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延安时期,木刻版画承担着传递政党理念和进行社会动员的宣传功能。延安木刻版画的视觉宣传机制是围绕着“新生活”理想的可见性而展开的图像话语建构和实践过程。通过塑造“生活颂”和“斗争乐”两种“新生活”话语,延安木刻版画将“新生活”政治理想变得清晰、可见。经历了身份转换和主客融合进程的木刻家形成了建构“新生活”话语可见性形式的新规则和价值取向。在“新生活”话语的视觉实践下,图像话语介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并再造了日常生活意义系统,为民众提供了新的主体经验。民众在对这一意义秩序的接受和认同中,实现认知结构的变革。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本文以国家观的差异为线索,剖析《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所生成的历史语境。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深受政治浪漫主义影响,认为只有君主和人民才是国家的天然构成,官僚的存在仅是现实中的权宜。1841年颁布的新书报检查令体现的正是此类思路,即在“基督教国家”的框架下,报刊是使君主和人民能够更加有效沟通的中介,书报检查官仅是事实上的需要,新法令的内容其实更侧重于对他们的规范。但是,从马克思在1842年2月前的论著已能看出,“基督教”和“基督教国家”都不为其所认可。在他那里,新法令既前提荒诞,对国家和报刊的构想更是虚妄。就此而言,马克思这篇早期文稿既体现了根本不同的国家观的隔空交锋,也是全面批判旧普鲁士意识形态的先声。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舆论是个虽然常见却难以把握的概念,其内在含义与核心价值的流变,反映出不同时代在不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条件下舆论实践的特征。对古希腊、启蒙运动时期以及现当代舆论概念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可揭示舆论概念与舆论实践之间的紧密关联,论证舆论概念的历史性和实践性。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舆论概念,应当突破意见表象论,将舆论视为奠定于特定生产结构与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具有交往合理性和反思批判性的表达实践,而非意见或态度的数字化分布,才能避免舆论研究简单化的形而上学取向和舆论实践非理性化的倾向,凸显舆论蕴含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研究、引导和治理。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1983年出版的《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作为毛泽东首部新闻文献, 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百余年历程中一部“指导性著作”。既往研究侧重于阐发其内容文本蕴含的思想价值, 相当程度上忽略了著作 自身的历史。以 出版史视角考察其问世背景、编排考量和实际效应发现:《 文选》的 出版, 以改革开放后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路线为根本前提, 以毛泽东著作出版方向的拓展和新闻事业全面改革的需要为充要条件;编排考量强调“特殊的重要性、科学性、严肃性”, 彰显出从新从精从严的编排特色;最终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实际影响, 不仅为系统学习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和党的新闻工作传统提供了基础教材, 而且成为新闻队伍加强政治教育、廓清“党性人民性之争”的思想武器, 以及新闻界明确改革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指南。立足新时代语境对《 文选》 进行历史考察, 有助于呈现党的新闻工作“指导性著作”的生成轨迹和完整意涵,揭示其与“新启蒙”思潮争夺文化领导权、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讨论产品供给及实现条件,为研究传媒产品供给及实现提供指导思想。物质类传媒产品和传媒服务的生产劳动都属于生产性劳动,可以纳入社会总产品。传媒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所生产的传媒物质类生产资料和传媒服务类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要等于第Ⅱ部类的生产资料价值。传媒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包括:各个部类或产品在一个周期的生产过程中有积累发生;传媒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传媒生产资料和传媒生活资料同时实现供给大于需求;单个部类中的传媒产品供给大于需求。传媒产品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必须保证整个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补偿,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实现增量规模的平衡。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首次尝试,也是其建立情感体制的开端。中共在当时严峻的内外形势和阶级分析法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阶级感情为中心、强调高涨的斗争情绪的情感准则。这一情感准则藉由宣传动员得到强化和扩散,通过脸谱化的敌我形象呈现、多层次的宣传网络渗透、高密度的运动竞赛批评、情绪化的修辞句式表达、嵌入式的情感指导展示,在苏区内部造成了紧张激烈的革命空气,由此形成了中共严格的情感体制。情感不仅提示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和政权合法性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反思强大的宣传动员能力所引发的深层影响。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以中央高层领导人及其内参批示的视角,论文首次尝试将新中国史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与重要链条作为研究对象。李先念的财经内参批示,具有很高的珍贵的史料价值。它让我们知道了大量内部信息和一些历史真相,了解到特殊年代的不少历史细节;更难得的是,它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李先念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样地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而忘我工作,终究领导人民战胜了特大灾情,度过了空前难关。作者认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很可能是我国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最后一次生产性“文明阵痛”。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信息流动水平是衡量政党组织与动员能力的关键指标。中共早期书报发行主要依托传统流通渠道,以邮寄为主向地方流动。在流通终端,除公开销售外,大量书报依靠各地基层组织在内部分发。这套体系受地方局势、邮政审查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一直不够顺畅。1925年后,中共决心发展自己的党内秘密交通。然而因基层执行不一,中共未能在短时期内组织遍布全国的秘密交通网络。中共早期的信息流通网络虽有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形成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但也表现出层级过多、战线过长、分布过广、反应过慢的特征,以致难以应对革命瞬息万变的斗争要求。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意味着城市革命中心论的破产,但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其失利未尝不是早期党内信息流通不畅的必然结果。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5-06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在根据地开展基层政权建设、乡村文化改造与认同建构的历史语境下,教育与宣传相辅相成,冬学宣教在中共的基层宣传动员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论文聚焦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尝试从媒介形态、传播网络、场景、内容方面,阐释其作为一种构造革命心灵的基层传播新形态的基本特征。冬学激活了报纸、黑板报、读报组等乡村媒介,通过对教员、小学生、积极分子等新的乡村知识传播者的发掘和串联,重塑乡村文化权力网络,以集体阅报、生产学习小组等组织化形式,塑造了意义共享的传播情境,搭建起组织与民众之间的持续联系,培养基层民众过“团体生活”的习惯。冬学运动可视为党传播政治文化,以宣教方式构筑“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集体生活气候以改造民众意识的典型实践。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论文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政治传播案例——恩格斯的小册子《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在德国迅速传播的经验,同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错收非恩格斯写的《〈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简介》一文,讨论了同类编辑失误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偏差。这次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远在英国策划的政治传播,是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共产主义“幽灵”在德国沉寂了十几年之后,马克思主义重新在德国崛起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指各方面的党报理论和新闻实践,也包含丰富的党的政治传播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论文为这方面研究的初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