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中国地理学会、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编辑出版:《经济地理》编辑部
  • 学科分类: 地理学  
  • 西方绅士化与租差理论研究的交织

    关键词: 绅士化; 中产阶层; 地租; 租差理论; 中国语境; 资本积累;

    DOI:10.12451/202408.00637V1

    提交时间: 2024-07-31

    摘要:作为一种全球现象,绅士化已成为探讨城乡发展与社会空间重构的前沿话题。租差理论是解释绅士化现象的经典理论之一,其整合了不平衡发展与资本循环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理论,重新探讨了中产阶层、开发商、政府等多元行动者的行为逻辑与主体能动性。近半个世纪以来,绅士化与租差理论的研究重点密切交织,文章根据两者的关系将研究进展划分为:消费/生产二元争辩、理论和解与实证测度、融合发展和多元发展4个阶段,并基于绅士化类型衍生下的租差、租差变化的影响因素、绅士化与租差测度、领域污名化与领域美化4个主要议题的梳理,深入解读资本循环与利益驱动下的绅士化进程。文章认为绅士化是多元主体围绕租差不断进行博弈的动态过程,租差变化既是绅士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绅士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中国绅士化与租差的结合研究是发展中国式绅士化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绅士化与租差的结合研究需更多关注中国语境下土地制度、多元主体与地方发展的历史和情境性,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交流,以此为中国土地开发和城乡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绅士化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中国经验。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92 下载量 125 评论 0
  • 韧性发展视角下省域低碳经济绩效评估与区域网络治理影响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韧性发展; 绩效评估; 区域网络格局; 辐射能级; 空间治理影响;

    DOI:10.12451/202408.00638V1

    提交时间: 2024-07-31

    摘要:文章引入韧性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个维度的脱钩性能开展2011—2020年中国省域低碳经济绩效评估,并结合绩效网络模型探讨区域能级匹配与治理影响差异,为韧性网络优化治理与绩效提升提供适宜性路径选择。研究发现:①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各维度上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大部分省域过于追求经济维度的低碳韧性发展,而忽略了社会与生态发展层面。②大多数省域在低碳经济绩效网络中的空间关联紧密度仍远远不够,尤其是社会与生态维度,并且区域网络具有较明显的地理邻近性特征。③到研究期末,结合省域分类发展规划,发现64%以上省域所处辐射能级能够表现出与之较高的匹配度。其中,提升型省域普遍具有集群优势,东部沿海区域的省域需加强社会维度的协同发展;壮大型中的华中地区省域有望成为区域内的新增长极;培育型中的西南地区省域可考虑作为区域优先发展省域。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82 下载量 115 评论 0
  • 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及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低碳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干预; 金融发展;

    DOI:10.12451/202408.00639V1

    提交时间: 2024-07-31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深刻影响并推动中国城市低碳转型,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议题。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SBM-GML估计法测算了中国各城市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通过构建市级数字经济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发现: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对中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城市规模较大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②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和机制进行传导。③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均对数字经济促进中国城市低碳转型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我国应大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实施“分类分区”政府干预,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不断促进数字化与低碳化融合发展,以助力“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现。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76 下载量 120 评论 0
  •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亚地区发展研究

    关键词: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空间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 中亚地区;

    DOI:10.12451/202408.00640V1

    提交时间: 2024-07-3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亚地区发展的研究,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剖析了塑造中亚地缘空间秩序的两种手段:地缘政治手段和地缘经济手段。结果表明:历史上地缘政治手段塑造中亚地缘政治空间秩序基本上是失败的,而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内容的新地缘经济手段塑造中亚地缘空间秩序是成功的。新的地缘经济手段包括:设施联通、市场对接、利益嵌入和跨文化交流。这是用和平的方式来塑造地缘空间秩序的情形,但从冷战后经济区域主义的发展态势来看,地缘经济手段塑造地缘空间秩序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此,文章建议应该大力推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内容的地缘经济手段,和平塑造中国周边地区空间秩序,共同打造以经济发展为内容的新地区主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13 下载量 128 评论 0
  • 中蒙俄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效应

    关键词: 可达性; 一带一路; 经济潜力; 跨境贸易; 中蒙俄经济走廊; 高铁轴带; 边界效应;

    DOI:10.12451/202408.00641V1

    提交时间: 2024-07-31

    摘要:文章以中蒙俄经济走廊西线、东线铁路为对象,在高速铁路情境下,利用可达性指标测度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线路升级提速后对沿线区域和城市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未来中蒙俄高铁的运行使得沿线可达性大幅提升,高铁1 d交流圈覆盖全线,东线的可达性及其改善程度略强于西线。②中国城市可达性强于俄罗斯和蒙古国城市,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特征。蒙古国城市可达性改善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城市,呈线路“中间高、首末低”的格局特征。③高铁可达性的提升加速沿线格局的演变和重塑。人口和经济重心向中蒙俄高铁轴带迁移,极化效应凸显;高铁轴带内部边界效应消失,一体化效应显现;走廊沿线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加深,同走廊外的跨境投资规模增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98 下载量 123 评论 0
  • 基于机会不平等理论的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源解析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机会不平等; 区域差异; 创新投入; 劳动力投入; 产业结果; 对外开放;

    DOI:10.12451/202408.00642V1

    提交时间: 2024-07-31

    摘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文章基于机会不平等理论,利用Shapley值分解法获取机会不平等因素对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贡献率,并探究机会不平等因素作用于海洋经济差异的多种渠道。结果表明:①从时空维度看,2012—2020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机会不平等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机会不平等指数较高,但近年来略有下降;东部海洋经济圈机会不平等指数较低且趋势变化不显著;北部海洋经济圈机会不平等指数位于前两者之间,但上升态势较为明显。②从来源因素分解看,国家级政策和对外开放因素对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人才支撑、产业结构等因素的改善能有效缓解区域海洋经济差异。此外,对外开放因素显著影响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区域海洋经济差异;东部海洋经济圈内部差异主要由国家级政策因素导致。③从影响渠道看,机会不平等因素可通过地方政策显著影响海洋创新投入等地方要素投入,进而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在地方要素投入中,劳动力投入间接渠道主要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创新投入间接渠道主要影响北部和东部海洋经济圈。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82 下载量 124 评论 0
  • 疫情期间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COVID-19疫情; 人口流动网络; 春运; 复杂网络分析; QAP分析方法;

    DOI:10.12451/202408.00654V1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基于COVID-19疫情爆发时期(2020年)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2021年)2个阶段春运出行期与返程期的城际人口流动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刻画疫情影响下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特征变化,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QAP)识别了影响人口流动网络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疫情爆发时期春运人口流动网络规模骤减,相邻城市间短距离人口流动联系取代中长距离的人口流动,表现出“小世界”特征,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人口流动网络规模与流动距离回升。②春运人口流动网络格局受疫情影响产生了一定变化,但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各地省会城市集聚的根本态势没有发生改变,人口流动网络社团划分在疫情不同阶段总体保持稳定。③疫情病例、各城市间空间距离对春运人口流动网络的负向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力虽有弱化趋势,但依旧十分显著;城市常住人口、旅游服务、高等教育、交通发展及医疗服务水平差异对春运人口流动网络的正向影响逐渐提高。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75 下载量 131 评论 0
  • 地理位置对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基于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空间邻近; 企业数字化密度; 两职合一; 企业数字化转型; 城市; 创新决策;

    DOI:10.12451/202408.00655V1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结合回归分析与ArcGIS空间分析,实证检验了地理位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本地企业数字化密度与企业—城市空间邻近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CEO两职合一可以强化本地企业数字化密度与企业—城市空间邻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影响;③本地企业数字化密度与企业—城市空间邻近对数字化程度较高企业的影响更强,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的影响则较弱甚至不显著。此外,本地企业数字化密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为正,而企业—城市空间邻近的积极作用仅在东部地区显著。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90 下载量 115 评论 0
  • 黄河上游地区市域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及提升路径

    关键词: 黄河上游地区;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度; 城市群与中心城市; 基础设施; 人才;

    DOI:10.12451/202408.00656V1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数字中国”与“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解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黄河上游1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剖析2010—2019年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子,进而提炼不同类型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呈“V”字形态势,形成北部优于中、南部的空间格局,且多中心趋势明显。②影响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2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与人才的投入以及对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③研究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区可划分为高数字化—高绿色化区(H-H型)、高数字化—低绿色化区(H-L型)、低数字化—高绿色化区(L-H型)、低数字化—低绿色化区(L-L型)4类。④H-H型应以城市群或中心城市为发展核心,H-L型应以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导向,L-H型应以健全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为发展手段,L-L型应以吸引外部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为发展关键。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48 下载量 114 评论 0
  • 区域协调网络的特征、传导机制与发展路径优化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协调网络; 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网络分析; ERGM模型; 中心城市;

    DOI:10.12451/202408.00657V1

    提交时间: 2024-07-26

    摘要:文章基于周期协调视角构建了区域协调网络,运用融合社会网络分析、ERGM模型及路径模拟方法探究了网络特征、传导机制及发展路径优化问题。研究发现:①网络特征方面,我国区域协调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关系“南密北疏”、速度“南快北慢”的格局;京津冀等传递型城市群侧重“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珠三角等互动型城市群侧重“互惠互利”的均衡发展模式。②传导机制方面,行政区划作用优于经济区划,中央垂直治理优于地方分散治理,生产、投资及消费联动“以高带低”地促进协调互补。③发展路径优化方面,“供需互促的循环联动路径”具有长期持续性,“中心城市的引领发展路径”的先发优势较强,两者结合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城市群的载体依托路径”以群际层面的平台支撑作用为主,群内作用较弱。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69 下载量 114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