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成书于元代的·辽史国语解»,一方面受到其时多元化语言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遵循中国古代“号从中国,名从主人”的翻译原则.汉文典籍中以音译与意译两种形式存在的契丹语词、句和短语,不仅是契、汉两种语言间交流与融合的表现,也为从契丹语文献中挖掘«辽史»史源提供了新线索.汉文契丹语言资料中保留的契丹“小字”以及契丹语“赐名”,是各民族人民对契丹文化接纳的见证.辽代汉官笔下有关契丹节日风俗记录中夹杂的丰富契丹语词汇,反映了辽代民族间在节日文化交流中的借鉴与融合,也是多民族文化在辽代社会中多元共存、交相辉映的真实写照.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
摘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其末期的西魏和北周政权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奠定了重要基础。西魏北周的统治者为寻求文化自立,利用北朝特殊的历史趋势破除文化壁垒,消弭民族隔阂;广泛接纳关陇、南朝和关东文士,扎根经学典籍与儒家文化,实现文学创作上的多方兼容;树立关中本位的文化视角,强化华夏身份认同,为政权正统性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建构,推进了政权内部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整合。西魏北周的一系列文化政策,超越了政权与民族的局限,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融合与形成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