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中国美术展览的形态已经进入了综合场域的时代。随着作品本身、场馆空间和展陈中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展览为核心展开的场域建构及传播方式的变化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多年的策展实践中,致力于从观众体验出发建构唤起情绪共鸣的整体氛围,并借鉴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经验,整合戏剧、音乐、舞蹈、建筑等领域的多种艺术形式,试图摸索出一套综合、实用的展览工作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14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西方研究发现疼痛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他人对其疼痛的认知共情,但缺少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研究,也缺少对其内部机制的探索。本文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提出能力水平感知的中介作用,分别以普通人和医学专业人员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1中,普通人对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疼痛者认知共情程度低,且能力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研究2发现,疼痛者社会经济地位并不会影响中国医学专业人员的认知共情,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医学专业有素质培养和职业要求,与西方情况存在现实差异。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6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记忆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并因其主体差异,分为个体历史记忆、群体历史记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文化历史记忆,而大脑的“共情”功能会引发“感同身受”的情绪,得以连接起三种记忆。研究对不同学历、性别和历史知识水平的被试者开展实验,利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被试者观看战争图片时的大脑反应,揭示了高级认知功能网络、视觉信息处理网络及负性情绪脑区激活水平的变化。被试者在观看抗日战争图片组时,大脑中负责“共情”的核心区域与调控区域的激活水平显著增加,直接调动了大脑的“历史记忆”,突显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群体间的文化性记忆的联系,从而强固国家认同感与爱国情怀。此外,不同性别与受教育程度的被试者,在大脑激活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水平高的女性大脑呈现出的“共情”水平最为活跃,更能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态度。研究不仅展现了个体差异在感知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历史记忆在维系社会共识与凝聚群体上的作用。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短视频社交媒体崛起时代,面对信息传播中的“情感转向”与“图像转向”,主流媒体如何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架构情感是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与影响力的关键。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报道中普遍采用了情感包装策略;在情感架构中更多采用“情感突出法”来安排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共情框架,且主流媒体的情感框架和情感设定,能对受众产生预期的情感效应;主流媒体在情感组装时一般会预设具有明显引导意图的意义装置,在意义装置规制下,通过集纳短视频新闻的情感“刺点”,并经过多模态符号间的情感锚固和情感缝合,形成情感互文、情感震撼与情感侵染,最终完成情感引导与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