节点型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并创新市场使用费形成机制和 加强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