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四川大学美术馆的“博物馆艺术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博物馆艺术项目”中“互文”的内在根源、意义生成过程、“无意识”互文以及“互文”的批评性实践四个部分探讨互文视域下的当代艺术创作。艺术家基于文物的当代艺术创作构建了艺术家创作主体的意识与无意识、文物文本、艺术文本、观者、博物馆语境以及其他文本的广阔的互文空间,促使艺术维度与传统文化维度产生重叠,在文物意义、艺术与文化、博物馆机制等问题的试探性艺术实践中生发效应、生发意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摘要: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概念是在巴赫金对话性理论之上的进一步延伸,以文本的相互作用取代了后者的人文主义的主体观。但是克氏所构想的全体文本的海洋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只能是一个想象,不可能成为现实。目前刚刚兴起的 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则有可能阅读和利用人类海量的文本数据,并且进行深度学习和训练,从而真正实现整体文本的相互碰撞、引用和变异。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互文性概念的生产力,以及人工智能对文学写作和作者观念的冲击。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经学家为了强调其说于经有征,会运用多种文本技术,策略化地将对经义的阐释处理为文本的固有内涵。虽然在一般观念中,省文、互文与对文只是经文之中客观存在的语法修辞现象,但仔细分析相关内容,明确可见,经学家在实践之中,以此三者作为阐释经文的重要文本技术。省文是经学家贯通文本、补充经义的有效手段;互文更因其前后交织补充的特色,成为经学家附益己意,改造文本的工具。至于对文,经学家不仅可以利用结构、意义的相对应关系赋予文本新的内涵,更通过有意识地塑造对文关系,配合其他文本技术,实现对经义的选择、建构与创造性阐释。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外交话语在修辞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前的明显创新特点。国家修辞形象作为外交话语的主要修辞成果之一,则较为集中地展现了新时代外交话语的修辞创新特点。以此为着眼点,分析以习近平外交演讲为代表的新时代外交话语,研究发现,新时代外交话语中主要构建了推动共同发展的和平友好大国、积极承担责任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独特魅力的东方文明古国等三种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构建背后的修辞逻辑则是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