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就业收入与家庭权利:来自欠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女性就业赋能有助于减缓女性权利贫困、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基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和非经济贡献,构建了女性家庭地位的无差异曲线及其家庭贡献的可能性边界,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女性收入增长对其家庭地位提升的影响机理;随后利用欠发达地区女性就业的微观数据,在“家庭”框架内以“女性是否有收入”为依据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了女性收入对其家庭决策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女性收入改善具有显著的“增权效应”,能使女性的家庭总体决策权、家庭日常决策权和家庭重大决策权分别提高 0.308、0.152 和0.156 个单位。最后,探讨了基于“女性赋权”的新时期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思路。

  • “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 ———基于粮食主产区3省10县的农户调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粮食主产区山东、河南和安徽3省10县的调研数据,通过PSM 模型和基尼系数的测算,综合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收入水平来看,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比未参与的农户高26.11%;从收入结构来看,转入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显著提高,转移性收入显著降低;而转出户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显著提高,农业经营收入显著降低;转入户和转出户的非农务工收入均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收入差距来看,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的差距,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基尼系数较流转前分别提高了49.83%和24.93%.由此说明推进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的一个新途径。

  • 市场主体参与能否减少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五省的调研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市场主体参与对稻农农药施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农存在严重的过量施药行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稻农如果选择非专业外包防治, 将显著增加农药过量施用的概率;与“质量型”收购商交易,有助于抑制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行为;当前合作社对小农户吸纳较少,并不会对稻农的过量施药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应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积极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对猕猴桃种植户收入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645个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地理标志会同时增加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成本、产值和纯收入,但收入指标的增长幅度更大,能够对猕猴桃种植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2)种植决策者的受教育水平、猕猴桃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是否加入产业组织以及亲友中是否有农技专家都对农户选择使用地理标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建议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业组织水平、提升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发挥农业技术专家推广作用等方面着手,引导农户使用地理标志;从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着手,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的维护,确保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 农民合作社社员身份的增收和减贫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 数字素养能否缩小农户消费不平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14

    摘要:本文使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从数字设备操作素养、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知识学习素养三个维度对农户数字素养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缓解作用为28.3%。其中,数字设备操作素养、数字知识学习素养能够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但数字技术应用素养加重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其原因是进行数字设备和技术培训的费用较高,导致数字设备和技能的获取存在障碍,影响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能够通过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缓解流动性约束缩小农户消费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体方面,数字素养对最高收入组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要优于其他组别,对高年龄组的缓解作用要优于低年龄组;地区方面,数字素养对南方地区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开展农村数字技能培训,加大对北方及东北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帮助农村家庭提升数字素养水平,灵活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缓解流动性约束,教授老年人基本的数字设备的应用程序操作技巧,使农村居民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发展。

  • 子女数量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 (PSM) 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维度实证研究具有不同子女数量的家庭对农村妇女非农收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技能、照料帮助、地区效应等变量外,子女数量依然严重影响农村妇女的非农收入。组群差异结果表明:子女数量增加对农村妇女非农收入的提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独生子女家庭的农村妇女收入是多个子女家庭的 1.57 倍;多子女家庭的农村妇女非农收入比独生子女家庭的低 14.27~16.14 个百分点,两个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低 12.61~13.34 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子女,农村妇女非农收入下降 8.7 个百分点,两个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低 7.3 个百分点。

  • 国际农业合作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21年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倡议对沿线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沿线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且效应总体呈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区位与民族层面的差异,对沿线东部地区的效应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非民族地区,并超过了西部地区总体的增长效应。机制检验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能够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金融发展来驱动,且农业金融发展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大。从长远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得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驱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 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要素投入的影响 ———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种植户的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山东省寿光754个蔬菜种植户为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检验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要素投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现代通讯技术使用有助于增加总物质资本、种苗和机械投入,降低农膜、农药和化肥投入,从而有利于农业要素结构的优化和生产方式的转变。(2)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农户的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存在负相关,而与土地投入存在正相关。现代通讯技术的使用对增加大规模农户的机械投入,减少小规模农户的农膜、农药投入影响较大,这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3)现代通讯技术使用能够通过科技进步、市场参与和社会网络的路径影响农户的要素投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是9.37%、11.22%和15.54%。据此,建议重视现代通讯技术发展,鼓励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把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市场参与及拓展社会网络协同并进。

  •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城市数字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视作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试验区政策对城市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并从城市区位和行政等级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大数据试验区政策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数据试验区的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数字创新能力;第二,通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排除宽带中国政策等方法证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可靠的;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对东部城市和一般地级市数字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