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基本信息

  • 刊号:
  • 语种: 中文
  • 刊期: 月刊

出版信息

  • 主管:
  • 主办:
  • 编辑出版:
  • 学科分类: 综合  
  • 高清海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学术贡献

    关键词: 高清海; 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DOI:10.12451/202409.00337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高清海在国内首先提出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开启了国内学术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他提出了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的论断,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成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为深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他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带动了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国内较有影响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吉大学派和团队,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和深化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质量与社会新阶层、社会发展与中国模式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较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本土主义、多元主义、人本主义与和谐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64 下载量 146 评论 0
  • “类哲学” 创想的三重主题

    关键词: 类哲学; ; 类生命; 哲学自我;

    DOI:10.12451/202409.00334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高清海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的“类哲学”创想。“类哲学”可以视为当代中华民族创造“哲学自我”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理解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必须把握住“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人性主题、现实主题与生命主题。高清海先生自1990年开始重点关注与研究“人”的问题,把“人”作为哲学的主题,实现了哲学观念的变革,也开启了“类哲学”创想的思想历程,人性主题也就构成了高清海先生创想“类哲学”的哲学主题。市场经济研究把“人”的哲学主题创造性地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为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提供了一个时代性的现实主题。高清海先生的类哲学创想与思想建构是围绕着人的“类生命”这一主题具体展开的,是在人类走向“类时代”的语境中思考与表达人的“类生命”和“类本性”的未来哲学问题。类哲学的三重主题也应当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创造的哲学基础。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76 下载量 147 评论 0
  • 高清海哲学思想中 “类” 和 “种” 的术语英译研究

    关键词: 高清海; 术语翻译; ; ; 主谓关系;

    DOI:10.12451/202409.00335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高清海在融贯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哲学, 作为其哲学基础的“类” 和 “种” 这对概念, 必然在源流上集众家之长, 但本质上又从中国现实问题出发, 基于中国人的视角, 用汉语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考和对策。 这种内在的复杂性给英译造成了困难和混乱, 所以, 有必要尽早确立起这对关键术语规范而合理的译文, 以避免在对外传播中造成进一步误解。 基于此, 把“类”和“种”相关的概念分别翻译为基于 speciesizing 和speciesized 构成的词语, 这一英译策略既立足于高清海哲学本身, 又能结合术语翻译和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力图在再造语言本义和重现思想张力的前提下, 让高清海哲学思想以英语的形式彰显活力, 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02 下载量 149 评论 0
  • 迈向《资本论》阐释的第三种逻辑

    关键词: 《资本论》; 批判逻辑; 价值逻辑; 科学逻辑; 实践逻辑;

    DOI:10.12451/202405.00742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 资本论》 虽然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科学著作 ,  但其中也蕴含着超越资本主 义的价值理想 。既往对《 资本论》 基于“ 拜物教 ” 批判的价值逻辑阐释以及对之反拨的科学逻辑 阐释 ,  均有所偏失 ,  故有必要走向一种基于科学理论与价值理想相互中介的实践逻辑 :  一方面 ,  科 学理论服务于价值 目 的 ,  其研究领域和对象的选择受价值理想指引或限定 ;  另一方面 , 这一服务的 方式是对价值理想进行中介 ,  即根据所揭示出的事实性规律限定行动的 目 的与方式 , 使之具体化为 可行之方案 。这样一种价值理想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中介 、价值逻辑与科学逻辑的交互中介 ,  方才构 成了人的对象性的现实实践活动之构架 ,  因而 ,  对 《 资本论》 的阐释便当在这一综合了科学逻辑 与价值逻辑的“ 第三种逻辑 ” 的视域下进行。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81 下载量 240 评论 0
  • 回归自己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中华民族; 主体性; 文化构建; “两个结合”;

    DOI:10.12451/202405.00743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主体和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 一 ,  文化则赋予了主体性以“ 人 ” 的维度 , 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 。文化主体性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及传统的自觉意识 ,  是一个民族现代文化生命 的根本维系 ,  是面向未来不断开放创新的超越意识 。 中华文化主体性在作为生命之流的时间长河当 中 ,  从过去经现在而通抵未来 ,  延展出 自身的内在逻辑 。始终保持着一种敞开姿态的中华文化主体 性 ,  以“ 两个结合 ” 为着力点 ,  既对过往保有文化反省的态度 ,  又携带着关涉未来的文化构建的 任务 ,  二者共同构成了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使命。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46 下载量 252 评论 0
  • 比较与转换: 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笔谈下)

    关键词: ;

    DOI:10.12451/202405.00744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与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哲学比较及其意义、哲学如何创造概念、西方哲学研究的视角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87 下载量 231 评论 0
  • 比较与转换: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笔谈上)

    DOI:10.12451/202405.00420

    提交时间: 2024-05-16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843 下载量 234 评论 0
  • 马克思大学时期与浪漫主义的邂逅及其诀别

    关键词: 马克思大学时期; 浪漫主义; 浪漫情绪; 启蒙; 激进理论传统;

    DOI:10.12451/202405.00332

    提交时间: 2024-05-03

    摘要:马克思对浪漫派的自觉批判不是始自《莱茵报》时期,大学时期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邂逅,同时即意味着某种理论姿态与立场的区别及其诀别。马克思走上学术道路时,浪漫派已近尾声。从学术层面上讲,大学时期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自觉批判,在他从法学学习向哲学研究的转变过程中已经呈现出来。浪漫派表现为浪漫情绪但又不等于一般的浪漫情绪,大学时期马克思的浪漫情绪、对浪漫派资源的关注以及对积极的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肯定,都不能说明马克思就是浪漫主义者。大学时期马克思的理想主义是受法国启蒙思想而非德国浪漫派影响的结果,实际上,海涅对于浪漫派的批判,从大学时期即影响着马克思。正是有意告别浪漫派之个人风格以及追求更深奥的思想,马克思才转向黑格尔哲学。在柏林大学时期即已展开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批判浪漫派的典型表现。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隐秘主题即浪漫派批判,马克思通过伊壁鸠鲁这位古希腊启蒙思想家批判浪漫派的怀疑论及其神秘主义。某种将青年马克思关联于浪漫派的思想,的确意在复兴斯宾诺莎的活力论,这也是当时激进理论界试图激活浪漫派的某种努力,但严格说来,这是赫斯式的而不是马克思的道路。当赫斯试图回到费希特的旧路(因而也是一种重回浪漫派的旧路)时,马克思选择了告别,即告别浪漫派,并持续通向新唯物主义道路。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784 下载量 234 评论 0
  • 坚守和推进“有学理性”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 中国哲学道路;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有学理性的新理论;

    DOI:10.12451/202405.00144

    提交时间: 2024-05-03

    摘要: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 其坚实的理论根基是坚守和推进哲 学基础理论研究, 以具有“学理性”的哲学思想、哲学观点、哲学命题,筑牢新时代哲学研究的新的“阶梯”和“支撑点”。以“学理性”为实质内容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既要深切地“揭示”已有的哲学理论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更要着力地“赋予”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实现哲学的“术语的革命”和哲学的理论创新。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792 下载量 22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