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11
摘要:中共之所以选择政治教育作为训练干部的主要形式,既源自早期建党过程中的历史惯性,同时也是现代国家建设下教育模式转型的产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当成一种政治知识在高等院校中传播,并逐步运用于中共干部训练中,知识与信仰开始融为一体。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作为中共早期干部训练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知识化进程与干部训练方式进一步制度化,继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共早期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此后根据地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来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4
摘要: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医疗行业“一把手”为何还是坠入了腐败深渊?为探究此问题,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20个医疗行业“一把手”腐败判决文书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医疗领域“一把手”腐败行为生成逻辑的“权力集中一利益诱惑一心理失衡一监督乏力”四维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权力集中为腐败生成提供了土壤空间,是各类腐败行为生成的总前提;利益诱惑是催生腐败行为的外因,为腐败生成提供了强大推力;心理变化是腐败行为生成的内因,是触发腐败的必要条件;监督乏力为腐败行为的生成提供了机会,是腐败蔓延的关键。医疗行业“一把手”腐败治理需要规范权力运行,杜绝利益诱惑,筑牢心理防线,密织监督天网。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2
摘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是由各组成衔接相契的集合体,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它的整体性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本质规定而孕育产生,接续形成于阶段性的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于制度要素的协调性、制度内容的结构性、制度运行的联动性、制度功能的集成性不同层次上充分体现整体性。基于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有必要形成整体性的思考,在制度建设中坚持主客体相融合的价值尺度,综判问题识别制度的局限漏洞,统筹调整强化制度的规范运行,环环相扣落实制度的执行效力。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共识民主作为包容性的西方民主理论,试图超越竞争性的多数民主。共识民主在根本假设上倡导人们从私利到共同善的转向,在政治参与上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在政制安排上主张由边缘到主导的过渡,实为对古典民主的一种回归性尝试。虽然共识民主打破了实用主义思维对民主想象的束缚,是对人民统治的民主理想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构成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螺旋式发展,但它依然未能逾越自由主义民主的藩篱。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政党是引领国内国际变革的重要力量,但长期被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忽视。以政党为视角,许多基础性概念得以更新和重塑。当政党成为国家建设的组织者,“政党国家”便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民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为当下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作为世界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开创和引领的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掀起一波新型全球化浪潮。从“政党国家”视角审视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成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国家能力形象的二重性涉及国家能力的体制形象与社会镜像之间的关系.基层行政主体的行为策略决定了体制性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状态,基层社会基础决定了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适应模式.在统合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反噬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弱国家形象;在寡头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亢奋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超强国家形象;在派性化社会,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协商式适应形塑了社会镜像中的次强国家形象.经验表明,决定一个国家在政治实践中是强国家还是弱国家的关键并不必然在于基层社会反抗力量的强弱,也有可能在于基层行政主体对体制性强国家的适应方式.高度一统性的体制性强国家在基层治理层面表现为超强国家、次强国家和弱国家的复杂“拼图”.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有效在场”是党建引领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嵌入性理论”的基础上,试从“嵌入式引领”的分析视角研究“嵌入式引领”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创新运用。基于桂西南 X 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发现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产业嵌入、人才嵌入、文化嵌入、生态嵌入与组织嵌入的方式嵌入到乡村振兴领域中,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人才振兴、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与治理有效。在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全面强化和完善基层党建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号召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政治领导力,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的引领作用,从而使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领域中从“嵌入”到“引领”的转变。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末“治理”概念进入我国,伴随着农村基层制度改革,国内学界开始将“村治”扩展为“乡村治理”,海外学者也随之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此。通过梳理 2008—2022年海外涉及中国乡村治理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论题方面,在治理主体上,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女性政治参与受到关注;在治理行为上,较多关注乡村自治行为、矛盾及其解决;此外,关注土地权益、传统社会结构力量的成果也比较多见。研究方法方面,以田野调查方法为主;随着政策变化和治理实践发展,既有分析框架和理论概念不断得到扩充。总体而言,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在当今海外中国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中国农村政治实践的多样性,海外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仍限于碎片化的个案分析,未能呈现中国乡村治理整体面貌。因此,海外乡村治理研究亟需更鲜活的实践材料和更宏观的视角,以中国化的理论关怀,反映中国乡村治理的最新经验,为世界乡村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国有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形塑了一种“国法—党规”二元渊源的组织内部规范。这一规范具有社会规范性、合法性(合法律性)和党内法规属性“三重性”。二元渊源的组织内部规范对现有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备性构成了一定挑战。由党内法规体系、党内规范性文件体系、党的规矩(惯例)等不成文规范体系和二元渊源的组织内部规范体系及其他体系性的党规现象构成的“党规体系”,完备地指涉了党内规范体系,解决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备性问题。进一步,党内法规研究应更多关注现实中的党内法规实践,丰富党内法规的理论域和理论体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再造乡村秩序、激活乡村活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进而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历史制度主义出发,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走向党建引领具有历史和结构的双重逻辑。在历史观上,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探索经历了组织化时期、去行政化时期和再组织化时期,其中关键节点与路径依赖内嵌于制度变迁的起伏历程并使其呈现出间断性变迁和渐进性变迁相结合的特征,最终形成了“收放循环”向党建引领的演进逻辑。在结构观上,国家政治体制、制度要素、文化观念和行动者等要素的演变使国家乡村治理产生了新的结构性需要,党建引领满足了这一需要。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2023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农村研究”专栏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通过对2004-2023年“中国农村研究”专栏所载文章的年度发文情况、作者和来源机构等进行分析,发现该栏目持续关注“三农”问题,近二十年来陆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作者的来源机构地区和梯队层次分布广泛,其中高校是该领域科研成果产出的主力军,作者队伍中既有知名专家,亦不乏青年学者,包罗海内外优秀学者,国际化程度高。借助Citespace进一步分析专栏载文的高频关键词,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中国农村观察》两种期刊对比发现,“中国农村研究”专栏一直紧跟国家战略方针、关注时代前沿的核心议题,主要聚焦乡村治理、村民自治和农村改革等重要议题,体现了中国农村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同时,该栏目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形成了以“田野政治学”为代表的特色成果。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编者按】60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宣告“农民是即将消亡的群体”。当下,人类整体已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传统中国正在迅速由乡土中国转变为城镇中国。面对人类和中国的大转变,作为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对象的中国农村研究,其状况如何,趋势怎样,成为学界面临,并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组笔谈对中国农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历史性反思,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目的是面临新的形势,努力提升中国农村研究的质量,推动中国农村研究产出无愧于大变革时代的成果。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方式,巡视、巡察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异区别,坚持二者联动是理论、历史和实践的逻辑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巡察在找准政治偏差、推进基层政治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不足。有效联动的缺乏,影响了其在基层政治生态治理中应有作用的发挥。新时代深化巡视巡察联动推进基层政治生态治理,要从更新观念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融会贯通、强化成果运用等方面着力,以联动效能来实现和保障基层政治生态治理持久风清气正。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部署。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包括完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程序体系、机制体系,以及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等部分。其中价值体系发挥着引领作用,需要加强整合;制度体系起着制度保障作用,是主线;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结合是基本要求,二者统一;机制体 系是动力,需要全方位健全;实践过程是验证,需要不断创新。各个部分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共同推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逐渐走向整体化和系统化,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政府深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寻求中国特色行政改革路径的自主探索。此项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举措,其理论价值超越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顾客导向,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新理念。改革致力于通过明确“一件事”中各方主体的关联与权责,打破传统官僚体系边界,推动职能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及制度化协同,旨在向公众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服务,实现跨部门、跨事项、跨区域、跨服务的统筹管理与流程再造。同时,改革强调绩效导向的结果价值,对于完善政府责任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8
摘要:隐性腐败的行为方式更加隐蔽,并具有间接性和高赋能性,对政治安全带来的冲击和危害更大。通过对 135 个隐性腐败案例的实证分析,围绕涉案主体、涉案领域、涉案环节、行权方式、潜伏期等对隐性腐败的特点进行研究,并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隐性腐败的生成机理,进而围绕抑制腐败动机、堵塞腐败机会提出治理策略。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国企领导干部的腐败具有综合型特征。基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披露的99个国企领导干部公布的纪法处分案例进行探索性研究,综合运用定性比较分析和过程追踪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是国企领导干部走向综合型腐败的核心节点,而明确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标志着主动腐败;在形成机制上,国企综合型腐败有三种缘起:“财腐”“风腐”和“专腐”,从这三种缘起出发,存在两种演进路径:主动型和被动型,走向体制性对抗意味着国企领导干部综合型腐败的最终生成。因此,国企反腐败,特别是抑制国企综合型腐败的形成,关键在于“扑灭火苗”并及时地阻断“小微腐败”的进一步循环演进。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文明之间的平等论与等级论是相互对立的主张。分别看,文明平等论将所有文明放在平等位置对待;文明等级论则将不同文明划分为不同等级。比较论,文明平等论以理想主义看待不同文明,在道德上处于文明等级论的高位;文明等级论则以现实主义看待文明,难以在道德上自辩。二者各有自洽论证,但抛开先设的正确前提,其实二者需要在比较中互洽:文明平等论常常流于一种主张文明平等的态度,而对文明发展差异的解释较为苍白,且对文明的进步缺乏有力解释;文明等级论则常常习于指出文明发展的当下差异,并以此划分文明的不同等级,但对文明在不同时段的不同贡献缺少关注,对文明的人类性和理想性缺少关怀。分析起来,文明平等论或文明等级论在概念上都混淆了文明与文明体,在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对文明阶序问题各执一词,对文明体升等发展的共同性与特殊性缺乏关联思考。为此,有必要在话语相洽的视角对应性地审视两种话语。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4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精准化时代下,政治监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先概述了精准化时代的特点和政治监督的核心价值,指出了精准化时代对政治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和展示的新机遇。其次,分析了政治监督力量的内涵、外延以及来源和实现途径,强调了政治监督力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接着,讨论了技术进步、制度建设以及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多元参与和管理创新等机遇的重要性。最后,回顾了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