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互联网视频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视频媒体对民族特色视频App品牌塑造与推广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民族特色视频App作为传播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其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视频媒体在品牌形象塑造、用户体验提升、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民族特色视频App的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历史人物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气魄与时代品格。在数字信息时代,沉浸式艺术展为重新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数字化的表现载体与传播方式,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沉浸式艺术展《你好,苏东坡》以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创作原型,通过数字表达构建出人物形象、精神人格、典型事件与时代环境等多层次叙事内容体系,以跨媒介叙事再造交互性、具身性、互文性的主客交融的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新时期进一步创新对历史人物数字表达的跨媒介叙事,一要注重历史人物叙事话语的现代转化,二要构建虚实交融的历史人物现代叙事体系,三要活化历史人物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连接,让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形成情感共鸣。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广播电视艺术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悟空”这一文学形象漫长的经典化过程,渐次建构起多元复合的中华符号。剖析孙悟空这一经典IP的历时性嬗变,既是历史梳理,也是追本溯源,其实质是“小切口大主题”,从悟空之变看中国之变。“悟空”形象的文化寓言性不仅映射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文化发展的深层次脉络,且在与民众的情感交流中激发出强烈的共鸣效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研究者队伍扩大、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等特点。具体而言,相关研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的传入渠道、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主要是对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与工人运动结合的研究深度广度不足。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应重视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全面考察各类传播主体,强化对党外传播载体的分析,深化拓展早期传播中的工人运动研究。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摘要:近代报刊的兴起为贺年礼俗的媒介延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从登门贺年到登报贺年,行为的转变意味着背后的社会文化氛围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回顾媒介对春节习俗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史料的梳理,呈现了报纸介入礼俗生活的时代背景、贺岁拜年活动在报纸上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贺岁拜年礼俗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商业价值、政治价值被凸显出来,形成了早期“礼”的商业化、政治化、媒介化倾向,且由于登报贺年的主体集中在政府、商界及社会精英群体,在其废旧历倡导阳历新年的政治意图推动下,传统内涵丰富的贺岁拜年实践被高度文本化,形成了仪式性展演的贺年图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媒体平台上综艺节目的制作也开始尝试融入乡村或田野元素。乡村版劳作纪实综艺节目《种地吧》摒弃明星阵容秀,真实还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日常生活,真正回归“耕地”这一行为本身,以小见大地探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宏大主题,以创新性的叙事方式突破以往综艺的“审美茧房”,以年轻态的话语实现了国家战略与娱乐表达的同频共振,为观众绘制了一幅如火如荼的农耕画卷,折射出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与现代数字化农业的碰撞,实现了农耕题材节目的社会价值传达。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在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中,MBTI正日渐脱离作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初始功能,成为一种有效凝聚趣缘群体的工具,并在平台方言的作用下迅速传播。它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技术,尽可能影响更多受众,并为在虚幻影像中陷入迷茫的青年提供了自我建构与认同的新途径,成为效率至上的社会缩影之一。与作为社交标签的星座相比,它更受到受众的信赖,但其自我形象建构功能与星座的社交运作原理相类。由于MBTI相对的科学属性吸引以青年为主的网民群体,并与当前平台方言各异的网络社交平台相适应,故而体现了网络社交货币的一种时代趋向,需要使用者警惕并理性看待。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摘要:本文关注网络暴力治理中热搜平台角色的转变,探讨其从过滤网暴“守门人”到“旁观者”,甚至“施暴者”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网络暴力事件中的热搜操控策略及风险点,揭示不同类型热搜如何加剧网络暴力的发生和扩散。最后,本文将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通过普及反网暴法规、增强热搜平台治理能力、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有效防范和应对网络暴力问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10-25
摘要:在电影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女性作为镜头下被赏玩的客体镶嵌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电影叙事边缘。她们或以无私奉献的母性扮演着近乎“神”的角色,或以男性凝视下的性感身体成为近乎“妖”的色情符号。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电影媒介开始体现出女性多元化、主体化的表达诉求。作为表达的主体,女性电影从业者在为电影界带来女性声音的同时,也面临着她们的职业与人生困境:女演员遭遇中年危机、行业潜规则,女性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幕后工作人员被充满偏见的雇佣机制拒绝于电影工业之外。与此同时,女性观众的消费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但其真正需求未能得到电影制作方的充分重视,女性观众自身的女性主义意识也有待进一步觉醒。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城市品牌传播内容兼具物质及精神特性,所传播的内容包括城市容貌、历史沿革、文化特性、经济发展、政府治理等,城市所有个体的参与都能影响城市被感知的方式,因此,城市管理者应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营造用户的参与感、所有权,以实现品牌内涵的补充和有效传播。然而,厦门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面临着房价高、平均薪酬相对不高、产业结构优化有待提升、旅游资源开发与宣传不到位等挑战。本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以期为厦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积极推动文化强国战略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文化与科学的融合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大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大意义和使命。本文运用SWOT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文化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在北美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根据SWOT矩阵分别从整合产业优势、打造品牌产品、再造传播内容、立体化传播途径、强化技术赋能等维度提出相应的国际传播策略与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13至19世纪,,中国文化符号在西方世界广为传播,形成了具有独特东方意蕴和审美风格的“中国风”,并对西方世界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国际传播语境中,中国文化符号需要在继承历史传统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与当代社会的价值原则和理念相结合进行文化符号的创新;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建构国家文化符号战略传播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积极参与全球文明互鉴和文化对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具有深厚文明底蕴和鲜明文化特质的“中国方案”。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层面知识体系的国学的传播,着媒介技术和媒介环境的变革,渐进入了一个新生的自媒空间。新空间内的国学传播充分体现了自媒体贯通、分化、自主的特性,现出勃勃生机。而国学传承不是简单的国学传播,承包含着传播和继承,者是实践行为,者是理想效果。新时代国学传承的理想效果应该是达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建构性继承。自媒空间内国学传播样态十分具有迷惑性,要对其进行新思考和冷思考,本体外延、传播模式、传播主体、内容文本四方面厘清其与新时代之前传统媒介空间内国学传播的不同之处,出繁荣表象下掩盖的逻辑悖论,计能够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媒传播模式,而实现国学的理想传承。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力,一是要正确定位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目标,向世界传播中国发展模式并说明其世界意义,全面、真实、立体地塑造国家形象和国民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客观审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结构与文化内倾问题以及“固定成见”造成的“误读”等现实障碍:三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对中华文化进行挖掘阐释,在民族特色与文化共通的交融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四是在自尊自信、平等互利基础上,坚持“尊重”“平和”“包容”与“坚毅”的实践态度,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走向新高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众多媒介都天然地具有欺骗性。正是媒介的欺骗性特征,使得媒介在中介化现实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幻象。作为新型媒介的生成式 A1,同样具有欺骗性,且在制造幻象方面已超越既往一切媒介,具体表现为“AI 幻觉”“模拟影像”和“深度伪造”等形式。基于概率和模拟的自动化生产的软件系统构成生成式 AI复杂且庞大的欺骗机制,具有物质属性的交互界面,将此种欺骗隐匿其下。生成式 AI已经建构起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其幻象正对应着鲍德里亚所预言的“分形文化”。最终的文化后果是,在生成式 AI建构的幻象宇宙里,真假与否不再重要,它将我们引入一种“乐此不疲地制造幻象”的媒介环境与新文化形式之中。技术之恶的潜能亦可能被前所未有地激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河南信阳郝堂村自2009年开始了一场逆城市化的美丽新乡村基层建设实验。这场乡建实验涉及基层建设、基层治理、基层传播三方面,并在基层经济模式、基层空间架构、基层组织治理、基层文化传播、基层公共卫生、基层生产活动六个层次探索出逆城市化发展路径,诠释了以乡村为主体的内生发展与以文化为媒介的生态改造,既适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又做到利民惠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随着生成式AI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跃迁,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媒介生态,并推动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不断深入。为了深入探讨智能媒介在当下技术环境中呈现出的“形塑力”和社会意义,需要结合“媒介界面”的理论视角来深入分析。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界面的再造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人机交互界面、场景连接界面和产业协同界面。三个不同层次的界面指涉了社会深度媒介化过程中涵盖的新意涵,包括对“对主体自由度的拓展”“对认知边界的突破”以及“对产业生长模式的变革”。当前的智能技术集群所呈现出的形塑力表明,我们正处在“技术奇点”和媒介化进程发生转向的前端,社会进一步的媒介化仍需通用性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更多技术组合的落地。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生产形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导下,AIGC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技术、文化和人的互动,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推动了内容创作生态,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IGC的出现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其对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对AIGC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逻辑的研究,探索AIGC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思路,分析如何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播中的赋能作用,进而构建新型的文化传播生态,实现内容与技术的优势互补,拓展可能与可为之空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国际传播。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摘要:摘 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已然成为媒体宣传领域中最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是档案方志部门传播档案方志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档案方志类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情况是档案方志部门借力新媒体积极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有力体现。本文以“贵州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对内容更新情况、内容类型、推文形式、内容受欢迎程度以及微信传播指数(WCI)等方面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内容建设的特点,探究如何提升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思考如何把握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的规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公文写作与传播交叉研究的命题。在梳理公文传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论证信息传播作为公文传播的实质,社会治理作为公文传播的核心功能两个方面,探讨“公文传播学”这一原创性学科建构的必要性。力图从公文学、传播学、社会学3个维度,对公文传播学的学科内容和学术体系进行整合研究,以利于拓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研究的视野,推动这一原创性学科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