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国际政治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研究——基于结构性权力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ODA政策调整的关键期。基于结构性权力理论中四个权力结构间相互依存、互动转化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日双边关系与日本对华ODA权力结构变迁,推动了日本对华ODA政策转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2000年是日本对华日元贷款高峰期,对华ODA政策的生产结构主导期;分析日本对华援助的利民工程与日本对外、对华援助的纯额数据,2000-2008年是日本对华ODA政策的知识与金融双结构主导期;对比日本政府出台的三份ODA大纲,2008-2018年是日本对华ODA政策的安全结构主导期。在动态进程视角下,四种权力结构在日本对华援助的不同时期经历了互动关系变化与此消彼长的过程。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对华ODA政策变迁,反映出日本对外援助战略与理念的转变,并与日本政府对外战略相配套。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扩大,应注重“南南合作”与“南北协调”相平衡的原则。

  • 国际能源治理机制的“碎片化”与权力分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既有研究认为能源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但是尚未充分讨论以下问题:国际能源治理机制中不同议题领域的“碎片化”程度有何不同?什么因素可能会造成各议题领域的“碎片化”治理?主要国家在这些机制中的权力地位状况如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本文发现:国际安全和环境可持续领域各国的联系密度较高,治理机制较为粘稠。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以及能效与新能源开发领域各国之间的联系较少,治理机制较为稀疏。在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领域各国之间派系林立的现象非常严重,能源安全领域能源出口国、能源进口国、小岛国以及非洲国家相互对立,而经济发展领域的情况更加复杂,其中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偏好。不同国家及国家集团利益偏好的相近或差异可能会导致国际能源治理机制的拥堵、竞争及冲突。主要的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权力中心的位置,但是权力最大的国家并非美国,同时中国在一些指标上追平或超过某些发达国家。

  • 时间范围与国际投资合作中的耐心资本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伯罗奔尼撒战争与斯巴达和雅典战略规划中的时间缺失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中时段”权力转移与意识形态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国际政治中的报酬递减与报酬递增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时间危机与社会科学的实验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政治学研究的时空动力学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5-0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编者按】 世界政治的早期经典作品非常重视时间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世界政治的大多数研究只是所谓的“快照”而非“影像”,轻视甚至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差异对政治结果的影响。随着“找回时间”智识运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世界政治中的时间维度。如何看待世界政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如何将时长、时速、时段、时序、时机等描述时间性要素的概念用于对世界政治形态的刻画?如何将正反馈、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时间性机制用于对世界政治动力的揭示?为了探究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约请10位学者从学科、理论和实证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讨论。我们期待这组笔谈文章能激发学界在重新发现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对世界政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低轨大型星座下空间交通管理的安全挑战与应对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低轨大型星座的快速发展使外层空间安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军民融合加深、大国竞争加剧、外空武器化战场化趋势的背景下,愈发繁忙拥挤的外空环境不仅给外空活动的业务安全保障造成严峻挑战,还带来了战略误判和冲突升级等国家空间安全层面的挑战。构建一套能够覆盖两个安全层面的国际空间交通管理机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的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对国家空间安全要素考量不足,有必要结合国际外空治理在空间物体登记、外空活动透明度、空间监测与跟踪能力提升以及空间碎片治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明确完善空间物体登记机制、保障空间业务安全和协调国家空间安全这三大空间交通管理任务。面对空间交通管理亟须应对的空间安全问题,国际社会应着力完善星座登记、促进星座信息共享与提升活动透明度,从而构建一体两面的安全机制,保障外空活动和空间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制度变迁与权力博弈:国际货币体系的双重困境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安全状况出现新的特征和问题。在体系演进的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核心逻辑不同。在运行之初和体系修正时期,制度变迁是核心逻辑,而在霸权护持和体系重构时期,权力政治是核心逻辑。由此,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同阶段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从制度逻辑而言,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更加恶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困局、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与调整不力、汇率波动与失调持续加剧、全球货币治理组织低效等,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均衡困境”持续存在。同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步入霸权护持期,权力博弈和大国竞争更加显著,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又陷入新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国美国无意或无力修正体系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其结构性矛盾,转而运用多种方略维护美元霸权,但这些霸权方略的反噬效应,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安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和权力政治博弈逻辑下的新旧困境交叠,维护国际与国家货币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此也为相关研究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议程。

  • 霸权衰落与“泛安全化”:基于美国的个案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衰落是霸权的宿命,但霸权国既不会主动放弃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也不会静待霸权体系崩溃。处于衰落阶段的霸权国期待维持与崛起国之间的权力差距,以延长霸权的寿命。然而,权力转移等国际关系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导致离岸平衡和军事打击等传统手段难以在衰落阶段奏效。相比之下,“安全化”为霸权国家的霸权护持行动与选择——如领域撤退或强制惩罚——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由于霸权的同心圆特性,核心利益被触动会引发霸权国在核心和外围领域的全方位的打压,进而泛化议题和对象。衰落中的霸权国通过“危机感知”—“构建并接受安全化诉求”—“泛安全化”的传导路径,将维持霸权地位的诉求以泛安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然而,美国霸权衰落的经验事实表明,泛安全化作为衰落阶段的霸权护持手段不仅与理论预期相反,而且成效也不尽人意。面对美国霸权的泛安全化,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 国际安全制度与总体国家安全:一种理论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一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虽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是贯穿这些领域的两条主线。国际安全制度构成了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依托:国际安全制度能够塑造各国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影响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利益,促进不同领域的国际安全合作,从而有利于实现各国的总体国家安全。二战结束以来,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不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等基本原则已经大大改善了全球安全环境,构成中小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普遍性的国际安全原则和规范也可以应用到各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规则的构建,从而直接影响各国维护相关领域国家安全的能力与利益。多边安全联盟会带来高水平的国际安全合作,促进联盟成员的总体国家安全,但也可能减损其他国家的安全水平,从而导致冲突。纯粹的区域性集体安全制度在提升各成员国家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具有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的优点。各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制度的构建,并有效运用国际安全制度提升本国的国家安全水平。

  • 地缘政治回归进程中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十年评估与未来议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非传统安全研究反对国家中心主义与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思维,与强调国家间竞争甚至对抗关系的地缘政治具有难以调和的内在张力。然而,当前世界正处于自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回归且不断强化的时期:美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在“印太战略”名义下采取广泛的对华遏制措施,俄乌冲突成为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区战争,世界还见证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突然爆发。地缘政治的回归对非传统安全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原来更多强调合作与非零和关系的国际贸易、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议题,越来越被传统安全逻辑所影响、扭曲甚至控制,非传统安全议题成为大国博弈工具,非传统安全合作举步维艰。通过检视自2014年以来的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少量成果意识到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传统安全化”,但多数研究仍然对非传统安全概念与范式抱有过度乐观的期待,对地缘政治的回归重视不够,对非传统安全及其研究所受到的影响估计不足。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要求,未来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必须更具现实感和针对性,通过重新发现安全事实和完善分析框架,强化对地缘政治变量的重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 冲突层级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冲突调停的效力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冷战结束后,国内冲突逐步成为世界武装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冲突调解是构建冲突国国内和平的关键一环。伴随着和平建构主题的多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逐步成为当今时代各类冲突中活跃的调解主体。然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停实效始终备受争议。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宣称可凭借其在中立性、道义性上的优势对国内冲突进行有效调停;另一方面,强制能力的缺乏也使其难以在实施环节有所作为。因此,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调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界定冲突层级,对于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解效力至关重要。不同层级的冲突顺应不同的冲突逻辑,不同的冲突逻辑则生发不同的冲突情境与格局。在底层冲突中,碎片化和多元主体并存的冲突格局更适合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运作;而在顶层冲突中,其强制能力不足的缺点遭到放大。基于这一逻辑,在调解活动中与主权国家展开合作则有望强化其调解效力。通过对非洲和平进程展开的实证研究说明,评价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解效果特别是在非洲地区的调解效果需要考虑冲突层级等限定条件,并将其与多元主体的互动纳入考量范围。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冲突调停中应与主权国家的调停体系进行密切配合,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国际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整合主权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等多方治理行为体的作用,可有效地提升冲突调停的可能性。

  • 德国综合安全观:理论缘起、历史演进与实践评估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德国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以“综合安全”为要义,具有理论逻辑和历史脉络可循。德国综合安全观兴起于冷战后,其内在逻辑是对欧洲主义安全观的继承性发展,聚焦两极秩序瓦解后的经济与社会秩序稳定以及应对域外冲突,注重非传统安全,安全参与者包含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克里米亚危机后,传统军事威胁回归欧陆,德国综合安全观“防御性”与“韧性”融合并重。俄乌冲突冲击欧洲安全秩序,德国综合安全观愈发重视国家与联盟防御,并通过“多元化”与“联盟政治”等手段推进“去风险”策略,增强经济与社会韧性,同时也呈现出泛安全化、价值观化与权力政治的特质,其影响力辐射至“印太”地区与对华政策上。然而,德国综合安全政策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防御上,德国提升国防的政治承诺与其军事资源尚不匹配。韧性上,德国“去风险”策略受国际权力对比变化、中国市场红利、德国政界与商界意见的异质性以及德国国内经济成本的制约。为此,中国应客观看待德国安全政策转型的影响。

  • “相互依存武器化”背景下的泛安全化解析——以美国对华科技竞争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伴随“相互依存武器化”在理论和实践维度的展开,一些国家对相互依存的认知发生了巨大转变。在“相互依存武器化”时代,国家的首要目标并非是确保如何从相互依存中获益,而是确保如何在相互依存中避免损失。“相互依存武器化”恶化国家安全环境,并在国际秩序变革的不确定性影响下,形成泛安全化威胁认知,进而在泛安全化实践中扩大了国家的政策困境。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是“相互依存武器化”的典型案例。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经过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泛安全化认知得以形成并逐步深化。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泛安全化实践包括极度泛化的出口管制与投资审查、规模空前的机构改革与产业政策调整,以及无所不包的多维“盟伴”体系网络。在“相互依存武器化”的驱动下,美国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届政府不断强化泛安全化认知,以“脱钩”“小院高墙”“去风险”等不断强化对华科技竞争,构成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主线。“相互依存”具有双重效应,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科技战,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不仅使自身陷入科技、经济和联盟的困境,也使全球化进程受阻,其政策难以具有可持续性。

  • 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行为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在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弱国为何会主动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既有研究对于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以及弱国的升级行为逻辑关注不足。由于争端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对弱国的争端行为选择与强弱双方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与国内社会的受害者心态,是影响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两个重要因素。弱国决策者预期升级行为不会引发强国的严厉惩罚,将促使其对升级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果持乐观态度,构成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机遇。弱国在与强国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受害者心理,促使其接受使用武力的潜在风险,构成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动机。弱国的升级行为最终受到机遇—动机的共同作用,既是源于预期强国行为反应所带来的宝贵机会窗口,也是受害者心理形成与释放的结果。1982年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与2008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两个案例,可以为这一分析框架提供经验证据。该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理解不对称领土争端的爆发与升级,同时能够为中国周边领土争端的反复发生提供现实启示。

  • 论国家的承认安全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维护安全构成国家行为的基础和重要动机。国家安全至少涵盖现实维度的物质安全和理念维度的身份安全。国家身份安全的核心内涵是国家身份的外在肯定性与内在稳定性共同铸造出的身份确定性。只有同时获得本体安全与承认安全,国家才能确保其身份安全。承认安全是指,行为体持有的有关其本质属性的自我理解因为得到他者承认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具有双重来源:一是行为体的基本承认需求得以实现,二是行为体的身份生成顺利开展。承认安全得以建立的基础是行为体自我理解与他者理解之间的一致性带来的自我肯定,这种自我肯定是行为体既满足承认需求、又实现身份生成所产生的共同的积极结果,因此构成行为体满足感的直接来源,从而确保了其承认安全感;反之,承认不安全的来源就是自我理解与他者理解之间的非一致性带来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是行为体无法满足承认需求和身份生成受阻所产生的共同的消极结果,阻断了行为体满足感的形成,从而导致其产生承认不安全感。承认不安全将使国家滋生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焦虑情绪和以报复冲动为主导的怨恨情感,在二者的复合作用下,国家将作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破坏性行为。俄罗斯与土耳其国家身份建构历程中的承认安全问题及其国际后果,可以对有关承认安全的理论发现提供初步经验验证。

  • 利益集团对特朗普政府 中东政策的影响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与奥巴马政府有明显反差,采取了“亲近以色列、联合沙特阿拉伯、遏制伊朗” 的激进型政策。与官僚政治模式、总统个性以及决策圈“私人化” 的分析视角相比,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更多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资助、影响人事任免和地方经济的方式参与美国政党政治,从而影响政府和国会推动特朗普采取对以色列“一边倒” 和加强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同盟的政策。与两届民主党政府相比,利益集团对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的影响有决策圈“私人化”、集团间人员流动频繁、对外政策受到对象国的形塑等特征,这主要是由特朗普的个性、共和党的传统影响力、特殊的国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主要受到右翼犹太团体、基督教福音派等无形道德利益集团与军工复合体、化石能源企业等有形产业利益集团的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反复是其国内政党政治存在严重分歧的缩影,政党更替导致了不同利益集团对中东政策影响力的升降。特朗普连任失败也体现出利益集团影响力的局限性。

  • 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 “福利沙文主义”立场与主流政党的 政策调整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 西欧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分化引发了政党政治的结构性调整,民粹主义政党纷纷崛起。其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通过将“内外对立”,以反移民、反全球化政策获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近些年,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将议题扩展至社会经济领域,提出排斥移民享受社会保护的福利沙文主义政策,进一步满足了中下阶层对于扩张本民族民众再分配制度的诉求。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福利沙文主义立场与其运用选票寻求策略回应选民关切和以身份认同为前提寻求执政或组阁有关。由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福利沙文主义政策与主流政党存在议题竞争,因此,为了防止选民流失,主流政党进行了适度的政策调整。虽然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此外,乌克兰危机和新技术革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西欧国家的政党政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