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 人户分离变迁视角的大城市郊区化与人口结构再分布效应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人户分离人口是城市流动型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特征及空间分布变迁为认识大城市郊 区化趋势提供了重要视角。 近 20 年来,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占常住人口比重逐渐提高, 其中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占总人户分离人口的比重显著提高,其人口学特征呈现高学历化和大龄化趋 势,其空间分布从核心区集聚向近郊区集聚转变。 基于以上变迁特征,重新认识了南京城市郊区化的 进程及其程度,发现:(1)2000—2010 年期间,南京经历了核心区和近郊区人口普遍增长的快速城市化 阶段,外来流动人口是此时期近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2)2010—2020 年期间,南京进入大规模城 市郊区化阶段,核心区人口减少而近郊区人口集聚度显著增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取代外来流动人口 成为近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3)2020 年,南京的近郊区常住人口人户分离率高达 54. 4%,表明南 京仍处于“迁居不迁户”的“半郊区化”状态,近郊区并未成长为相对独立于核心区、功能相对完整的综 合性城区。 郊区化带来了不均衡的人口结构再分布效应,要关注和积极应对核心区人口流失与人口结 构衰退过快、近郊区“人户分离率”过高和远郊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等问题。

  • 时间银行:推进养老服务还是增进广义互惠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时间银行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时间作为一种新型货币用于交换服务。这一创新并非要取代市场经济中的货币,而是致力于将互惠性重新纳入公共目的经济和核心经济中。虽然时间银行项目的参与者不少是低龄老年人,但卡恩及其时间银行所留下的财富,不在于提供一套具体的养老解决方案,而在于呼唤社会互惠和支持网络的建立,促进社会参与和减少社会孤立。 

  • 三类户籍身份居民再分配态度形成机制的多元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群组比较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4-07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本文以城镇户籍身份居民、农村户籍身份居民和城镇就业农村户籍的混合型户籍身份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群组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三类户籍身份居民再分配态度形成机制的多元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三类群体的再分配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三类户籍身份居民再分配态度的形成机制呈现多元差异,且主要受到社会阶层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受教育程度对再分配态度的直接影响机制上,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年收入通过影响中介变量分配公平感对再分配态度的间接影响机制在三类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形成态度和机制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户籍身份的调节作用影响,且这种差异不仅基于两种城乡户籍类型,也基于户籍身份混合型。对此,应建立精确群体的需要瞄准机制,建设基于公民身份的组合式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为共同富裕夯实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