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当代难望中的现成品装置作品意义的生成路径与时代密不可分:20万小组从雅盟对材料的加工行为出发,将拆迁的小镇“废墟”重构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公园”:针对生活物件、工业度料的形态加以重组后形成景观:“公园”的意义与时代背景想连,单一的形式语言、材料语言和行为分析不再是进入作品的准确入口,在场的体验、行为背景的了解以及熟悉物件重组后的陌生惑,是作品意义生成的关键: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生态艺术已经介入到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多个维度,跨越艺术与社会性研究以及生态保护工程的界限而成为一种当代的生态性社会实践与行动,呈现出空间问题的复杂性。文章从自然空间的生态修复与改造、社会空间生产的生态性维度、精神空间的生态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生态艺术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文化空间的复杂关联和交织。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提交时间: 2024-07-28
摘要: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 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