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五省的调研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市场主体参与对稻农农药施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农存在严重的过量施药行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稻农如果选择非专业外包防治, 将显著增加农药过量施用的概率;与“质量型”收购商交易,有助于抑制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行为;当前合作社对小农户吸纳较少,并不会对稻农的过量施药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应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积极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构建一个两期动态投融资的理论框架,分析信贷需求抑制、非农收入对农 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黑龙江、浙江、河南和四川4省957份农户 数据采用IVGHeckit和cmp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以家庭其他成员参与金融项目数作为工 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需求抑制问题,信贷需求抑 制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及强度,非农收入对此有明显的缓解作 用;非农收入对于资金需求大、普及程度高的有机肥采用影响显著,对资金需求小的秸秆还 田采用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渠道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深化金融创 新等政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经济效率的提升是实现肉牛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的突破性手段。基于2010-2020年Agribenchmark全球典型养殖场第一手数据,运用SFA 测算了12个典型国家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率,并采用Bitobit、CMP+IV-Tobit方法探究生产环境和管理特征在推动肉牛生产经济效率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肉牛生产技术效率处于国际偏低水平,仅为德国肉牛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72.31%、美国技术效率水平的74.45%,在12个典型国家中排名第9位;成本高位和价格劣势导致中国肉牛生产配置效率低位;中国肉牛全要素生产率缓慢增长,在典型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年均增速0.186%,属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双驱动型;种植饲草料、政策和信贷扶持以及生物安全防控等对肉牛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中国肉牛生产在养殖者素质水平、饲料粮自给率、政府扶持力度与生物安全防控方面与优势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肉牛生产经济效率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均是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18个省份中9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检验了县域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提高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影响和提高邻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在短期和长期内,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整体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在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影响中或存在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全县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县乡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强化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支撑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00—2021年中美生猪生产成本数据,采用成本要素分解方法,剖析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以及中美生猪生产成本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1年,中国生猪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由5.60元/千克增长至17.62元/千克,美国生猪生产成本维持在8~10元/千克。中美生猪生产成本优势自2007年起发生翻转,且差距逐步拉大;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饲料成本、仔猪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长,美国生猪生产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仔猪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明显下降;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是中美两国生猪生产成本差距拉大的最主要因素,2000—2021年中国生猪生产成本增长对中美生猪生产成本差距拉大的贡献份额高达79.63%。据此,建议中国进一步优化生猪生产效率,提升能繁母猪繁育效率,提高人工投入产出效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军者,对推动农业产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普遍经营多元业务,甚至涉足非农领域,分析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对其优化经营战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我国34家农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企业能力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日益普遍,以涉农多元化居多,非农多元化相对较少;农业企业过多涉足其他行业不利于提高企业绩效,长期将影响主业发展;效率较高的农业企业,其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因此,农业企业应更加聚焦主业发展,慎重决定多元化经营的时机与方式,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注重整合与统筹跨行业资源;政府需要重点做好信息共享、风险担保与政策支持工作,共同着力,确保农业企业实现稳健且可持续的多元化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农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升组织化程度,但又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而要走农业新型合作化道路。在对农业合作化演变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后,分析了中国开展农业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基础与现实驱动,提出农业新型合作化可以成为多主体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研究认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并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融合发展,“三社融合”“农合联”等创新模式将逐步推广,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区应根据发展阶段稳慎推进农业新型合作化,并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新思考和再部署。“全方位”是方式方法,“根基”是重要性,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粮食安全保障取得辉煌成就。但依然存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不牢、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支持政策力度不足与党政同责考核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应以“地、技、利、义”为着眼点,通过构建大食物观、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研发、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内嵌于不同时代制度框架下的技术创新,丰富了粮食安全实践形式“藏粮于技”面临技术体系转型、权责框架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等新的发展议题。未来要厚筑粮食根基,革新技术体系;统筹顶层设计,压实党政责任:挖掘人才活水,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藏粮于技”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加剧全球粮食供给偏紧局面,引发全球关切.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缓解两国经济困境,2022年7月规定两国可通过安全的海上人道主义走廊出口粮食和肥料的黑海粮食协议签订,但由于双方在协议的内容和执行上存在分歧,2023年7月黑海粮食协议中断.本文从“俄乌冲突爆发—黑海粮食协议签订—黑海粮食协议中断”的动态变化过程着手,构建了“黑海粮食协议的主要内容和角色—黑海粮食协议中断对各方的影响”对比性研究框架,分析黑海粮食协议执行期间粮食外运规模、出口分布,继而研究黑海粮食协议中断对全球和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乌克兰共通过黑海粮食走廊出口粮食3285.60万吨,对改善全球粮食供应紧张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保障世界最贫穷国家和低收入人群的粮食需求作用不足;同时,协议期间乌克兰收益增加但俄罗斯的权益未得到满足.黑海粮食协议中断使得全球粮食供给回到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引发部分国家出口限制,造成供应进一步短缺,但相对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际,黑海粮食协议中断引发的市场价格波动更为缓和,粮食市场对此有所准备.为防范国际市场供给异动对中国的不良影响,中国作为粮食消费和进口大国,需未雨绸缪,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全球粮食供应链韧性,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以创新为先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除具有新质生产力的共性,还具备农业领域高度公共性、高度科技化、高度数字化和高度产业化的特性,其形成有特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发展与底线、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这三对关系。在战略层面,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顶层设计,抓住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主体,用好新型举国体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系统化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三个力量,守正创新,聚焦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在实践层面,要积极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强化农业基础研究长效机制,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使命定位,强化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不同类型粮食补贴都会被当成收入性补贴,其产生的收入效应会起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促进粮食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应从政策空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弹性3个维度改革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一是进一步聚焦政策目标,提高技能型经营主体种粮意愿;二是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补贴聚焦产业链中后端;三是着力优化政策响应机制,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契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金融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含有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的可能性,尤其促进了中高收入群体以及较高受教育程度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低收入和低文化水平农户的非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第二,二级指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三级指数支付、保险和投资对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货币基金、信贷、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明显不足,对于缓解农户面临金融排斥的作用有限。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建设,推进政府协同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构建全方位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针对不同特征农户群体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与金融教育。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对于加强脱贫农户风险管理,保证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稳定具有启发性作用。文章在厘清韧性概念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于脱贫农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本范式,并对比传统脆弱性治理理念,指出其动态调整与学习演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韧性治理理念在政策层面的实践路径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韧性治理在肯定外生风险对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正面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依托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增强农户在风险管理中的适应、转变和学习能力,帮助脱贫农户更好地处理与外部风险的互动关系,对于避免规模性返贫,提高脱贫农户抗风险水平具有显著政策价值。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5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仍处于辅助性地位、服务供给不足、机械化作业环节发展不均衡、服务组织数量和融合度不足以及服务短板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合作方式;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各地建立服务标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有实力的服务组织,创新服务供给形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发挥村集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中“统”的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管理能力提升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该项工作的薄弱环节。现阶段,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管理者人力资源水平不高、市场开拓能力偏弱、经营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等短板,存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矛盾、管理人才短缺与需求增长的矛盾、资金投入不足与管理升级需求的矛盾、信息获取不畅与决策需求的矛盾、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管理能力的矛盾、规模扩张与管理水平提升的矛盾等问题。随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现代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把管理能力提升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关键抓手,大力发展农商管理类职业教育,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探索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农业经营主体孵化培育机制,健全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