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论文

专栏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栏

专栏简介:

    专栏创办于2013年,依托复旦大学的人文学科和学者资源优势,聚焦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既注重理论、观念等大话题,亦注重对新材料、新文献的挖掘。期刊获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获“上海高等教育高水平学术期刊建设支持计划”、复旦大学“双一流期刊质量提升支持计划”资助。
  • 期刊名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刊号:
  • 语种: 中文
  • 擅场诗与易代之际的文学风尚

    关键词: 擅场诗;易代之际;文学风尚;清代;同题共赋;

    DOI:10.12451/202407.00590V1

    胡媚媚;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擅场诗是集会唱和时技压全场的作品,在批评话语里也能突破同时共场的束缚。 唐代擅场诗 不乏奉和应制之作,它们参与了近体诗的定型与发展过程。 后世诗论认为唐代擅场诗提高了创作的技 法,却损害了情感的表达。 宋元、元明、明清等易代之际,涌现出了许多具有文学价值的擅场诗,同题共 赋,评定甲乙,从而奠定了王朝初年的诗坛格局。 元末,饶介组织的诗会推动了以高启为中心的诗人群体 的形成,作者的性情通过应酬性的擅场诗被有意隐匿或曲折表现。 明末,黎遂球参加影园诗会的擅场之 作不断得到其他诗人的响应,逐渐成为清代咏物诗的典范。 由场内走向场外,擅场诗接受再批评,相应的 评价将有可能随着时空的转移而发生改变。 清初,王士禛、朱彝尊等名家通过擅场诗的颠覆与标举,积极建构新一代的诗学审美和文学风尚。 

    点击量 102 下载量 28 评论 0
  • 陆弘祚的“ 文统说” 及其对明文统绪的建构 ———以陆氏对唐宋派论说的因革为中心

    关键词: 陆弘祚;文统说 ;《皇明十大家文选》; 明文统绪 ;唐宋派;

    DOI:10.12451/202407.00589V1

    郑雄;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明代隆万年间文章选家陆弘祚经由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吸收“文统说”,并据之编成《皇明 十大家文选》以示明文正统所在。 虽然弘祚的论说与茅坤等唐宋派成员关系密切,但其对后者的主张却 是有因有革,并在对待李梦阳一系古文家的态度上与之产生分歧。 在化解分歧的过程中,弘祚采用的是 强调“道”与“时”相协的文章价值评判新标准,并通过明文统绪的双线梳理,完成了对复古派与唐宋派两 大阵营的调和。 综观弘祚论说、选文的渊源与背景,既有宋元以来有关“文统”的阐述,亦有明代旨在梳理 各类古文统绪的总集编选风气。 对于弘祚的《皇明十大家文选》、“文统说”及其建构明文统绪的意义,需 要置于多个时空向度中进行评判。

    点击量 81 下载量 25 评论 0
  • 形式批评与中国古典文论的当代阐释

    关键词: 形式批评;新形式主义;“古代文学的理论” ;古典文论的当代阐释;

    DOI:10.12451/202407.00024V1

    王汝虎;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形式批评学派对经学文本的语言细读和文类分析,与形式主义美学和新批评派相呼应,其审美 论立场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之于我国古典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古典经学阐释传统下, 基于文本的可靠性和文类的稳定性,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阐发和穷究文本形式审美观念之发生与发展, 以及文本与历史生活背景的复杂互动关系,正是此种形式批评视野的核心价值之所在。同理,新世纪以 来欧美学界以新形式主义观念为代表,其呼吁“审美论回归”的理论主张,对于反思我国古典文论的当代阐释过程中所存之弊端亦不无裨益。实际上,以诗文评点和诗文格法著作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传统,本即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古代文学的理论”。其重在“标举章法句法”、“就诗论诗”,正是一种以文本 细读为中心的形式批评实践传统。此种形式批评知识范式与言说传统,与古代道德批评和历史批评的强 势相比,实是一种内在和基础性的话语资源,对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阐释有效性和贴切的教学实用性。

    点击量 401 下载量 124 评论 0
  • 由时风众势重新解读《 兰亭集序》

    关键词: 《金谷诗序》; 《逍遥论》 ; 国家祭祀 ; 修禊 ;《诗》《骚》传统;

    DOI:10.12451/202407.00026V1

    汪春泓;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置《兰亭集序》于东晋玄风氛围之中来细读,比较此文与石崇《金谷诗序》的观念性歧异,此种差异恰可对应向秀、郭象注《庄》及支遁解《逍遥》义,为《兰亭集序》辨明玄风盛炽及交锋之下,其观念建立 之身份缘起及哲学基础;并且从国家祭祀到临河修禊,探索文本之间许多语汇之道教密码,认识到修禊本以祈求吉祥为旨归,何以兰亭诗集里诗人作品却充斥齐一生死等熟词滥调,因而王羲之拨乱反正,凸显“死生亦大矣”之谠论,正视诗歌写作“兴感之由”,实有助当时诗学走出误区,为晋宋诗人赓续《诗》《骚》传统,找到正确的方向。

    点击量 425 下载量 122 评论 0
  • 王国维遗书考论

    关键词: 王国维;遗书;世变; “恨不死于去年”; 长子之丧; 挚友之绝; 侮辱;

    DOI:10.12451/202406.00163V1

    彭玉平;

    提交时间: 2024-05-31

    摘要:王国维自沉前夜曾撰有遗书一纸,这是考察王国维死因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 遗书起笔十六 字虽言语隐约,但实际潜藏的信息指向还是大致明确的。 遗书文字关于后事与家事的安排,以简单为原 则。 安排家人暂于北京城内居住,嘱次子高明因交通不便不必北上奔丧,都体现了王国维对“世变”的基 本判断,与“义无再辱”四字可以对勘。 “只欠一死”与他致罗振玉信“恨不死于去年”云云须合并而观,所 欠之死根于长子之丧与挚友之绝。 “义无再辱”之“辱”乃指道义、人格和精神之侮辱,偏重于个人之遭遇。 王国维对“世变”的判断主要与梁启超有关,源于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对若干知识分子的肆意践踏。 因为久 蓄死志,故王国维不愿进城或去日本暂避,更不愿自剪辫子,遂以从容之态赴死。 遗书所展现的是一个受 尽人生磨难不愿再经受任何道义和人格之辱的王国维的最后心迹。 将其自沉解为殉清或其他,乃是当时 主流群体对之的集体误读。

    点击量 654 下载量 199 评论 0
  • 明清以来纬书辑佚缺失之检讨与思考

    关键词: 纬书;辑本;错辑;漏辑;编辑;

    DOI:10.12451/202406.00164V1

    张玖青;

    提交时间: 2024-05-31

    摘要:纬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价值巨大,此为学术界之共识。因为纬书与政治、经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约当隋唐之际,纬书已无完帙。今日纬书研究所依据的文献主要为明清以来的辑佚文本,尤其是日本学者整理的《重修纬书集成》。纬书辑佚成就很大,但纬书辑本中的错讹也颇多。纬书辑本错讹主要表现为佚文的错辑、漏辑,以及佚文编排不合理等三大类,其中错辑包括文字错讹、文句错讹或篇目错讹等问题,漏辑主要是漏辑佚文或漏辑出典文献,编辑不合理主要是佚文条目分合失当或正文与注文编排失当。这些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对纬书的深入研究。本文力求较为细致全面地梳理总结出纬书辑本的缺失,并从逻辑层面加以归类,探讨原因,以期对重辑纬书以及深入研究纬书有所裨益。

    点击量 667 下载量 206 评论 0
  • 柳宗元诗歌的简淡至味在宋代的因缘际会

    关键词: 简淡至味;诗歌;柳宗元;因缘际会;宋代;

    DOI:10.12451/202406.00165V1

    成明明;

    提交时间: 2024-05-31

    摘要:就诗学理论而言,宋人对柳诗的简淡至味和雄深孤峭两种风格均有关注; 论钟情属意,简淡至味相对获得了更多凸显和标识。次韵追和的戚戚共鸣、语典诗意的巧妙化用、诗话选本的甄别摘录等构成简淡至味的艺术实践; 奇趣淡泊、从容舒缓、省力精妙和言约意丰等,构成此风格的审美体验。柳诗与陶诗相近的特点,使其无可争议地成为宋人借鉴与超越前代诗歌艺术的榜样和路径。理学家对柳诗的评价认同,以简淡至味强化了柳诗建构宋代诗学的意义价值。简淡至味风格的被选择和形塑,同宋人面对苦难从容超越的文化心理及平和澹泊的人生境界息息相关。

    点击量 687 下载量 196 评论 0
  • 释“ 滚做”

    关键词: 滚做;命题方式;经学观点;制义修辞

    DOI:10.12451/202405.00757V1

    陈维昭;

    提交时间: 2024-05-20

    摘要:制义修辞形态受到命题方式、经学观点的直接影响,也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和文章风尚息息相关。明清时期,乡、会试制义文的命题方式经历了一个从冠冕正大、语意完整到逐渐出现语意不完整的小题的变化过程;而经学思潮方面则出现了对朱熹集注持审慎态度的经学观点,这些都对制义修辞产生直接影响。“滚做”是一个制义修辞术语。它既是对文章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晚明科场命题方式的回应。它初现于嘉靖时期,盛行于万历时期,并在清代制义写作上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深入概括。它以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晚明以来制义文的美学形态,也呼应着时代的审美思潮。

    点击量 657 下载量 223 评论 0
  • 比类: 汉语思维与传统文学批评的过程性特质

    关键词: 比类;汉语思维;六书;戴震;体验;

    DOI:10.12451/202405.00758V1

    王涛;

    提交时间: 2024-05-20

    摘要:比类即古人谈艺论文时常随文取便,援引与文学无涉的领域描述创作鉴赏过程,并用多领域概念展开批评的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或批评方法,更是由汉语造字时的跨类联想所决定的普遍言说方式和致思模式,清代小学家戴震便将“六书”中的比类视为传统比兴批评的基础。因汉语与印欧语中种属明确、层级清晰的表述习惯有本质区别,为了整体把握比类的思维特质,有必要借助“精神科学”对语言与推理逻辑关系的反思,以确认所谓传统文学批评的“零碎散漫”“不成系统”并非缺点,而是更契合于体验过程性的特点,进而强调古文论的研究应回归立足“汉语性”的“总体史”和“过程史”,不再执着于体系建构的“观念史”。

    点击量 689 下载量 219 评论 0
  • 论杜甫的经学与诗学

    关键词: 杜甫;杜诗;经学;诗学;经典化;

    DOI:10.12451/202405.00759V1

    刘强;

    提交时间: 2024-05-20

    摘要:在杜甫诗歌的接受史上,对其诗歌“难度”的指认由来已久,但相关研究和诠释尚不多见。事实上,杜诗之所以难读,盖因其诗中有“学”,诗中有“道”,诗中有“神”;这三点,恰好对应着杜甫作为学者、儒者、诗人这三种文化身份。学者杜甫虽不以经学立身,却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儒者杜甫的圣贤志向和醇儒抱负,成就了杜诗的思想深度和诗学高度;诗人杜甫则“经学与诗学并重”,通过“以《诗》入诗”“经史并用”“以道运诗”的诗学创造,开出了一个崭新的“诗世界”。杜甫的儒教信仰和儒道实践,是他的诗歌获得“神理”并被后人师法的关键;而杜诗的“经典化”之路,因为伴随着中唐儒学复兴和北宋理学奠基的全过程,故而比任何一位古代诗人都更具“经学化”的内涵和思想史的意义。

    点击量 662 下载量 204 评论 0
  • 从圣王到圣人 ———从孔子作《 春秋》 看孔孟的人格建构

    关键词: 孔子;孟子;《春秋》;最高人格;

    DOI:10.12451/202405.00467V1

    鲍震;

    提交时间: 2024-05-11

    摘要: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孔子是否为《春秋》作者的问题存有争议。笔者依据现有史料试图通过逻辑推论的方法证明孔子确为其作者。文王之后,其子武王与周公分别继承“君”位与“师”位。孔子认为“师”,而非“君”才是“天命”的承接者。基于此,自视斯文在兹的孔子受命而作《春秋》,经此“僭越”完成了对传统“德行—政权”二元结构的改造,一个“德行—人格”的新结构于是诞生。在孔子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辨析“师”与“臣”的身份差异,强调了“师”高于“君”的地位。同时,他将孔子推上了无可无不可的“圣之时者”的高位,以彰显其作《春秋》的历史意义。通过圣化孔子,孟子建立起一个超越政权与道德束缚的“最高人格”的形象。

    点击量 692 下载量 188 评论 0
  • 重构老子“ 隐匿哲学” 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老子;道; 隐匿; 复魅;异西方话语体系;

    DOI:10.12451/202405.00468V1

    田义勇;

    提交时间: 2024-05-11

    摘要:西方现代性的后果之一是当今时代“光”的泛滥与本真世界“魅”的丧失。我们应该反思“光的暴力”与“视觉文化”的弊端,针对西方现象学而提出“反现象学”,针对“图像霸权”而提出“隐匿学”,突出“隐匿”“遮蔽”的正面价值。通过重新阐释老子哲学,我们致力于建构一种“隐匿哲学”。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保护或拯救“非视觉性”或“不可见性”的意义。以“隐匿”为基础,让世界“复魅”,利万物藏身。由此,重构“隐匿哲学”就具有重要的解释学意义、美学意义与世界性意义。“隐匿哲学”也是为了增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保持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而建立“异西方话语体系”的大胆尝试。

    点击量 697 下载量 217 评论 0
  • “‘ 五四’妇女史观”与真切阅读感受的博弈———范烟桥《销魂词选》考论

    关键词: 范烟桥;《销魂词选》;女性词 ;“五四”妇女史观;阅读感受

    DOI:10.12451/202405.00469V1

    陈斐;

    提交时间: 2024-05-11

    摘要:范烟桥《销魂词选》成编于1933年5月,是晚清民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十余部女性词选中最有特色的佳构。该书由毕振达《销魂词》删、增、改编而成,而毕编又系对徐乃昌所编《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和《闺秀词钞》的再选。《销魂词选》虽受视女性在传统社会饱受父权压迫、摧残的“‘五四’妇女史观”影响,但这更像标签,评点词作的真切阅读感受使范烟桥洞察到:诗词创作为处于儒家性别规范中的女性,提供了宣泄情感、表达思想、记录日常生活、拓展生存空间和交际网络等的工具或途径;作为全书主体的词作及评点、弁言等充分呈现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才情之卓绝与社交、精神生活之丰富。范烟桥基本摆脱男性中心偏见,对女性词的特质亦有表彰。其评点善于从多个角度着眼,不拘一格,随意生发,往往一言半语就能揭示妙处。

    点击量 678 下载量 225 评论 0
  • 《文心雕龙》“神思”“风骨”之意涵与《神思》至《总术》之结构

    关键词: 神思;内外;意;言;风骨;割情析采;

    DOI:10.12451/202405.00470V1

    陈特;

    提交时间: 2024-05-11

    摘要:《神思》在《文心雕龙》之“下篇”中占据核心地位。刘勰所谓之“思”,实包含内外两面。“思”之内关乎“意”,“思”之外形诸“言”,二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却并无决定性关系。《神思》全篇均围绕着“思”之内外两面展开,而《文心雕龙》的“割情析采”部分(《神思》至《总术》,共十九篇),亦环绕着“思”之内外结撰而成,且分为两个层次:《神思》《体性》《风骨》三篇为枢轴,《通变》至《总术》十六篇则围绕着枢轴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展开作文指导。通过对《文心雕龙》“神思”的准确分判,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思”这一概念的所指与文学批评史价值;还能使“风骨”之意涵得到准确疏通:“风”与“骨”即“思”之内外两面得到妥善发挥后的效果;更能明晰“割情析采”十九篇之两层结构。

    点击量 670 下载量 230 评论 0
  • 两宋赴任序的内在转向与文体特征

    关键词: 宋代;赴任序;内省书写;叙议并存

    DOI:10.12451/202405.00471V1

    孔妮妮;

    提交时间: 2024-05-11

    摘要:赴任序是赠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赴任序多为饯别宴集诗序,为赴任者美德业、延声誉。北宋时期,古文倡导者秉承“文以明道”的宗旨创作赴任序,不仅展现了士大夫对时政的关注,也使政论化与义理化的创作范式日趋成熟。随着理学影响的深入,南宋诸儒将修己与治道紧密结合,儒学价值观被建构为政治伦理贯穿于赴任序创作中,成为宋型文化内在转向的时代书写。在创作艺术上,叙议并存的双重文体特征使赴任序更易于吸纳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展现宋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赴任序的思想内容不断深化、艺术形式更为丰富。

    点击量 649 下载量 210 评论 0
  • “新造邦”与西周“作新民”的思想维新路线

    关键词: 殷鉴意识;新造邦;作新民;其命维新;人道主义黎明;

    DOI:10.12451/202405.00476V1

    傅道彬;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在对殷周社会的历史反思基础上,周人清醒地认识到西周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国家形态的充满生机的“新造邦”(《尚书·君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造邦”之“新”是一种维新体系,既包括思想观念的天命之新,也包括社会形态的邦国之新。“新造邦”理念体现了西周初年政治家们的政治自信, 也表现出他们内心的忧患意识和紧张心态。变革维新是西周初年的思想和文化潮流,“新造邦”是一个过程,需要对殷商移民进行思想改造,更需要富有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周代“新民”。“作新民”(《尚书·康 诰》)是与“造新邦”相适应的政治理念,也是“新造邦”思想体系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石。以“新造邦”与“作新民”为代表的求新精神,标志着西周哲学的理性苏醒和思想黎明,集体主义背景下的朴素的人道思想是西周古典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

    点击量 700 下载量 217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