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利率政策的传导效应研究——基于短期市场利率和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02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以利率为调节手段的货币政策转型是我国金融改革的趋势。在利率传导路径上,微观经济主体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重要因素。本文着眼于短期市场利率变化对于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司进行细分研究。本文发现短期市场利率与中国公司现金持有量并不符合后凯恩斯学派提出的负相关关系,反而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关系。此结果揭示了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相互作用及在不同利率阶段的两种机理的强弱性。在低利率时,预防性动机更强,利率会正向影响公司现金持有;而在高利率时,交易性动机更重要,利率会负向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央行目标政策利率趋近于零时,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成本也有限,货币政策利率调整空间富足。研究还发现:非国有、非参股金融机构以及高成长企业现金持有行为对利率敏感度更高,央行制定的利率政策对这些利率敏感度高的企业传导更为有效。

  • 全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1949—2020年全国31个省份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得出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及耕地“非粮化”发展状况,由此将全国耕地“非粮化”划分为1949—2003年波动上升、2004—2016年缓慢下降和2017—2020年小幅上升的3个演化阶段。通过进一步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省份“非粮化”演进格局进行重点分析,发现“非粮化”率低值地区集聚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且逐渐向华北地区扩展;“非粮化”率高值地区逐渐由东南部地区集聚分布拓展到西南部地区。研究认为:“非粮化”率提升主要原因有种粮高成本与低价格的双重挤压、土地流转的大力推行、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度安排、土地资源的禀赋差异等;“非粮化”防控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经济收益、土地理化性质及生态环境、相关经济作物后续产业链发展产生潜在影响。综上提出科学制定耕地“非粮化”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建立耕地保护主体与受益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分区管控基础上精准监控“非粮化”行为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