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杨光斌
  • 关于建设世界政治学科的初步思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1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主流国际关系研究仅仅关注现状性结构,加之深刻的意识形态偏见与学科壁垒,已经很难满足当下中国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快世界政治学科的建设是当下中国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世界政治学是以比较政治研究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研究,是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统合。“世界”是一个复数的、异质化的概念,因此世界政治需要从经济、地理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正确认识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世界政治史是世界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其本质是资本主义驱动的白人优越论进而所建构的白人主宰的国际制度与国家关系演化的历史。分析世界政治,需要充分吸收各主要国家政治史、政治思想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丰富资源,并加强对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几十年来学界对西方理论亦步亦趋的局面,建立真正的中国自主性社会科学。

  • 世界秩序大变革中的中国政治学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我今天讲的问题主要是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转型与升级。我在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 “世界政治学”概念,主要是国际关系学的转型与升级。同样,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的比较政治研究,我认为也需要思考转型问题。

  • 什么是历史政治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中外政治学都在寻找新出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基于理性人假设的 “政治科学”已经不能解释、不能回答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难题,当然更不能解释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历史的政治史、国家史特性意味着,历史不但是历史学研究范畴,也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这种统一的研究路径就是历史政治学。不同于历史社会学,历史政治学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其本体论价值,回答的是各国政治价值、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行为是怎么来的,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政治与历史上的政治的关联性提供了清晰的解释。历史政治学连接着中国历史与政治科学、世界历史与政治科学,是政治学学科的交汇区和知识增长点。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历史社会学的发现理论、检验理论的学术功能,还有历史社会学没有的政治价值即功能主义分析。

  •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国内思想界依然视韦伯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学术经典,其实这是一部旨在建构 “西方的兴起”的文化优越论的作品,对此国外学术界早有否定性研究,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称韦伯的做法是 “改写历史”。在文本意义上,韦伯的假设性因果关系或者逻辑链为: 天职———预定论———自律———理性———商业行为———自我救赎 (履行天职)。回到事情本身,即在欧洲史、全球史和宗教史的脉络上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发现这种由假设构成的逻辑链,真是一种 “自由意志”的异想天开之举。韦伯为什么要 “改写历史”?这是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乃至人种主义帝国主义者的身份意识所决定的,“民族权力”而不是正义、道德是韦伯的毕生追求。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文化帝国主义作品,依然被国内学术界视为 “经典”,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科学之滞后性,没有历史社会学,把一本历史社会学著作当作政治哲学作品去推崇。

  •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从 “求变”到 “求治” ———政治学学科史的视角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资源,比较而言,西方研究范式因西方思想多变性而不断变化,“求变”是其不变的特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近代政治学,总结的是既定秩序之治; 作为既定秩序下的 “治国策”招致很多社会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自然成为替代性范式。冷战时期,西方政治学把自己的 “治国策”建构成普世价值,“历史终结论”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之后,“求变”的自由主义民主一度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一种重要范式,但是世界秩序让自由主义民主处于不堪之中,中国学人开始致力于建构民主和治理方面的自主性话语权,并以国家治理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经过百年喧嚣,政治学研究有望回到常识。

  • 建国历程的新政治学: 政党中心主义、 政治秩序与 “好政治”三要素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这个讨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走到今天,我们确实需要新政治学,另一方面,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起点可能跟美国当时建立新政治科学的时候不太一样。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 20 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西方人空前自信,尤其是 50 年代空前自信,因此他们说搞学术共同体,讲学术共同体,搞出一个个的范式,最终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思想供货商。我们觉得西方政治学不行、不能解释中国,但是怎么建构我们自己的学科呢? 必须承认,一些学者似乎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他们相信 “历史终结论”。我的发言主要围绕对共产党的理解来看新政治学或者新政治科学。

  • 历史政治理论序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包括政治理论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和地方性,虽有所认识,但并不系统和深入,其原因在于缺少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从包括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政党中心主义在内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到民主等政治学理论的基础概念,再到理性选择主义等流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均是特定国家和特定历史经验的产物,但却以普遍主义的方式传播且影响深远。社会科学是主要国家发展阶段的产物,已经走进世界中心地带的中国,自然要为国际社会科学贡献知识产品。作为中国政治学专有研究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一方面为鉴别政治理论的历史性提供了方法论,另一方面为发现中国史蕴含的丰富的政治学原理提供了可能。

  •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1-1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