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进程中占有独特地位。县域人口变动事关县域的发展及其重要载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以1990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从规、结构、质量等多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县域人口现状及较长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异。20世纪90代以来我国县域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人口出现缩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区域间县域人口发展分化加剧,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增加及区域间人口发展差异缩小也为县域人口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利用好县域人口城镇化和教育提升优势,提升县域整合功能,密切关注县域人口外流、结构老化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等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优化人口与生产要素组合实现更有效匹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挖掘分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研究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经济增长、 产业和城乡结构、 区域发展、 贸易类型、 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关系。 基于人口的规模、 结构、 特点和发展趋势, 适时调整政策推动人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有效匹配, 是获取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我国人口总体上快速进入负增长阶段, 呈现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 人口老龄化阶段性加深,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加剧等特点。 人口形势的新变化, 对经济增长、 城镇化格局和公共支出风险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研究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关系, 揭示了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适时调整优化经济、 社会和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思路。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我国陆地边境地区在国家总体安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等重大战略上占有独特地位。人口之于边境地区安全、发展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文章在探讨边境人口预测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队列要素法为基础,对未来50年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动趋势进行了多情景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预测方案下,未来陆地边境地区的人口负增长趋势都将长期延续,2050~2060年,人口内生负增长趋势将在所有边境地区蔓延开来。在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陆地边境人口总规模下降速度更快,尤其在2040~2070年后,人口迁移流动对人口负增长的加速作用将更为明显。人口结构方面,未来边境人口老龄化速度将更快。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育龄妇女的比重则将持续下降。考虑人口迁移的情况下,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陆地边境地区还将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失衡与生育潜力削弱的问题。要立足边境人口负增长将长期持续的现实,重视提高边境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居留稳定性;充分发挥边境地区政策优势与固有优势,培养与吸引人才;提高边境地区生育潜力,放宽边境生育限制,关注生育主体的需求;充分考虑不同边境地区发展条件,探索符合边境地区现实情况的人口方案。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 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2022 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标志着人口趋势发生改变:漫长的人口增长期结束和新 的人口负增长期开始。 这种人口负增长是内生性的,是由人口内在规律驱动的长期变动。 根据人口惯 性变动规律和人口长波变动形态,设定未来生育率变动的三种方案,即假设生育率将在 2050 年、2080 年、2100 年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量 呈负增长趋势,并且具有“缓—急—缓”特征。 人口负增长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低生育率 和人口负增长并存期,持续时间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第二阶段是惯性减少期,持续时间由人口年 龄结构决定。 低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的时间越晚,人口总量降幅越大,老龄化程度越深。 预测结果 还表明,随着生育率逐渐回升到更替水平及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趋于正常。 因此,面对我国人口 数量已经进入下降过程的现实,尽可能促使生育率早日回升到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和人口结构趋于正常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 使用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人口负增长的 24 个 OECD 成员国 1965—2021 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整体人口 数量下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显著抑制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具有 调节效应,可以有效减弱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短期型人口负增长情况下,人口数量减少 与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但长期型的人口数量减少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显著压力;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建议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的方式应对人口 负增长、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难题,并从“生育”“养育”两方面着手减缓老龄化的冲击,多举并用,缓解人 口负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