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摘要:基于“健康中国 ”“ 乡村振兴 ”等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 , 根据我国农村大多经济落后的国情 ,从社会学 、传播学等视角出发,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陕西省咸阳市耿家村村民健康传播现状,结 果显示,当前乡村健康传播面临着农村传媒媒介渠道狭窄,农村公共 广播根本性作用发挥受限,受众主体结构失衡、参与度不高。破解以 上困境,一是分析新媒体语境下乡村基层地区传播现状,建立立体化 传播渠道,拓宽健康传播形式;二是探索基层地区有效传播路径,创 新传播方式 ,提升健康传播水平 。新媒体时代到来,一定程度上拓宽农村地区健康传播的渠道,为 农村居民获取健康信息提供更为多元的方式。农村地区健康传播需结合使用新媒介技术和传统大喇叭宣传 ,着力提升农村健康传播效果。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文章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民国大型出版企业为中心,分析阅读为何及如何融入民国出版人的日常生 活。编辑参与书刊生产时对学术资源的需求,通过推广公共阅读发展社会教育的业界共识,以及职工对提升智识和业 余休闲的需要,推动了民国出版企业对于职工阅读的建设:一方面,建设面向出版工作的附属图书馆、面向业余休闲 的同人阅览室;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向职工提供图书馆参考用书和业余时间阅读的智育读本,以企业意志规制职工何 时读、在哪读、读什么,使职工在工作和业余时间养成阅读习惯。民国出版企业的阅读建设激发了其知识生产与学术 研究的潜能,提升了出版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个人智识,其阅读推广经验对当下出版业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具有一定借 鉴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物质向度的阅读理论以媒介技术自主性为底层逻辑,主要聚焦媒介技术环境中阅读实践诸要素之连接与构序。此种理论以媒介中心为圭臬,与文本的意义接受和传播实践路径分道扬镳,但并未解决前阅读理论遗留的人的主体性问题。文章通过对阅读理论史的考察,提出以人的主体性作为阅读理论人本向度的核心关切,认为数字时代的阅读理论亟待复归人本主义框架,即在数字阅读实践中观照知识交往关系的校准、追问读者的主体权利回归以及寻求人机欲求的价值对齐。这一理论框架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三重维度,论述了人类阅读实践的关键内省。未来,人类在媒介技术系统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价值,将是解决数字阅读“后种系生成”危机的重要前提。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摘要:清末新式官报是清政府为推动新政鼓吹宣传、争取社会认同的主要工具。相关研究近年来不断丰富,围绕“以新政为中心”和“以官报为中心”两个维度,形成了内容研究、控制研究、策略研究、制度研究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选取晚清新式官报改革宣传研究成果进行探究,总结目前研究中已有的成就与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建议。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互联网视频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频媒体对民族特色视频App品牌塑造与推广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民族特色视频App作为传播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其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视频媒体在品牌形象塑造、用户体验提升、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民族特色视频App的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和社团都非常重视利用报刊作为宣传、组织群众的有力武器。胶东根据地的大量进步书籍被印刷,众多报刊被创办和发行,这些新闻出版物在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宣传并贯彻了党的抗日政策,增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力,有效地抵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言论,反击了日军的文化侵略。胶东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留下了辉煌篇章,其独特的办报刊理念成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遗产,对于当今新闻出版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创新了演讲宣传动员的方式方法,将其作为宣传动员构成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以中央苏区的演讲宣传动员历史实践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探究演讲宣传动员在中央苏区兴起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演讲宣传动员的主体构成与培养、核心内容与价值导向、动员方式以及传播策略等内容,以期还原演讲宣传动员在中央苏区发展的历史图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具有欧洲社会主义倾向的理论团体,他们也依托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政策开创了20世纪早期立体的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展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冲动。在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实践指针中,他们极力概念化一种“知识工人”群体,并鼓动他们加入社会主义事业中。《斗争》是欧洲最早的知识分子期刊之一,广泛接纳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成果作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政策参照。围绕《斗争》刊物,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花费大量精力探讨知识分子问题,最终,奥地利社会主义运动与知识分子互相关联的趋势在一战后变得更加明显。不过从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疏离及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溃败可以看出,任何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努力都无法真正取得成功。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历史人物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气魄与时代品格。在数字信息时代,沉浸式艺术展为重新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数字化的表现载体与传播方式,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沉浸式艺术展《你好,苏东坡》以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创作原型,通过数字表达构建出人物形象、精神人格、典型事件与时代环境等多层次叙事内容体系,以跨媒介叙事再造交互性、具身性、互文性的主客交融的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新时期进一步创新对历史人物数字表达的跨媒介叙事,一要注重历史人物叙事话语的现代转化,二要构建虚实交融的历史人物现代叙事体系,三要活化历史人物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连接,让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形成情感共鸣。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媒体平台承担着乡村振兴议题传播的使命。基于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和多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微博平台内乡村振兴议题的话语内容分析后发现:话语内容既有宏观表达又有微观话语,但各主体间又存在语汇风格和议题内容差异,这与其自身价值导向相关,各主体话语的内在表征与受众认知框架基本吻合;话语内容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着阶段性变化,阶段特征和演变轨迹映射出乡村发展境况,但话语对农民主体的关注度暂付阙如。此外,研究还发现媒体传播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关联。基于此,未来应加紧构建乡村话语体系,强化主题之间的关联互动,在“自构”和“他构”中提升话语中农民主体的能见度,并强化“传播”在乡村治理中的动员与互通作用。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对CNKI收录的网络群体极化主题文献数据展开可视化研究,精准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动态特征和发展脉络。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时空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前沿时序等绘制知识图谱并揭示研究概况与学术前沿。研究发现:国内的网络群体极化研究处于多学科交叉的深化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涵盖信息茧房、网络政治参与、算法推荐、价值观等方面;高产作者多来自同一地区的高校,跨区域的合作研究较少,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未来应拓展研究对象,引入信息化等前沿方法技术,加强跨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更深入探究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提升研究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悟空”这一文学形象漫长的经典化过程,渐次建构起多元复合的中华符号。剖析孙悟空这一经典IP的历时性嬗变,既是历史梳理,也是追本溯源,其实质是“小切口大主题”,从悟空之变看中国之变。“悟空”形象的文化寓言性不仅映射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文化发展的深层次脉络,且在与民众的情感交流中激发出强烈的共鸣效应。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美苏冷战与21世纪“混合战争”中,“信息战”的运用是获得胜利的重要环节。 “信息战”的本质是在文明交往导致冲突的观点下,将受众意识视作可被操纵的目标,主要通过大众媒体传达有利于实现本国政策的信息。在数字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信息战中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打击及讲述一切有利于获得信息优势的话语同样重要,其中话语根据冲突激烈程度呈现出“脸谱化”策略,信息战双方在此框架下和平解决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红色报刊中的《新华日报》通过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旗帜,连接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纽带,事实性报道,全民族动员等多种形式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推动民族意识觉醒与团结抗战。《新华日报》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过程中,传播中华民族概念、宣传民族平等政策、强化各民族领土主权意识、动员最广泛的阶级联合为新时代红色报刊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经验启示。为此,坚持“四个大力宣传”“三个讲清楚”的任务和要求、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运用红色报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当代要继续重视舆论宣传、历史传承、媒体功能发挥和话语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对比分析中国与国际用户在知乎和Quora平台上对预印本平台的情感态度,以揭示预印本平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认同差异。通过Python编写代码进行数据收集,使用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法提取出中外用户的积极与消极主题。结果显示,国内用户的评价更具工具主义倾向,关注预印本平台在功能性、流程规范和学术成果保护方面的实用性和效率,期望平台能为科研进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支持;相较之下,国际用户更关注预印本的社会价值与责任,倾向于从学术传播的社会影响和长远效应角度看待平台的作用。这种态度差异不仅反映出不同学术文化对平台功能的期望不同,也揭示了国内外在学术生态构建上对于平台价值的多层次需求。研究结论为提升中国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影响力,需在逐步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平台在知识传播、学术责任和社会价值认同方面的引导,以实现学术与社会效用的双重融合。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学术思想传播是文化传播中的特殊类型,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学术形态多样,在该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人际传播是学术思想传播的主要类型,推动了学术的发展;组织传播主要是以纵向传播为主的组织内传播和以横向传播为主的组织外传播,这是学术体制化的特殊表现;群体传播具有单向性与松散性特征;大众传播学术性较弱。学术思想传播的动力主要是人际关系和政治组织。学术思想传播的地理范围以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政治因素是影响该传播的主要因素。学术思想传播的地理形态主要是以学者迁移扩散为主的点状和媒介组织传播的面状,与地方文化关系较弱。学术思想传播的区域性特点要大于时代性。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学术思想传播是文化传播中的特殊类型,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学术形态多样,在该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人际传播是学术思想传播的主要类型,推动了学术的发展;组织传播主要是以纵向传播为主的组织内传播和以横向传播为主的组织外传播,这是学术体制化的特殊表现;群体传播具有单向性与松散性特征;大众传播学术性较弱。学术思想传播的动力主要是人际关系和政治组织。学术思想传播的地理范围以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政治因素是影响该传播的主要因素。学术思想传播的地理形态主要是以学者迁移扩散为主的点状和媒介组织传播的面状,与地方文化关系较弱。学术思想传播的区域性特点要大于时代性。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普遍薄弱,健康状况亟待改善。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卫生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这些措施包括:推动卫生宣传教育制度化、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的力量建设、普及防疫知识和卫生常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卫生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全国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初步建立了卫生宣传教育机制,加强了党对国家的全面领导,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摘要:1947年2月,一则推介《资本论》的广告惊现于《中央日报》头版显著位置,被称为向国统区投出的一枚“重磅炸弹”。马克思著作广告何以能刊登在国民党中央党报头版?一方面,它是中共地下党员、革命出版工作者主动出击、周密筹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央日报》推行企业化经营改革、急于寻求广告资源应对骤增的成本,减少了敏感广告刊登的阻力。此外,《中央日报》内部混杂的人事变动以及革命出版工作者与报馆职员的私谊,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资本论》广告事件,是中共巧妙利用敌对报刊进行革命宣传的结果,是马克思“用坏蛋打坏蛋”革命宣传思维在中共宣传工作中的生动历史实践,也是中共一以贯之的做法和革命宣传的主要特色之一。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与当时国内以“协会”为名的各类同业组织不同,伪华北广播协会是北平沦陷时期以“财团法人”名义创设的广播事业统制机关。其日常工作一是与日本控制下的“东亚”各广播机构联合,成为日本帝国广播网的重要一环;二是受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控制,与多家日伪媒体社团组成闭环式的殖民传播矩阵。假借民众教育和生活娱乐之名,通过安排各类广播节目和组织多项文娱活动,对华北民众施行政治宣传与社会教化,以实现其所倡导的“东亚新秩序”之意识形态灌输,则是该组织贯穿始终的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