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是由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5-1360/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4-3083。本刊立足职业教育领域,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以关注前瞻性、创新性、学术性、权威性、实用性,发现学术新人,跟踪学术动态,鼓励学术争鸣,服务教育实践为办刊宗旨,为广大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职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数字经济、数字化管理等)》《教育数字化》《茶学研究》《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食品与健康》《经济与管理》等。同时,根据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及作者来稿情况组织《特别策划》《专题研究》等栏目。本刊为RCCSE核心学术期刊、广西高校精品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广西优秀科技期刊,《茶文化研究(茶研究)》栏目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目前,本刊已被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AMI、万方、维普、超星、长江文库等数据库收录。热忱欢迎高校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学术爱好者踊跃赐稿。
关键词: PDCA 循环; 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DOI:10.12451/202411.00314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戴明的 PDCA(Plan,Do,Check,Act,PDCA)循环管理理念,厘清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指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目标明确性、主体多元性、过程人本性、评价科学性和结果激励性等特征。同时,研究从目标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改进体系等 4个层面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岗课赛证”; 协同育人; 激励机制; 内涵式发展; 价值; 人才;
DOI:10.12451/202411.00313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课程思政、“岗课赛证”是高等职业教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抓手,二者协同建立育人机制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文章从分析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的内涵入手,以价值分析奠定研究基础,从理论价值层面来看,没有德育烘托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是“无土之花”,是无法结出壮丽的果实;从实践价值层面来看,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育人体系的融合为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推手。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建设内部动力激化机制入手,认真梳理“岗课赛证”育人体系实施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激励措施;推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政府机构多边功能耦合机制运行,将课程思政融入“岗”“课”“赛”“证”4个环节中,实现“岗课一致、课赛互通、课证融合”;同时强化各组织资源,形成政、校、企 3方资源合力,培养企业急需、社会欢迎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11.00312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美育融入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是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全面推进美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一步,为提升涉农专业师生综合素养、促进美育浸润涉农专业教学、推动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鉴于此,文章提出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涉农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机制、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氛围、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开发美育数字教学资源等路径,将美育融入涉农专业教学各环节,贯穿育人全过程。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审计; 数据分析; 风险识别; 审计人才; 人才培养;
DOI:10.12451/202411.00311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崛起给审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审计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以其高效、精准和全面的特点,正在推进审计业务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推动了大数据审计的快速发展,从数据分析到风险识别,再到自动化审计和实时监测,审计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掌握数字化审计技能、重视安全和隐私保护、融通跨学科审计知识以及培养持续学习和适应教学化的能力等方面都对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 高质量发展 ; 高素质技能; 新质生产力; 技能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DOI:10.12451/202411.00310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培育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类型和发展特色不够鲜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式微、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只有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才能切实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进行解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师傅队伍; 跨界; 多元主体协同; 产教融合; 工匠;
DOI:10.12451/202411.00309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学徒制的核心是师傅带徒弟,师傅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义。现代学徒制的跨界性表征为师傅队伍建设行为主体的多元性,这也说明了单一主体无法承担师傅队伍建设的全部使命,应遵循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逻辑。文章在理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凝聚多元主体的价值共识,搭建各多元主体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运行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制度体系,为破解师傅队伍跨界建设中所遇到的瓶颈、促进现代学徒制师傅队伍建设和赋能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东盟; 工业机器人;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国际合作;
DOI:10.12451/202411.00308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新要求。文章在分析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培养装备制造类人才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 4.0”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搭建平台,校企共建“丝路智造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跨界开发,创新“四方共育、三阶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留学生跨界培养,实施“1+1+1”的中泰跨界联合培养;构建融入 X 证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多语种教学资源;实训基地跨界共建,“丝路智造学院”海内外实训基地共投、共建和共管;师资跨界共享,打造业务水平高、国际素养好的“两双”教师团队等人才培养路径。这些路径为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本土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优质产能的国际合作,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专业标准“走出去”;为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推动产教集聚融合等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风险管理; 信息共享; 机制优化; 诚信意识;
DOI:10.12451/202410.02576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缺乏明确且可量化的标准条件、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完善、贷款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教育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学生的诚信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以及贷后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文章以广西地区的实践做法为例,提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严格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等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机制优化对策,以期为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组织效能; 效能驱动; 基层学术组织; 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DOI:10.12451/202410.02571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高等院校基层学术组织作为高等院校基本的组织单元,在学术研究、学术创造和学术治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前,以组织效能的视角重新审视高等院校基层学术组织、研判组织效能,并通过“效能驱动”来提升高等院校基层学术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组织效能,表现为学术组织领导者选择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强化学术组织成员各类行为管理覆盖面、营造学术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生态圈等,从而促进高等院校基层学术组织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DOI:10.12451/202411.00289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桂绿1号茶树品种的优势,研究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乌龙茶特有的做青工艺,旨在提升以桂绿1号茶树鲜叶为原料所制成绿茶的香气与口感。实验设计了 3种不同程度的做青处理方案:T1(做青 2次)、T2(做青 3次)、T3(做青 4次),并将它们与对照组 CK(传统绿茶加工工艺)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各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生化成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感官评价得分方面,T1(91.5分)> CK(90.9分)> T2(89.7分)> T3(86.4分)。由此可见,在 4种处理方案中,T1表现出最佳的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相较于 CK 组,T1组的茶多酚质量百分浓度减少了 2.16%,而游离氨基酸质量百分浓度则增加了 0.35%,可溶性糖质量百分浓度上升了 0.68%,酚氨比下降了1.06。这说明从生化成分的角度来看,T1组的绿茶品质也优于 CK 组。因此,研究表明,在制作桂绿1号绿茶时采用 2次做青工艺相比于传统的绿茶加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叶的香气与口感,进而提升其整体品质。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