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增值化改革:政务服务提能增效的行动策略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增值化政务服务是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资源,通过拓展延伸涉企服务链,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高效衍生政务服务形式。目前,浙江省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面主要围绕组建机构加强政务统筹协调、线上平台集成业务高效办理、赋码企业实现信息交互共享、事项清单明晰服务规范标准、多元协作打通“一件事”和“一类事”服务链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并构建需求牵引、整体协同、数字赋能、质量规约等机制推动改革。为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未来还需要加强政务服务需求识别能力、拓展政务服务链条、深化线上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

  • 政府职责体系的绩效生成: 兼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绩效治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政府职责体系是政府履责的基本载体,也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动政府职责体系由建立、健全走向优化,本文构建了理解政府职责体系绩效生成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政府职责体系的绩效生成策略和价值实现逻辑。研究发现,结构调适和过程优化是政府职责体系绩效生成的主要手段,不同阶段情境系统及社会价值偏好的变化会引起政府职责体系价值导向 的迭代,进而决定了其变革方向和策略选择。在公共价值视域下,政府职责体系的价值实现是政治、治理和技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绩效体现。本文以职责体系的绩效生成研究为借鉴,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绩效治理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研究: 理念、框架与路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围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的理念、框架和路径展开研究,试图以集约化建设为“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效能“大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整体政府、无缝隙政府和集约化等理论,剖析了集约化的整体性、协同性、整合性和互联网等核心理念。从组织架构、支撑架构、业务架构三个维度构建了集约化分析框架,即基础设施集约、平台应用集约、数据资源集约和服务整合集约,需要处理好集约方与被集约方的关系、多元服务渠道间的关系、上下级平台关系、平台与部门事项间关系,以及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以政府网站服务渠道为例,从技术平台、信息资源库、一体化服务、标准规范和运维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高效推进集约化的路径,并结合各地各部门集约化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抓好“高效办成一件事”小切口 做优行政管理改革大文章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抓手。要从“一件事”切入,将“民有所盼”和“政有所为”统一起来,将“马上就办”和“办成办好”统一起来,将“举一反三”和“有志竟成”统一起来,注重持续改进“升级办”,聚焦急难愁盼“盯着办”,凝聚各方力量“协同办”,强化科技赋能“智能办”,推进过程中要把握“由点及面、系统集成”“监督评价、人民赞成”“年年推进、事事有成”,深化政务服务渠道建设、模式创新、数字赋能、扩面增效,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 “小马”何以拉“大车”——任务驱动下基层政府的行为策略及其调适机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问题集中体现为“小马拉大车”的难题,但“小马”如何拉动“大车”的内在机理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任务驱动视角为切入口,构建任务“目标—属性—策略—效果”的分析框架,选取J 县四个典型任务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在不同任务情境下表现为差异性的行为策略,并运用了资源动员、组织创新、人格化问责、情感治理四种调适机制以实现任务目标。研究解释了小马(基层政府)何以拉动大车(超负荷任务)的行为策略表现以及内在运作机理,二者共同组成“策略为表,机制为里”的非正式制度逻辑。这有助于反思当前如何从正式制度层面优化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控制约束机制,未来应推动“扩权赋能”和“绩效问责”的制度化改革,助力基层政府走出当前的结构性困境。

  • 行政调度:督察驱动执行的行政机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本文以中央环保督察与地方整改行为为例,探讨中国科层治理过程中政治与行政这两种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中央环保督察视为中央推动地方环境治理的政治机制。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文章发现尽管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督察都使用了政治机制来影响地方执行,地方政府对两次督察的整改情况却存在“不落实”与“全落实”的差别。文章认为,“回头看”督察后中央政府对行政调度这一常规科层治理手段的非常规运用直接推动了地方执行力的提升。当中央对地方的行政调度从常规转为动态时,行政调度便发挥了传导压力以及引导推动地方执行的功能。文章进一步认为,政治与行政这两种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潜力,而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主动性对高效衔接两种机制并提升整个科层体系的组织效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对标对表:一种中国特色的政策话语转译行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在中国公共政策场景中,“对标对表”是一类常见现象。本研究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发现,中央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在对标对表执行上级政策时,会进行逐级转译。地方政府的政策话语转译行为实现了中央政策的统一性、层级政府转译的差异性以及横向政府间的竞争性的结合,其转译过程呈现动态循环性、多重目标性与多重非均衡性。“对标对表”的政策话语转译行为,契合了超大国家政策统一性与灵活性的需求,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基本经验。

  • C 位策略:地方政府部门间竞争的政策发布逻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在地方政府以“若干措施”等方式向多部门下达任务时,各部门在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以凸显各自的中心位置(即争夺C 位)为策略特征的政策发布行为,其本质是“条条”间的竞争关系。结合政府职责、压力型体制等相关理论,可以构建由“部门职责- 政策工具储备”构成的分析框架,形成四种典型的C 位策略,具体表现为基于时效策略的“先行发布”、基于亮点策略的“创新发布”、基于强化策略的“高调发布”和基于程度维度的“加码发布”四种形式。形成C 位策略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上竞争“注意力”、横向竞争“话语权”和对下竞争“指挥权”三个方面,总体目的是在有限的组织资源竞争中取得优势。分析“条条”部门间基于C 位策略的竞争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发布行为,并为进一步优化政府“条块”关系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 自然灾害社会风险演变分析:驱动因素、阶段特征与内在规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07

    摘要: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设施损毁等损害,同时也会带来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干扰与破坏,形成危及社会稳定安全的社会风险。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生成演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主要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社会风险载体脆弱程度、社会韧性能力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推动社会风险向着蕴藏期、显露期、蔓延期和消减期四个阶段演变。自然灾害社会风险在其演变过程中又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在社会风险承担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社会风险扩大方面呈现蝴蝶效应,在社会风险感知方面呈现涟漪效应,在社会风险传导方面呈现多米诺效应。

  • 促进还是抑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25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依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7)数据,可借以探讨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并挖掘社会融合在二者关系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社会化使用和非社会化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对社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融合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互联网社会化使用、非社会化使用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社会融合起完全中介作用。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融合是比互联网使用更加重要的因素。基于此,在理论层面,新时期社会治理理论应重视工具理性和情感价值的有机统一,社会支持理论应强调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的深度融合;在实践层面,一方面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困难,另一方面要丰富老年人的社会融合渠道,以此来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 公共治理人才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公共治理人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开放式的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自贸港公共治理人才胜任特征,构建了自贸港公共治理人才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自贸港公共治理人才胜任力模型由能力素质、核心知识和个人特质3个维度共16个胜任指标组成。本研究所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海南自贸港公共治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考核中,其中人才培养可以在培养内容和专业思政建设方面加以优化,选拔任用可以结合模型进一步丰富选拔标准,考核方面则可以尝试将核心知识考评纳入到考核内容和标准中。

  • 技术驱动下的数字政府成熟度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18

    摘要: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技术嵌入政府治理,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动态过程。至于什么是成熟的数字政府,各界认识尚未统一。现有评估多是“完成式”的事后检验,缺乏“将来式”的目标指引,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需要简单通用的参照系。基于区块链信任的“制度—效能”转化框架,较好地分析了制度执行中的信任问题,以此为指导构建制度优势、运行机制、技术支撑和数据治理为主的数字政府成熟度分析框架。根据其中四要素的生成逻辑,以D市大数据指挥中心场景化应用为例,探讨分层级、分阶段设定目标来消除现有困境的实践路径,可以以执行有力、机制有效、技术可靠与效能可见为方向,多措并举、循序渐进提升各级数字政府成熟度。

  • 大模型嵌入数字政府的风险挑战与敏捷治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14

    摘要:由ChatGPT等大模型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崛起并广泛应用,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样态,同时不断嵌入数字政府等现实场景。以国内主流大模型应用为例,结合部分地区实践案例,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政府等场景相互结合的主要特征与作用逻辑。人工智能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会增加政府成本,带来新的风险,对现有制度、机制、技术和数据等提出新挑战。依据敏捷治理理论和有关概念,提出“软硬结合”完善制度体系、“数实融合”重塑运行机制、“虚实结合”打牢技术底座、“人机结合”释放治理效能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更好释放效能找到更优路径。

  • 从“vision”到“志”:愿景型领导本土化的理路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作为西方舶来领导理论之一的愿景型领导尚缺乏本土化的探索。愿景型领导的本土转化需紧扣vision术语的词源、演化以及作为学术概念的使用,结合我国文化语境等批判性分析其契合性,继而吸纳其先进成分并转化为本土语境的标识性表达。中西方表征人之为人的话语差异以及“愿景”即“志向”的发现为愿景型领导的本土化以及可纳入我国原创的志型领导奠定了基础。愿景型领导本土化的实例启迪学术界笃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领导学的方式和路径,更为立足本来、面向未来、借鉴外来的知识创新提供范例,有利于向世界学术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何以生成?——基于fsQCA的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04-11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承担巨大负荷,家庭已成为失能老人养老的重要场域,对于其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须重点关注。从现有研究来看,鲜有对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本研究以组态分析为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30个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路径进行分析,尝试为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提升提供干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失能老人高家庭抗逆力有效生成路径共有5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家庭组织系统驱动型、家庭信念系统驱动型、家庭关系系统驱动型和家庭组织-信念系统驱动型,而对于所有路径中组织资源都作为条件存在。对于失能老人家庭应该更关注多元情感与照护支持,构建失能老人家庭资源支持网络,以推动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保障失能老人家庭可持续发展。

  • 技术资源、 政府资源与专家学者 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通过影响公众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政策主张已经成为学者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不同学者在对公众施加影响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却各不相同。该研究以大庆市在引进忠旺铝制品项目过程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背景,分析了具有不同资源的专家学者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造成角色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是否拥有与群体性事件针对的政策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即技术资源;是否拥有准入门槛较高的参政议政渠道,即政府资源,都会对学者在影响公众过程中的行动策略产生影响。

  • 资源、 权力与政策网络结构: 权力 视角下的理论阐释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尽管政策网络已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范式,但对政策网络结构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结构主义视角,通过倡议联盟框架 (ACF)和资源依赖理论 (RDT)的引入,强调政策信仰和资源依赖对政策网络结构的解释作用;随着政策问题复杂和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上述两种解释路径已不适应政策网络结构的解释需要。因此,本文基于行动主义理论视角,通过权力因素的引入将政策网络结构界定为权力关系的结构化形式。通过对资源和权力之间关系,以及物质制度资源和社会结构资源、制度权力和结构权力、垂直整合能力和水平整合能力的划分进行分析,进而对政策网络结构的产生、维持和变迁进行解释,以期对政策网络结构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跨界合作: 过程、 机制与风险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由于社会问题日渐复杂化、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跨界合作成为包括政府、市场及第三部门等主体在内的共同选择。互联网平台的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及多向连通性特征,具有促成多元主体间开展合作的天然优势。本文以腾讯 “99公益日”为个案,对基于互联网平台公益跨界合作的过程、机制及其风险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跨界合作其前提是主体间合作共识的达成,动力是合作主体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实现途径是互联网平台所搭建的交流与连接渠道。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平台一方面作为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公益市场中供应方与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作为资源连接平台,促成了各方诉求资源与供给资源的对接,降低了跨界合作成本。然而,来自技术、法律、权力等方面的挑战潜行于合作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有效应对,方能促进合作的有序开展。此外,文章通过引入 “渠道资源”概念,尝试对资源依赖理论关于组织间依赖关系的论证予以补充与修正。

  • 政务互联视角下的府际关系网络特征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大数据与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正式连接已成为政府间、政府与民众间进行政务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府际关系的重要表征。探析互联网媒介下的横向府际连接网络特征,对厘清我国横向府际关系特征、理解政府行政协调性和政务信息传播机制、深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以及创新行政理念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利用339个政府网站导航链接和284个政务微博关注数据,构建我国地级市政府间府际关系网络,在省级和国家层面分别选择网络紧密度和中心势、网络整体特征和空间位置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省级层面,政府网站链接关系网络的紧密度高于政务微博关注关系网络,政府网站建设更加成熟,府际间的行政协调性、“同质性”更强,而政务微博的自主性、“异质性”更明显;信息传播机制 (即网络连接模式)而言,前者以 “全通式”和 “多中心式”连接形态为主,后者多为 “多中心式”和 “混合式”连接形态。(2)国家层面,两种非正式连接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与正式连接形成的城市网络结构具有相似性;由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连接数据构建的府际网络分别形成了 “两大三小”和 “四大三小”的整体格局,网络稠密化趋势已经形成;同时在城市网络等级上,少数核心城市居于中介位置,省会城市政府在整体网络中居中心位置;城市联系具有一定指向性,省会城市倾向于与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联系,而非省会城市政府则更愿意参与全国范围的联系,州和自治区则形成了 “共同社区”城市子群。

  • 信息技术革命、 公共治理转型与治道变革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为当代中国的公共治理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开放性治理结构、拓宽多元化治理主体、丰富技术性治理工具。然而,信息技术革命造成的开放性治理结构下的网络垄断与技术侵入风险、多元化治理主体的限制性参与和选择性赋权、技术性治理导致的数字支配与工具理性盛行等潜在隐患,也给转型期中国的公共治理带来了风险与挑战。推进改革开放,顺应治道变革,完善对信息技术企业巨头的监管,防范 “数字利维坦”的侵权风险;强化为社会赋权,打破信息技术向治理主体赋权的非均衡性;回归人本主义,从技术性治理走向包容性治理,才能助推公共治理转型,渐进实现以民主、法治、公正和人权保障为基本价值的“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