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从执政党到政党治国体系:论政党政治学的一个基础概念改进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23

    摘要:政党是追求执政治国的一种组织,因而政党政治学应当以政党执政治国现象为中心议题。过去学界常常用执政党概念来统摄政党执政治国现象,并将其当作政党政治学的基础概念乃至核心概念,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常用的执政党概念并不具有统一的内涵和外延,无法兼顾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政党,即使是在政府党的意义上,也不能有效涵盖政党占据国家公职(执政)和制定国家政策(治国)的现象。常用的执政党概念对于政党政治学研究来说并不是有利的。吸取过去的教训,政党政治学有必要构建政党治国体系这个概念并使之成为一个基础概念。政党治国体系是一国中由所有占据国家公职的政党(在此意义上的执政党)及其联系或控制的社会力量而构成的体系,这也是政党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政党治国体系以执政党为中心,但并不等于执政党,还包括其联系或控制的社会力量。政党治国体系也不意味着只有一个中心,而是可能包含多个中心。因此这个概念可以超越政治制度的差异而将所有政党执政治国的现象涵盖于内,并且基于政党治国体系内部的博弈关系,超越执政党概念的单一视角,可以更有效地解释政党时代国家治理的过程和结果,因而是更合适也更优越的概念。政党治国体系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政党政治学的范式更新,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一份力量,还可以为政党时代实现国家良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 政党政治学不是政党社会学——论其作为政党治国研究的学科性质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自20世纪初俄国学者奥斯特罗果尔斯基出版有关政党的专著以来,学界一般认为政党政治学就此而正式产生。然而这门学问发展至今仍然是碎片化的,没有一个中心主题,学科性质和身份不明,其研究意义也让人十分困惑。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在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把对政党的社会学研究(政党社会学)误认为是对政党的政治学研究(政党政治学),而忘却了政治学这个本源。大多数政党研究都遵循社会学即社会科学的研究套路,以寻求所谓的社会规律为研究目的,而忘记了比社会学历史悠久得多的政治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找到使政治共同体所有成员都过上幸福生活或者说实现良治的途径。政党政治学本应是对政党的政治学研究,所以应当回归政治学的本源,以如何实现良治为研究目标。由于政党本来就是追求执政和治国的一种组织,在政党广为普及且普遍掌握国家政权的时代,对政党的政治学研究应该是去搞清楚政党给国家治理带来了什么变化,国家治理到底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原因何在,由此才能找到在这个时代实现国家良治的出路。一句话,政党政治学应该是政党治国研究。在明确了研究主题之后,政党政治学的研究框架也应该重新设计,有必要从政党治国的体系、能力、成效和改进几个方面来开展研究。至此,政党政治学作为一门学问就首次具有了突出的中心主题、明确的学科身份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提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势下,如此厘定政党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应当算是作出了一份实际的贡献。

  • 国外政党合作与我国多党合作的区别及其理论发现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政党合作并非我国所独有,国外也有政党合作,但二者在外在形式和内在实质上都存在重大区别,由此导致的国家治理成效也各不相同,这一比较产生了一些一般性的理论发现。相比于国外的政党合作,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更为广泛的平台,合作领域更加全面深入,合作方式更加正式规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合作是稳定的和长期的。国外政党是在多党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出于策略考虑而选择合作的,目的是实现本党的目标和维护本党的利益,因此这是一种手段型合作;我国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全局而长远的共同目标,出于国家和民族大义以及对人民福祉的考量而进行合作的,维护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这是一种目的型合作。二者的不同性质正是导致其外在形式有别的根源,也是国家治理成效不同的根源,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比国外政党制度优越的根本原因。对国内外政党合作的比较研究表明,政党合作一般来说要比政党竞争更有优势,但只有良性的政党合作才是真正具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