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意本体的考察:论中国美学与艺术之关系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中国美学的本体是意本体,而非所谓的美本体。从审美范畴产生的源流看,“美”不过是“意”作为审美“源”感受所呈现的心灵面相之一。单从“美”的维度思考美学与艺术的关系,既不能呈现中国美学发生的逻辑理路,也遮蔽了艺术的丰富性。故而,意本体是解决中国美学与艺术问题的关捩:其一,艺术作为“物”,与意本体的关系为:艺术是“意”千姿百态的面相,“意”是艺术千变万化的情状。其二,从意本体的维度看,美学的实质就是意本体自己规定自己,自己为自身设定审美边界。其三,意本体自身含摄艺术:先秦时期,在天道思想的主导下,艺术生成的路径主要为“道—气—艺”的认识模式;秦汉以来,圣人的作用被不断强化,艺术生成的路径演变为“道—气—意(圣人)—艺”的认识模式;到了唐宋,随着个人主体性的增强,艺术的生成路径又逐渐向“道—气—意(个人)—艺”的模式发展;明清时期,“道—气”这一环节被“意”所含摄,艺术生成路径就演变为“意—艺”的一般模式。从中国美学的本体看,艺术就是意本体呈现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学含摄艺术于自身之中,美学与艺术关系就是“意—艺”的模式。这种模式同样含摄现代美学的种种主张,这些主张都为心之所发,都是“意”(人)的一种自我建构。

  • 论“意”与中国式美学体系的建构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结合“意”的构成、意义及作为美学范畴的演进看,“意”以其自身的完满性统摄了传统美学的丰富内容,充分显现了中国美学的个性特征。从中国美学范畴产生的源流看,“美”不过是“意”作为审美“源”感受所呈现的心灵面相之一。美学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人们用“美”字去对接西方美学思想所造成的问题:既不能充分呈现西方美学的性格特征,又对中国美学的本来面目有所遮蔽。而“意”作为美学范畴却能将中国美学的逻辑理路、方法、内容、特征全面地呈现出来。从心灵发动的本原看,中国式美学的体系是意本体围绕自身展开的自我规定和自我建构,有本源体系和流衍体系两个部分。本源体系是意本体对自己的来源所做的形而上建构,表现为“体”的价值。流衍体系是意本体通过自身不同功能作用生成的中国美学话语的实践体系,表现为“用”的价值,这个体系的框架是:“意(本体论)—意(创作论)—意(美感论)—意(接受论)”,即“意”从本体论、方法论、美感论、接受论四个方面承担了建构中国式美学体系的功用,将美学体系的中国模式呈现出来。这个逻辑架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运行逻辑和变化规律。当然,通过“意”探索中国美学自身的逻辑体系,并不是要取消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作为美学学科表述的“美”字,也不是要取消中国传统美学中作为表达审美愉悦及审美追求的“美”范畴,而是要通过“意”更本真地呈现中国美学的面貌、性格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