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国际政治
  • “朝小野大”的延续:韩国国会选举与政治外交动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在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遭遇惨败,第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几乎重演了在2020年国会选举中胜利的一幕。分属保守派和进步派的两个主要政党继续掌控国会,国会两大党制进一步巩固。选举结果显示,“政权审判论”压倒了“在野党审判论”,准联动型比例代表制并没有带来小党的广泛政治参与。从政党博弈与主要政党差异化的政策主张看,新一届国会将继续牵制尹锡悦政府的政策实施,或将推出一系列特检法案对政府施压。在持续的“朝小野大”格局下,韩国可能经历“失去的五年”。

  • 文化反弹与民粹主义激进右翼政党的崛起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 民粹主义的集体行动逻辑———以美国左右翼民粹主义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民粹主义已然成为21世纪的一股政治潮流。然而由于概念的空心和诉求的多变,民粹主义成为描述集群运动的一种命名标签和价值符号。本文结合政治经济学的集体行动理论,将非理性因素引入政治市场,认为民粹主义遵循集体行动的逻辑———民粹主义兴起于社会变革下人们舒适感普遍降低时期;民粹主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精准切割迎合大众需求,塑造“精英—民众” 的区隔;民粹主义依靠集团成员数目的增加通过民主制度攫取政治权力;民粹主义的发展受到议题替换以及现实成本增加的制约;民粹主义运动因民众及其领袖固有的集体行动模式而无法胜任政治制度化的要求。文章继而以美国左右翼民粹主义为案例,检验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特朗普执政期间的表现,发现其过程基本符合民主制度下引入非理性因素的集体行动理论模式,其表现和衰退契合集体行动逻辑的推论。未来,民粹主义与政党政治存在着相互借力的需要,如果任由民粹主义发展,将加剧政治极化。

  • 君主官僚制国家、官僚化浪潮 和现代国家破晓———秦朝国家形态的内涵、历史定位和世界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公正阐释秦朝国家形态的内涵、历史定位和世界意义是进行国家基础理论创新、重建世界政治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找回中国在世界中的定位和历史使命的重要方式。秦朝中央集权君主官僚制国家是一种成熟的天下型国家,是古代东方最重要的国家形态,比碎片化的古希腊城邦政治更持久、更具普遍性,也比古罗马更好地处理了直接统治和民族整合问题。它解决了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问题,是当时世界并曾长期是世界史上最先进的国家形态,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家形态和社会治理范式供给。秦朝拥有古代世界最彻底的平民社会,并在世俗化、直接统治、常备军制度、文武关系、国家形态延续性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状态,是世界史上第一波官僚化浪潮最高峰,也是最早翻越国家机器现代化、社会和阶级结构现代化两座珠穆朗玛峰的国家。但秦朝并未完成现代国家构建,仍属古代国家。秦朝国家形态不是中国和世界的负资产,而是世界中国化的起点,深度塑造了世界政治文明。

  • 国际秩序中的民粹主义与 全球主义:历史与现实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 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今世界政治交往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 关键性选举究竟何时到来?———从“特朗普革命”到“后特朗普时代”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特朗普在2016年和2020年的两次总统竞选深度改变了美国的选举政治生态。按照关键性选举理论,特朗普的出现既是美国政党体系裂变更迭的必然规律,也是两党长期回避楔子议题所引致的必然结果,美国的选举政治生态在第七政党体系出现了由体系转折期向体系衰败期裂变的显著征兆。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关键性选举相比,本文认为,尽管特朗普成功掀起了民粹主义革命,但2016年和2020年的总统选举出现的叛变州数量较少,选民议题偏好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尚未引致决定性的政党选民联盟重组,本质上是两场争议极大、影响极深、但尚未背离常规意涵的选举。然而,“特朗普革命” 的政治遗产在“后特朗普时代” 仍在深度作用于美国的选举政治生态,推动了两党的政党纲领同步向左右两端分化离散,促进了两党内部民粹主义派系的快速崛起,两大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因之触发了新一轮的重构周期,“特朗普时代” 未能实现的政党选民联盟重组将在“后特朗普时代”得以沿承,最终将引致一场注定到来的关键性选举。

  • 美国外资投资并购审查制度的 演变及背后的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历史上,美国是跨国资本流动最重要的受益国之一,而美国也历来标榜其自由开放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为执行机构的外资投资并购监管制度。这一制度在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推动下经过了多次演变,在历次制度变革中,国会向来是制度改革的积极推手,而政府则持更为审慎的态度。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在2018年通过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 与此前历次改革相比则呈现出诸多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本文基于对美国外资审查制度历史演变规律的研究,探讨为何最近这次的制度改革会出现特殊性。本文认为,在历史上驱动该制度演变的主要矛盾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改革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影响政府决策的各因素之间基于各自利益和立场的竞争。特朗普上任后,应对中国的全面竞争成为美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影响国内政治的各因素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共识,成为推动此次制度改革的合力,因此,需要从国际政治的视角理解特朗普此次制度变革的特殊性。此外,特朗普个人独特的政理念和执政风格也是导致此次制度改革出现特殊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未来这一制度会进一步趋向严格,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 生态主义及其对现实世界政治的影响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 美国现代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 数字文明时代对政治思潮创新的呼唤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和比较政治学都忽视政治思潮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对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不仅便于我们理解国内外政治的同频共振,还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政治的深层结构。政治思潮给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诸多尚待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为此,我们约请相关学术领域的8位学者,就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进行讨论:(1)百年变局下的世界政治思潮; (2) 传统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3)现代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 (4) 新兴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稿件激发学界对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迁关联性的深入思考。

  • 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能源 政策比较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能源政策长期是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斗争的焦点,是化石能源集团与清洁能源势力较量的核心,是美国内政、外交与全球战略的交会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危机、大国战略竞争和美国党派政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通过比较研究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多维度、全方位的能源政策,可以得出美国能源政策的属性和走向,探索美国能源政策变化的实质。在世界清洁能源超级大国目标指引下,拜登政府能源政策呈现以清洁能源革命为发力点、以碳中和目标为协调,推进美国清洁能源经济建设,并致力于打造美国清洁能源的全球领导优势。尽管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进行了全面性调整,但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也具有战略递进、创新的一面,体现了美国能源政策的总体发展与深化。总体上看,美国清洁能源将在拜登政府领导下取得多方面发展,并朝世界清洁能源大国迈进。展望未来,清洁能源转型与大国兴衰直接关联,特别是美国、中国和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关于清洁能源核心技术、关键矿物和全球市场等竞争将走深走实,关于清洁能源的领导理念、国际制度塑造和权力生成等战略竞争方兴未艾。

  • 全球主义的进路与反思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内容提要】 全球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既有古老的政治思想渊源,也有着当代崭新的思想内涵。但在全球主义的发展和运用中,其内涵具有丰富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歧义而多面的特征。如果对全球主义进行梳理和概括,至少有这样几个面向:作为理想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全球主义;作为市场自由主义的全球主义;以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安全为中心的全球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和法律所编织的全球规范网络的全球主义;作为现实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立场和利益表达的全球主义;作为超国家主义和超国家治理的全球主义;新科技革命视角的技术全球主义;作为对发达世界所把持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予以批评和变革的全球主义。当代全球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从全球意识到全球治理实践的蓬勃发展历程,当前,全球化发展与全球治理实践正面临巨大波折,全球主义也在各种民粹主义泛滥、反全球化呼声不断和去全球化政策频出的夹击中暂时进入低潮。反思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及未来出路,我们对全球主义的价值和治理功能保持理性的认知:一是全球主义虽然暂时处于低潮,但也决不应该否认全球主义在人类共同应对和解决全球性问题和危机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在全球主义占有道德制高点的议题领域,人类对于任何全球主义治理的“庞大社会工程” 应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审慎。在美国新自由主义霸权秩序走向衰落的同时,全球主义有必要重置其价值根基以超越长期以来其所内嵌的“西方之思”;在国家主义日益勃兴的时代,如何与国家主义相调适将决定全球主义未来的存在和发展。

  • 外交沟通中的廉价信号及 可信意图传递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内容提要】 外交信号传递是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国家间意图沟通的重要方式。既有国际关系文献立足理性主义范式,强调昂贵成本信号的可信机制,然而这种逻辑忽视主观认知与社会心理成本要素。外交信号传递与解读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互动者的主观认知、先验信念与非话语线索等廉价信号可以产生可信后果。基于微观互动理论,面对面外交关注探测战略意图的第一手信息,身体“在场” 可以更加全面地捕获廉价信号,展示信息沟通、行动协调、社会说服与价值象征四大功能维度。在高度符号化的面对面互动中,仪式性符号、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与叙事修辞即便是看起来成本不高,却可能触发潜在的观众成本与机会成本。镜像神经元理论指出,面对面外交中的心理共情、情绪传染与感知同步机制,使领导人有能力捕捉廉价信号,促进彼此意图理解。理解面对面外交中的廉价信号可信度,不仅可以弥补昂贵成本信号逻辑的缺失,也为整合多元路径提供了可能。 

  • 从魏玛三角、维谢格拉德集团到 卢布林三角 ———后冷战时代波兰外交动向的基本轨迹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内容提要】 魏玛三角是波兰代表中东欧国家在欧盟产生影响力的象征;维谢格拉德集团象征着以波兰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联合自强之路;卢布林三角则是以波兰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突破欧盟框架,与邻国一道应对乌克兰危机等周边紧张局势的积极运作。这些举措显示了后冷战时代波兰外交动向的基本轨迹:鉴于历史上处于俄、德等大国夹缝中的事实,在冷战后,具有中等强国地位、谋求区域大国地位的波兰,除了“亲美”始终如一之外,还呈现出从回归西方到联合自强再到反俄—疑欧的过渡,外交轨迹呈现出从融入西方(以西方为主的“皮亚斯特范式”外交)到谋求中东欧地区支配地位(以东方为主的“雅盖洛范式”外交)等一系列渐变。

  • 欧元区多种资本主义模式的 兼容性问题探析 ———理解欧元区的宏观经济失衡和改革方向纷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内容提要】 以欧债危机的爆发为关键节点,欧元区成员国的发展失衡引人瞩目,欧元区北方国家拥有较好的制造业竞争力并有效地控制了债务,而南欧成员国则缺乏制造业竞争力并陷入了债务危机。后危机时代,以德国为首的债权国集团与法国领导的债务国集团就欧元区制度改革的方向问题存在分歧,债权国集团追求稳定为导向的欧元区,而债务国集团尝试增加欧元区宏观经济制度的干预能力。本文基于资本主义多样性视角,通过考察欧元区的比较政治经济基础,解释欧元区成员国分化发展的方式和原因。欧元区成员国的资本主义模式存在多样性,每种资本主义模式在历史上形成了与其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货币制度。北方出口导向型资本主义偏好稳定性的货币制度,而南欧内需导向型资本主义模式偏好干预性货币制度。法国国家主导型资本主义有干预性货币制度传统,在欧元区创设阶段尝试转向稳定性货币制度,又在欧债危机后再次追求干预性货币制度。欧元区的矛盾是结构性的,货币联盟只能提供一个“一刀切” 的货币政策框架,但单一的货币政策框架很难满足成员国多样性的货币政策需求。由此,出现了欧元区不同资本主义模式的兼容性问题。欧元区货币制度与不同资本主义模式的匹配程度不同,因此诱发了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失衡,并最终危害了政治团结。

  • 核武器国际法规制的起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子能对战局的重要影响使之由纯粹的科研课题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核心军事项目,包括《魁北克协议》在内的一些规制也应运出现在参与研制的美、英等小范围国家之间。这些规制并非意在对核进行限制或禁止,而着眼于保密和维系垄断、促进研究和战时应用。至战后,经过广岛和长崎两地的实战投射,核武器作为“人类新威胁” 成为国际社会严肃思考的规制对象。在此基础上设立的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致力于推进各国就核规制达成一致,以便尽早从国家军备中消除原子武器。美苏两国分别在此平台中提交了规制方案,但鉴于有核大国垄断与无核大国反垄断的不同立场,其规制路径存在根本分歧,致使摇篮期建立核规制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 “印太战略”的前身:卡尔·豪斯浩弗的 “印太”政治海洋学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20世纪前期德国地缘政治学代表人物卡尔·豪斯浩弗在他的《太平洋地缘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他的印太战略并由此展现出了他的国际秩序观。豪斯浩弗印太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一战”后的德国寻找到一种新的生存空间,即他创立的印太战略就是在整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基础上为德国向海外扩张奠定理论基础。豪斯浩弗印太战略的核心,是要求德国通过整合“欧亚之陆”和“印太之海”,从而来推动欧亚跨大陆集团与印太季风国家联合向“欧亚—印太联盟” 演化,以最终形成一个能够抵消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英国和美国) 主导性地位的国际格局。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豪斯浩弗的印太战略虽然有其自身价值,但同时也深深体现出德国地缘政治学固有的地理决定论倾向和强权政治色彩,这种倾向也使得豪斯浩弗误解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海洋主导性地位的本质,这也是后世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必须时时加以警惕的教训。

  • 后发国家移动支付产业 赶超的机会窗口 ———以肯尼亚、中国和印度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支付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后发国家在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和交易规模上都实现了对先发国家的赶超,而先发国家的移动支付产业却发展得不尽人意。本文构建了一个由部门创新系统的变动引发的技术窗口、需求窗口和政策窗口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后发国家在移动支付产业上如何对先发国家实现赶超的问题。在肯尼亚、中国与印度这三个后发国家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过程中,知识和技术、需求条件和参与者主体与制度环境的变动带来了技术窗口、需求窗口和政策窗口。三国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地利用了这些机会窗口,从而实现了移动支付产业对先发国家的赶超。

  • 国际社会的衰退:以古代希腊和 古代中国区域国际体系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内容提要】 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国际体系中,都曾一度出现时至今日仍产生巨大影响的基于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的高度有序的“国际社会” 时期,并建构出了较为成熟且能够有效运行的国际制度与国际规则。但是,在体系发展的末期却出现了和英国学派理论预测背道而驰的情况,国际体系的“社会性” 没有在互动中进一步增强而是走向了衰弱和消失,即国际社会的衰退现象。本文尝试通过批判性借鉴既有的英国学派理论并结合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区域国际体系走向衰退的史实,构建一种可以分析此类国际社会衰退现象的新理论框架。通过进一步明确国际社会衰退的理论内涵、时间界定和产生标志,该理论框架将衰退这一视角引入了英国学派的理论谱系之中。同时,本文认为大国围绕霸权展开的“恶性竞争” 是导致国际社会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这也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案例中得到了部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