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前治理场域中,大规模的公共项目进入到农村社会,引起了村级治理秩序的剧烈变迁。借助项目化运作,村庄政治形成了多元参与、寡头治村和弱主体治理等治理模式,实际对应着协同、争利和无为等秩序形态,其后隐含着差异化的民情基础。通过对鄂东 S 镇项目进村的实践考察,将地方民情划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中立型三种基本类型,探究了不同民情类型对村级治理秩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权利意识的增长可能成为农民与乡村干部进行利益博弈的策略工具,导致村级治理陷入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施政伦理困境之中;地方道德世界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评价机制决定了返乡精英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关系着外部资源反哺农村社会的现实进程;离乡精英不断从村庄社会脱嵌出去,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纽带松弛带来政治参与的冷漠化。三者交织错叠,构成了地方民情的时势变化,成为解释基层政治运作的重要变量。
[V1] | 2024-09-30 14:54:36 | PSSXiv:202410.00533V1 | 下载全文 |
1. 适配均衡与多元协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工具选择 | 2024-11-28 |
2. 适配均衡与多元协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工具选择 | 2024-11-28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治主体的缺位与行政再造 | 2024-11-28 |
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公共性生产逻辑 | 2024-11-28 |
5. “利村”角色与“利己”角色 ——村干部职务行为研究的新范式 | 2024-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