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以元初赛典赤治理云南为中心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民族构成”与“回家城”两个维度受到解构冲击,导致其理论创新滞后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的需要。围绕该现状,以13世纪政治家赛典赤将行省制度运用于云南,将云南首次成功转型为历史中国的边疆“省城”为例,论证边疆视角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由此回应“不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是指站位于我国边疆空间,深入挖掘各民族在该地区的“三交”史实,从历史—空间视角阐释中华民族与国家疆域是中国各民族通过互动与并存所形成的。以“大历史观”和中原地区为主流的视角不能全面地分析、弘扬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回应并解决民族工作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进路与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相适应,彰显去西方中心化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构建。

  • 城邦、政体、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三一结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如果不考虑原初样态等因素,仅从现存文本的分析出发,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分为三个论题单元:第Ⅰ~Ⅱ卷为第一单元,论题为城邦;第Ⅲ~Ⅵ卷为第二单元,论题为政体;第Ⅶ~Ⅷ卷为第三单元,论题为教育。这三个论题之间为互涵、互摄的关系,可称之为三一结构:在第一单元,城邦等于政体;在第二单元,政体决定城邦;在第三单元,教育实现最好城邦和最好政体。教育是《政治学》全书的顶点,是古希腊政治文明传统的核心,是耶格尔所谓的“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如是理解,可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