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双碳”目标下新西部大开发的经验、逻辑与实践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双重使命。该战略深度融合了国际经验借鉴与理论逻辑,旨在推动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国兼顾生态保护,实现绿色低碳的根本转型。然而,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2023年以来生成式AI技术的广泛渗透,生产方式与发展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数据作为新兴的核心生产要素,不仅深刻重塑了生产力结构,更催生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西部地区在“双碳”目标下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强大驱动力。面临这一全新的时代背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战略聚焦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培育与生态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最终,将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以“西部方案”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篇章。

  • 中国科幻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科幻游戏产业是围绕科幻游戏的开发、运营、销售和服务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中国科幻游戏产业当前处于上升阶段,但仍存在着游戏内部科幻属性模糊、科幻游戏与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联动不足、科幻游戏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清晰等问题。中国科幻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在“十四五”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中国科幻游戏产业可以从游戏内容转型与品质提升、科幻游戏对科幻产业链的激活以及科幻游戏赋能实体经济三方面,探索递进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重塑游戏社会价值,以科幻游戏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普及,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双赢。

  • 重大不利事件的经历体验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消费是牵引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我国消费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三年新冠疫情的经历体验可能改变一些民众的消费倾向,影响当下和未来的消费。1959-1961年的大饥荒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距离当下久远,为讨论新冠疫情等重大不利事件的经历体验对个体消费行为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借鉴。大饥荒重塑了经历者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对经历者的消费水平产生了长期负向影响,尤其是在三组分类中,对非稳定收入家庭的个体、处于中等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个体以及女性经历者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但数字支付的使用却可以缓解这一负向影响。因此,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应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着力促进居民尤其是女性收入稳定增长,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生活压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化与分布动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耦合程度与增值能力测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演化矢量耦合模型,测度了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发展的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程度和系统增值能力持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系统耦合存在门槛效应。系统演化模式分析和模型分解结果表明,各省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系统增值能力呈现两极分化、中间断档的局面;数字经济对系统增值能力贡献显著,但制造业和两系统的耦合动力对系统增值能力的促进作用稍显不足。所以,只有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制造业及系统耦合发展才能提升系统增值能力。

  • 数字经济、消费扩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供给模式,在数字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消费扩容,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借助固定效应门槛模型研究消费扩容在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消费供给的影响,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消费需求增长则导致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

  • 数据要素新动能对绿色创新链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数据要素新动能在绿色创新链升级过程中展现出强大优势。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据要素新动能对绿色创新链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数据要素新动能对绿色创新链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是数据要素新动能驱动绿色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科教水平高、市场化程度高以及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低的地区,数据要素新动能对绿色创新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 地方财政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与空间收敛性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文章基于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财政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刻画了财政效率的动态演进,并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财政效率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观测期内,我国总体财政效率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低效率地区较难出现跨越式跃升,具有“东部沿海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存在一定的σ收敛特征,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财政效率区域差异扩大化趋势明显。

  •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当前,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并且具有广阔前景,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富裕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采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构建了共同富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 2011-2021年中国 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并进一步解析其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省级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整体呈现东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中等,西部低的分布格局;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当地共同富裕,但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强,对东、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作用相对较弱。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相较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贡献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刺激消费、提升就业间接影响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消费和就业积极作用以及制定区域协同发展规划,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 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时空演变、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采用熵值法测算 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的城市韧性值,利用非参数核密度法进行时间演变分析,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借助多种收敛模型检验区域城市韧性的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正在逐步提升,并表现出下游高、中上游地区偏低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江经济带整体城市韧性差异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差异来源及其贡献率来看,虽然上、中、下游各地区区域内差异贡献率略有上升,但区域间差异贡献大幅下降,相应地,超变密度差异贡献率上升较快,说明区域间的交叉影响较为均衡且发展较快。收敛性模型检验发现,除下游地区外,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游地区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后者的收敛速度更快。总的来说,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是在逐年改善的,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提出和坚定贯彻,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区域差异产生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收敛特征。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的区域收敛机制,推动区域间、城市间城市韧性的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 民间金融、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经济,是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主要渠道,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对民间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产业转型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了民间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即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种机制。考虑到民间金融作用的溢出性,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同时,以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民间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中介效应、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民间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作用机制显著存在:第二,民间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即在东、中部地区民间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换产业增长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西部地区则可以通过转换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产业增长动力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第三,民间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民间金融不仅对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会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创新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第二,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民间金融政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三,加快民间金融相关立法,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近年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我国一项新的政策举措,不仅观念、措施新,而且概念、提法新,需要进行概念辨析和发展定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其建设背景,当前我国国际经济已经取得相当成就,但生产制造扩张潜力有限,进一步推动国际化需要借助消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目标上的全球消费经济空间组织者、位置上的高端消费先行者、体系上的消费经济主导者、层级上的全球消费高地、创新上的国际消费潮流引领者、改革上的消费发展转型推动者等宏观定位。在消费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层级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升级发展,以政策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全面发展,以国际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开放发展,以中心定位推动消费经济规模化发展,以消费定位推动经济消费共享转型。

  • 科技金融、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韧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摘要:科技金融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否在农业领域切实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亟需关注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2010-2021年地市级城市数据,以2011年和2016年两期科技金融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试验,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而稳健的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科技金融通过技术进步来增强农业经济韧性。而且,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经济韧性增强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农业社会化水平高的地区促进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地,城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科技和金融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科技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强,在东部城市、中心城市以及资源型城市作用反而不显著。劳动力质量层面的异质性发现,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城市农村,科技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更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为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科技金融对农业领域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 制度型开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与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开放条件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关系需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制度型开放以其对内制度创新与国际经贸规则深度对接的双重优势,更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新型生产关系的内生需求,从而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基于制度型开放所构筑的开放条件下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机制在于,制度型开放可以通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强化技术创新激励、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三个关键作用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三要素”升级及其优化组合。为了构建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体系,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亟须进一步加速并深化制度型开放这一核心策略,在进一步推动国内制度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及畅通作用机制发挥作用的发展路径上,做到行稳致远。

  • 共同富裕目标下革命老区“红加绿”产业融合模式——以百色市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革命老区具有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的优势,通过“红绿融合”,能够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革命老区——百色市为例,2017—2021年该地区通过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或农林种植业相融合发展,其“红加绿”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百色市“红加绿”产业融合政策进行模式探究,研究得出“红绿旅游融合"与“红色+"两种模式。文章分析百色市“红加绿”产业融合的难点,发现存在红色旅游专业化程度不高、红色品牌宣传力度不足、景区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和产业潜在环境污染等问题。据此,提出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将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和加快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期为革命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与评价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生产生活变革、重组资源要素的关键力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反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对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比较与评价。研究表明:西部地区耦合水平稳步提升,研究周期末期达到协调阶段,各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发展速度不一,呈“高一中一低”梯度演变类型:新型城镇化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在新型城镇化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超过门槛阈值时,这一作用更加突出。

  • 数字经济赋能民族地区三产融合的效应——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赋能三产融合发展的势头强劲,于民族地区而言,数字赋能其三产融合颇具时代意涵。文章基于2001-2021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三产融合发展的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正交化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数字经济对三产融合发展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数字经济单向赋能三产融合,但其赋能的长期效力不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打造民族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平台;第二,加大民族地区经济投入力度和政策实施效度。研究结论所强调的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新平台的建设及其政策实施效度的提升,实现数字经济有效且长期赋能民族地区三产融合的举措,可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支持。

  • 双循环下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摘要:基于2011~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相关统计数据,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市一级数据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结构相匹配,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但其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对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此,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推进地区均等化,发挥与其他产业的联动作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能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益借鉴。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改善外部环境的内在机制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健康的促进效应在低教育水平、高年龄组、东中部地区更为显著。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其健康效应也在不断增强,这充分体现了经济领域政策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具体实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利用好数字金融和数字技术优势,将健康意识融入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

  • 国家与创新:数字产业创新的政治经济逻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数字经济是数字产业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全新经济形态。回答数字产业如何实现创新这一重要问题,应立足于数字产业自身的新特征和产业创新的新机制。从政治经济视角系统剖析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创新过程变迁,可有效解释新兴数字产业创新背后的新型国家-市场关系,以及国家在创新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鉴于数字产业创新面临着技术路径与产业目标的双重不确定性,经典的国家-市场关系类型旨在解决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激励问题,而“国家形塑市场”这一全新的国家-市场关系模式,可包容数字产业创新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