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试图挑战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体的本质性规定。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困局一方面在于包括其在内的技术以及伦理等多种治理手段都无法突破实然与应然的鸿沟;另一方面在于法治手段所面对的涉及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与风险所造成的颠覆性鸿沟,即使再小也超出现有社会结构的包容想象。基于此,应以普惠性原则形塑科技法治软要素,以共享发展构建中国创新治理示范模式,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科技价值运行,以期探索基因编辑技术规范治理的普惠性进路。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摘要:随着新冠疫情应对中应急心理服务发挥出积极作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及其相关工作被纳入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体系之中。在区域性先行试点实践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状态与理想内涵之间张力明显,主要问题集中在内容上过度偏重于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的全面目标存在显著偏差。鉴于社会心理服务在增进社会和谐与个体福祉方面的显著价值,加速其服务体系法治化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宜以试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社会需求为契机,统筹科技发展对人类心理的深远影响,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心理治理层面的内涵予以深化,推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全方位心理治理法律体系升级,并强化行政主体依法、理性、平和地履行职责,以积极引领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析提供独特视角。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题,分别就“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态、农耕文明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 CGSS 2015中的全国农户生活能源使用状况数据,本文运用 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以及清洁能源的可获得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农户使用“高品位”的清洁能源,但其实际的能源支出却低于使用传统能源的其他农户,出现品位与成本倒挂的现象;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对农户使用的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务农而言,外出务工对农户清洁能源的耗能量和占比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农户与清洁能源供应点的距离与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正相关;人力资本要素中家庭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占总能源消费成本的比率越低,经济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有正向影响,农户在清洁能源的获得较容易时则会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消费额度,并提升其消费比例。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高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在彩礼上涨过程中宏观层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丰富彩礼劳动补偿说和财产转移说基础上,以河北省农村为例,从机制变迁视角揭示了彩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解释机制变迁带来的相关行动者对于彩礼意义的重新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劳动激励机制由劳动爱国转向劳动致富,消费机制由爱国节约转向消费主义。由此带来彩礼上涨的物质基础是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且产生个体之间差距,彩礼成为弥补收入和消费差距的重要来源;带来彩礼上涨的心理基础是追求个人收入和消费成为合理诉求,彩礼成为满足需求的重要来源。两种机制的转型推动着承载了劳动收入差异补偿功能和消费能力转移功能的彩礼由仪式化向世俗化转变。天价彩礼的形成不仅是个体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机制建构的结果,需要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进行理解。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19年三峡库区移民生计专题调查数据,采用OLS、PSM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变化以及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三峡水电工程移民搬迁显著减少了移民生计资本,且对外迁安置移民生计资本的负向影响比就地安置移民更大;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均能显著增加移民生计资本,但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回报率显著低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自致努力对生计资本的回报率在移民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中没有显著差异,该结论没有受到安置方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随着生计资本分位点的提高,自致努力和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提升效应呈现递增趋势,这会扩大移民之间的生计资本差距。据此提出依据不同参照群体完善移民生计资本恢复和发展的评价制度,建立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移民生计资本培育路径,同时加快缩小移民内部群体间生计资本差距等建议。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发达,最近10年当地离婚现象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年轻夫妻是离婚主体,大部分离婚案例由女性主张。调查发现,当地农村离婚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当地农村是全国农村的婚姻高地,外地女性大量流入,当地女性在婚姻市场进而在家庭权力结构、家庭矛盾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当地农民家庭缺乏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得夫妻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协商、支持的关系,夫妻关系完全维系于情感;三是当地农村夫妻之间在经济、亲戚关系、交往圈子上相互独立,使得夫妻之间在家庭责任、义务方面去公共性,夫妻关系纽带不牢固;四是当地宗族观念重,中老年人掌握财产权,维系着传统家庭秩序和权力格局,这与年轻女性主体性伸张形成较大张力,容易导致婆(翁)媳矛盾,进而可能引发夫妻矛盾。这样,年轻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难以实现主体意志,因而在发生家庭矛盾或失去夫妻感情之后容易提出离婚,而年轻男子则因为容易再婚亦不畏惧离婚,从而导致当地离婚、再婚、复婚现象频仍。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四川宜宾、江西赣州、河南驻马店三地农村宗族实践的多案例考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实然状态。研究发现,流动与分化背景下的农村宗族运行呈现出“祖荫竞赛”的实践逻辑。随着农民理性扩张与劳动力价值显化,农民意义世界中的“祖荫想象”出现明显的市场转向;比较与竞争的意识日益嵌入血缘亲情,以“己”为单位纵向历时、横向共时的“祖荫竞争”成为中国农民意义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承载祖荫符号的“事件”成为当下农村宗族运行的基础载体,“事件团结”机制周期性激活血缘关系网络,为民间信仰公共性再生产创造契机;作为“祖荫竞赛”稳定参与主体的“中坚族人”及影响“中坚族人”规模的本地经济机会,则直接影响着本地宗族秩序与“祖荫竞赛”烈度.随着“祖荫竞赛”的日益普遍化,引导农村宗族正向发展应成为新时代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关注的重点。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探索老年人“微信使用”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议题之一。利用CGSS2018 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模型估计了老年人“微信使用”对其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发现,微信使用从总体上促进了老年人的线下社会交往;微信使用对“与朋友交往”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但对“与邻居交往”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微信使用对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效地改善了老年人社交中的年龄劣势;微信使用进一步拉大了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差距。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政策应从满足老年人需求出发,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社会交往困境和“数字鸿沟”难题。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西的速生桉及其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内第九个千亿元产业,但速生桉有毒的“谣言”也随之日渐喧嚣。在科学研究表明速生桉无毒的前提下,广西部分地方政府转而限制和禁止种植速生桉。这一政策体现了平衡环境破坏、社会生态破坏和经济发展停滞风险的行政逻辑,其基本特征是在认同泛风险的基础上平衡各种风险分配,而不是指向化解风险。这种风险平衡行政仍出于“不出事”的考量,也导致了诸多“意外后果”,但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比传统的“不出事”逻辑更为积极的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摘要:为探究基础教育的数字科技应用如何推动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型结构发展,案例分析了九年一贯制Y校的积分银行实践后发现:数字积分制本是基层创新社区治理的方式,但经过借鉴至校区,能够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结合形成校区五育数字积分制。具体结构分析了Y校五育并举的三级积分指标体系,并指出积分系统可从加权汇总的动态算法、统分结合的双层设计、结对互助的整合功能,朝五育融合方向优化演进。由于校区数字积分制相比社区,积分测量指标更明晰、积分操作实施更容易、积分激励作用更明显,数字积分制更适合校园育人环境。这有助于基础教育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沃尔夫是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亦可称之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类学家。他以南美、中欧等地田野材料,重点讨论了农民定义、农村类型、农民的结合与阶级划分以及农民革命等问题,从知识传统和方法论运用上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点,例如关注人类社会演化的宏观历史,采用生产、商品和世界市场等概念解构乡民社会,坚持普遍联系与发展观等等。这一研究进路中,他与沃勒斯坦、弗兰克等人对话,也给西敏司、斯科特等人极大启发,同时还招致了萨林斯等人的批评。总之,沃尔夫的农民研究影响深远,对其梳理也意义重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1-21
摘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省以“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战略为核心,全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政策、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广东省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路径。分析发现,广东省在外贸新业态、外资引进效率、服务外包升级、对外投资布局及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结构优化不足、协同效应不强、政策稳定性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建议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强化资源统筹、增强“五外”协同效应及完善高端人才支持体系,全面提升广东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灾害预警是当前世界各国为减灾而做出的至关重要的有备能力建设。灾害预警也必须考虑到导致公众产生恐慌行为的可能性。在移动信息技术饱和性扩张条件下,政府灾害预警或其他灾害信息发布,可能导致社会舆情涌动,甚至群体恐慌,这已成为国内应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性。然而,国外的灾害社会学研究,长期存在较强的共识,即灾害当中的恐慌是罕见现象,对恐慌的过度关注是由于缺少实证根据的“恐慌神话”,尽管在国外媒体的灾害报道中“恐慌”也是关键词。本研究重点考察美国导弹空袭误警、日本地震误警、尼泊尔溃坝危机和美国埃博拉传播期间歧视风潮四个案例,发现:由预警信息(特别是虚惊预警)所引发的恐慌行为并不罕见,但媒体以“恐慌”来称谓灾害预警下的所有公众响应,导致“恐慌”过于普遍,也不符合事实。文章建议应澄清“群体恐慌”的含义,以便为中国特色的问题性服务。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是将扶贫资源转化为搬迁人口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在地治理”问题,需要置于社会治理研究范式之下。社会治理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依赖于作为社区或村社的“共”在“公-共-私”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主体结构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即借助遵循互惠原则的“共”形塑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良性连带。通过剖析我国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发现作为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连带的公共性具有融入性连带与发展性连带两种生产路径。融入性连带呈现为社区秩序生产与移民社区融入的相互促进,社区参与以及一定群体范围内紧密互动与互助催生的“团结”性社会资本是关键。发展性连带则呈现为个体能力与社区能力的同步提升,依赖于公共资源集体化使用过程中建构出互惠、合作、共享的社会经济。依靠融入性与发展性两种连带,搬迁人口能够在社区融入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卢作孚等人在重庆北碚先后主持了22年的乡村建设实践,这个仅三千余户、一万五千余人的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陶行知誉为“建设新中国的缩影”。本是“落后地区”的北碚通过社会整合、冲突转化、各种资源价值实现等方式既发挥了“后发优势”,又获得包括“和平红利”在内的多重红利,还成功构建起低成本且符合城乡社会转型需要的治理结构,使得各种资源回流乡村,同时也发展出以民生为导向,强调社会参与的创新性社会企业与城乡融合的新局面。这些独特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对河南、江西、四川及贵州四省农村的婚姻家庭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加剧,当前我国农村婚姻关系呈现出高度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表现为:跨域婚姻、早婚早育、“闪婚”以及事实婚姻等多样化的新婚恋模式及其潜在的不稳定性逐步显化;离婚、逃婚与婚外情等婚变现象日渐增多。打工经济浪潮下,这种婚姻脆弱性不仅致使留守妇女(及丈夫)长期陷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抑,还造成留守老人因代际剥削而面临养老困境、留守儿童因弱势延续而遭遇成长困境,进而导致农村留守家庭陷入整体性发展困境。农村婚姻问题不仅触及留守妇女群体,更波及整个留守人口群体乃至整个农村社会,而不稳定的农村婚姻状态只是整个农村社会转型过程的折射与缩影。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过渡型社区”的“过渡”问题衍生于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是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通过对一个完成了“农转非”却未完成“撤村并居”的村居并行社区Z的案例研究发现,村居的“过渡”,依赖党组织和政府的制度性整合。基层党政统筹公共资源拆解捆绑式集体依赖关系,激活旧秩序保障促进新机制生长,提供差异化社区参与结构引导治理型社会资本生产,从而推动了“过渡型社区”的顺利过渡。国家通过提供参与主体互动的制度场域,重视传统农村社区保留的治理主体和治理规则的作用,引导社会自治和共同体重建,成为对“过渡型社区”如何“过渡”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